快好知 kuaihz

【非公募论坛】郭虹:灾后重建中的草根NGO

郭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我是按照基金会论坛的要求,代表四川的NGO来介绍一下在灾后重建当中的NGO,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叫做灾后重建当中的NGO他们的行动与困境,可能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廖晓义刚才介绍的是社会学所,那是一个身份,现在我们所里又另外成立了一个中心,所以我是这个中心的秘书长,借此公告一下,希望大家支持。

        我想说一下现在目前在灾区参加灾后重建的民间组织到底有哪些,我们自己把它做了这么样的一个分类。首先一个是叫社会公益组织,这个社会公益组织其实也包括今天我们在座的很多公益基金会,不管他是私募还是公募的,那它只是做公益事业的,那它都是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和我们后面谈到的一些组织,它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说他们特别强调的是公共利益,而且这些组织当中绝大部分组织是以公民社会的发展为理念的这样的一些组织。

        第二类组织我们把它称之为社会慈善组织,比如说在这次地震当中,有很多宗教界的朋友,包括一些有宗教背景的这样一些做慈善的这么样的一些组织。

        第三类我们把它称之为企业团队,包括像我们的万科、戴尔、移动公司,有很多到目前还以派遣志愿者或者是志愿者工作站的形式,在灾区参与灾后重建的,他们更多地是代表着企业的,是企业团队,这是一类。

        第三类我们把它称之为学生社团,这也是以高校学生社团为主的,目前还在灾区坚持工作的这样的一批民间组织。

        最后还有一类群体,我觉得也应该特别提出来,就是公民个人和公民的组合,我来自成都,我可以告诉大家一直到今天为止,每到周末,比如说今天是星期五了,那你就会看到有很多私家车,一群一群,两三辆、四五辆,他们就会到哪里去,会到灾区,他们有的是过去的老知青,回自己的生产队,有的是因为这几年认识的一些农家乐的朋友在灾区。那么他们会以这么样的一种形式,利用周末的时间到灾区去和老百姓一起陪伴他们、参与他们的一些重建,陪伴他们的重建,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公民和公民的组合。

        那在这里我要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是上次我们在合作论坛上分享到的一个,就是下来以后也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你把公益和慈善做了一个区分?我自己是根据我们这个实践,我们在灾区的这个实践当中,我们觉得在这一次512地震当中,在我们的民间救助活动当中,你会看到一种从慈善到公益的这么样的一种不同的转变。那他们的这个转变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可以看到,首先我们说做慈善它是基于一种个人的好心,善行的,我们说好人好事,那做公益它就不一样,就是叫做基于公共利益的公民行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我们地震的时候在512的那个大门口贴了一个条,你是来把事情做好的,而不是来做好人好事的。因为如果你只是想着来做好人好事,你会到这里来你会发现,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你没有背包、没有带粮食,自己没有能力来负担自己的交通费用。那你到这里来你不但不能够救灾,反而你会成为灾民,大家还要来救你,所以如果你不能把事情做好,那我会劝我们的这些合作伙伴,你把准备做好了再来,你如果没有把握做好这个事情,那你回去最好做好准备再来,所以这是做慈善和做公益的一个很大不同。

        还有我们觉得做慈善你可以特立独行,比如说像我们的陈光标,四川人都管他叫标哥,他可以提着一个袋子,钱装在里面一百块钱一百块钱见人就撒,做公益不能这样做,做公益你必须要按照一些法律,首先是一个守法,第二个还要遵守一些规则,不能特立独行。

        第三做慈善你可以是个人行为,谁都可以去做,可是你如果做一个公共利益的话,那你必须要有一个合作,它必须要通过组织行为。前两天我们在成都开了一个生态厕所的一个现场会,我们就讲修厕所是一家一户的私事儿,但是如果你在厕所前面加上两个字,生态,那么这个生态,那么这个生态厕所它就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儿,因为你是生态,它就意味着环境保护,意味着这种垃圾的污染等等,那它就代表了一种公共的利益,那就说明你这种行为它就变成了一种公共行为,所以这两者之间它是不一样的,你自家修一个厕所只能改变你自己的环境,它不能对生态造成影响,而必须是一个集体的行动,大家都来使用这样的一个生态厕所,才能使我们这样的一方水源得到保护,所以它必须是一个组织行为。

