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帮助灾区民众重建家园。在这个重建家园过程中,是否能将“乐和”理念融入其中,建筑房屋能否做到环保、节能,重建能否考虑到恢复乡村生计,最重要的,建立一个乡村的精神家园,让村民们乐在其中?
中国环保界的元老级人物,多年来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廖晓义,从城市走进了乡村,开始了她的乡村“乐和”试验。
■ 公益时报记者 宋 扬
投身环保界数十年,日益对西方式环保理念失望的廖晓义开始在中国传统的尊天敬德、天人合一观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近几年,她提倡中国式的“乐和”的生活理念:一个身与心和、个与群和、人与天和的生态文明的微观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廖晓义将目光投向了乡村,在她看来,乡村的希望是中国的希望,村民的形象是中国的形象,和谐社会源于和谐乡村。
那么,在乡村规划中如何保持农村的特色,在乡村经济中如何保存农业的份额,在乡土文化中如何保存农民的精神家园呢?
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给了廖晓义一个机会,一个在乡村建立环保“乐和”家园的机会。
乐和理念走进乡村
7月8日,震后不到2个月,带着“乐和”家园的梦想,廖晓义来到四川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村民成立生产自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生态协会,并请来了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和他的建筑师志愿者团队,商讨设计了一个以生态民居建设为主题的、包涵了生计恢复、环境保护、医疗健康、道德培育和参与机制共六个方面的重建规划。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村民参与成为最关键的环节。
村民们自然盼望着家园能够早日建成。可是资金从哪里来?这个时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宣布开展“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于是,廖晓义提出了“红十字乐和家园”的申请,项目生态环保的理念得到了招标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认同,很快获得红基会批准并签约实施。
试点工程涵盖大坪村10组和11组两个自然村共43户124人。同一天,大坪山生态协会得到当地民政部门批准。村委会、生态协会和北京地球村迅速组成了一个颇具NGO色彩的联席会和联合办公室,共同推进红十字乐和家园项目的实施。
红十字乐和家园的第一栋样板房于9月9日动工。在村支两委和生态协会的组织下,整个村的居民都参与了修路护路,村民义务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
10月16日,当村民们在工地上忙碌的时候,彭州市市长韩轶前来考察灾情。廖晓义抓住了这个机会,向韩轶阐述红十字乐和家园的理念和前景。果然,当晚彭州市市政府拨出100万元支持乐和家园建设,缓解了当时缺少修路资金的难题。
村民自建生态房
建设乐和家园第一件事当然是盖房子,盖节能、节地、节材的乐和住宅或者说是生态民居。
设计图是刘加平教授和昆明冶金设计院周伟老师、西南交通大学董靓先生及其建筑师队伍完成的。
样板房整个的建材、通风、照明等等都是环保的。房子外表朴实无华,但却包含了许多别具匠心的设计。
首先是抗震的问题,穿透式的结构是传统的,但是用抗震的铁架加固;克服了以前老房子光线不足、空气对流不畅的问题。
还有墙体的保暖问题,用竹胶板和胶合板中间夹上五厘米厚的泡沫板,让每年烤火期能够减少至少20天。为了这冬天高一度、夏天低一度的设计,刘加平教授组织一个强大的建筑博士班子作了精细的设计。这种设计实验和测试工程以前只用在城市建筑群。
有了图纸,房子该怎么修呢?在和村民的讨论中,廖晓义提出这样一种设想:依靠集体的力量,把政府补助的钱与红基会资助的钱合到一起,把钱和人力凑到一起集中建房?多出来的宅基地有没有可能按入股的方式建立旅游合作社?为解决人畜分居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建立集体养殖场?
廖晓义的建议得到了村民代表的认同,村民们一起按下了手印,向乐和家园的梦想前进着。
在以建房为重心的乐和家园全面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实验第一栋样板房过程中,廖晓义和村民们一起摸索出了下一步全面开始生态民居建设的机制和操作程序,并探索着集体自强、个人自主、生态自然、道德自律、乡村自豪五大特质的乐和之路。
乡土工程师
集体建房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组建自己的工程队,以避免找包工队所带来的高额费用。但自己干会面临许多专业技术性的挑战。那么能否找到一位尽责尽心的总工程师来组建自己的工程队?
有30年建筑经验的盛自诚加入了“乐和家园”的团队。盛自诚和大坪村一个老木匠成为此次建筑工程的技术专家。
为了培养村民自主自立的意识,提高村民自己建房的能力,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也为了村民能在过冬前尽快的搬入新房,乡土工程师培训班应运而生,培训班由每户户主自愿产生的学员构成。
培训内容包括民居理念、施工程序、材料选择和采购、以及质量要求与检测;培训方式有系统讲学、现场指导、信息咨询和工程评估;评估指标除了工程质量,还有户型选择、.自主程度、团结协作和公益参与等方面,在建成以后的评估方式,则是集体评估(无记名打钩)、自我评估、专家评估和项目组评估相结合,未来评估合格以及优秀的学员将获得多种形式的认可与鼓励。
乡土工程师自建家园誓师大会,也是开学典礼。报名成为红十字乐和家园乡土工程师学员的农户在仪式现场作出了学员承诺。承诺内容包括:发扬自主自立的精神,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独立建筑自家的房子;了解熟悉乐和家园建筑设计理念和施工程序;遵循节能节地节材的节约性原则,选择节约型户型;愿意接受乡土工程师委员会的管理和调配;积极参与公益事务,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理性和气地解决问题,避免发生口角和冲突等等。
样板房立柱的时候,村子里像过节一样热闹,全村的青壮年哼着劳动号子一起扛柱,妇女儿童在一边开心地围观。这种全村一起劳动景象已多年未有,廖晓义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重建物资家园时同时重建村民的精神家园。
农村精神家园的建设,自然离不开物质基础。在红十字乐和家园建设项目上,充分考虑到重建后乡村居民生计的问题。
建多大的房子每家自主协商确定。人均35平方米,多的宅基地留出来,以股份的方式搞旅游合作社,这就有了产业;还有的宅基地可做养殖场,解决人畜分居的问题。接下来就要选户型,建设资金除了来自政府和红基会,不足的部分农户自己贴。有的人想盖楼,就多出钱;有一户农家6口人,选了一个4口人的户型,觉得够住了,多的宅基地留下来做院子,算下来基本不用自己贴钱。
有一户村民自己的房子在地震中并没有倒塌,但他让出没有倒塌的老房子作为村里的生态民居展览馆,和后面的乡村地震博物馆紧紧相连,那就是旅游景点,这位村民日后可以现身说法当导游。
就这样,廖晓义希望红十字乐和家园,不仅成为灾后重建的一个亮点,更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可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