        第四做慈善我们可以仅仅是给予,给就行了,给就好。但是做公益可能不太一样,我们希望的是参与,希望的是合作,希望的是在这个参与的合作当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包括接受这些帮助的对象,那NGO到底做了一些什么,我们昨天在这个,昨天的展示和今天的很多汇报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么在这里我总是说,可以看到NGO能够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我就不多说了。

        那我在这里也还想特别地说一下,就是作为五大方面军在参与灾后重建当中的公益组织,他们的工作当中有一些什么特点?因为我本人一直,我和我本人所在的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从5月15号以后一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在灾区,一直坚持为在灾区的NGO提供一些信息服务,在南都基金会的支持下。

那么我们更多地关注到的和了解到的情况是,公益组织他的一些工作情况,所以在这里也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首先就是公民意识的教育,这是整个在灾区的公益组织所有的项目当中,这个是放在首位的。

第二位是根据需求来提供服务,等一会儿我们可以听到方嘉珂老师,他们会以一个非常良好的范例,是根据需求来提供服务。

        第三个绝大多数的,应该说是100%的项目都是采取一个项目的运作。

        第四个是它的工作方式很灵活。

        那现在他们遇到的一个,就是我们在灾区遇到的行动也会有一些困境,这个困境是什么?首先一个是规模小,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大的一个项目,可能像廖晓义刚才他们的家园算是比较大的项目300多万,这个就算是一个很大的项目了,其他的一些项目都比较小,都是一百多万这样的,一两百万的项目,规模都很小,但是相对地来讲我们知道,政府在这一次的投入,在灾后重建投入是4万亿,那么其中在四川灾区大概有一万亿,那这样的一万亿项目当中,几乎没有多少是来做社会发展的,全部是在做硬件投资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那么规模小是NGO的一个行动困境,第二个数量少分布也很零散。刚才邓国胜老师在问我说现在灾区还有多少人在底下坚持工作,我说可能在底下工作的NGO可能有30到40家,但是真正自己有工作点,有工作站在灾区一直坚持工作的可能也就是10来家左右,不多,如果再加上合作伙伴一起来合作,就是一个点上面有几家,比如说像落水,一个点上有十家这样的机构,可能加在一起有20家,但是真正的工作点不到10家。

        第三个是能力参差不齐,这个里面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比如说像廖晓义这样的,有10多年经验的NGO,但是也有很多在地震以后才成立起来的,刚刚从吕朝他们孵化器里面出来的这样的NGO,所以他们的能力参差不齐。

        第四个是人员新,由于大量的NGO都是在灾后新的项目要上新的人,我们招聘了一大批新的人员,所以这个新的人员,而且这个人员人力资源不足,因为没有钱招到足够的人。

        第五个就是物资和资金的缺乏。

        我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说,NGO的行动虽然它的作用有限,但是它的意义重大,特别重要的是他给了老百姓一个信心,温家宝说在危机的时候信心比金子还可贵,来自民间的NGO的和普通人的支持,能够给灾区群众以重建家园的信心。

        最后我们的经验也表明,只要我们争取按照相关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方法,我们民间组织和公民能够在公共事务管理当中做到利用社会资源,动员民间力量,保证有序参与,提供有效服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根  草根词条  重建  重建词条  论坛  论坛词条  NGO  NGO词条  
公益

 网络筹款争议中摸索前行

    施乐会是一家在浙江金华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了网络爱心互助平台。在施乐会网站上,“施乐会本着‘慈善互...(展开)

公益

 梁锦松:“财神爷”的慈善经

 在北京香港马会二楼的一角,这位瘦高个子的男人用广东味浓重的普通话,与我们侃侃而谈。他平易近人的风格在一个小时的访谈接近尾声时突然有所转变——当涉及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