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灾区小鱼洞“重生”记(图)

        小鱼洞项目是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民政部全力打造的灾后重建示范项目。从恢复型重建,到发展重建,该项目标志着四川灾后重建恢复工作取得一大阶段性成果。 小鱼洞项目同时也是全国首个独立第三方全方位监督公示的典范型慈善项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将会以此为范例,探索建立全国慈善项目信息服务体系和评估机制。正如当年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一样,这个项目必然会对整个中国慈善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灾后社区综合重建工作的样本社区,当地居民参与社区重建,从被动式重建到参与式重建,这也体现了中国抗震救灾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竣工仪式

 

        7月15日,四川彭州小鱼洞镇的“江桥人家”社区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由民政部救灾司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项目,首期小鱼洞镇统规自建安置小区“江桥人家”的竣工典礼在这里举行。这是小鱼洞镇5·12灾后民房重建中首批完工的统规自建房。

 

        也是在这天,“四川极重灾区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后社区重建项目”信息平台在民政部慈善官方网站——中国捐助网(www.juanzhu.gov.cn)正式上线。通过该平台,社会各界可即时了解小鱼洞镇灾后重建及项目的相关进展。

  

        开门迎喜。在竣工典礼当天,“江桥人家”社区就迎来了首批游客:80位两岸三地的学生游客。他们游览当地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特产冷水鱼。“呀,在这里也能吃到新鲜的三文鱼啊!”鱼的美味让这些学生们感叹不已。

我们需要的不是施舍,是帮助

 

        无论是民政部减灾中心、李嘉诚基金会还是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他们充分地尊重了我们的想法。“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有什么需求’”。

 

        走在“江桥人家”社区里,看着一排排整齐别致的两层小屋建筑,感受着绵绵细雨,听着潺潺流水声,真以为是身处在江南的某个小镇,这哪里像是四川的某个农村?毕竟首批统规自建房刚竣工,不如意之处的存在虽然也不可避免,但“江桥人家”社区里的村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住房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更重要的是,“江桥人家”社区的建成,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屋内窗明几净,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屋外,新种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多姿。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旅游区。在统一的安排下,“江桥人家”里的134户,共516名居民将会把自家住的房子与乡村酒店旅游业相结合,每户人家腾出1到2间房屋提供给村上的乡村酒店管理公司统一管理。这无疑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因为这里刚刚竣工,肯定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你们会感受到我们当地人的纯朴。”程勇,这个肚子微凸,戴着眼镜,有着学者气质的小鱼洞镇党委书记,对着来自两岸三地的学生游客说。关于小鱼洞镇灾后的恢复重建,灾后的发展模式,很多的想法都是从他的脑子里蹦出来。这些想法引起了民政部救灾司的兴趣,也引来了李嘉诚基金会的大笔捐助。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李嘉诚马上亲自给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写信,表达了自己关注灾区的意愿,并立刻捐给民政部2000万元。这是地震发生后李嘉诚最早的一笔捐赠(后期,李嘉诚再向灾区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

 

        在当时,李嘉诚基金会对具体在灾区资助的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意向。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便向基金会推荐了在四川、甘肃、陕西的灾区项目,其中就包括小鱼洞镇的恢复重建和发展项目。

  

        “盖完房子后,我们还能干嘛?程书记的想法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闫志壮回忆与成勇的接触过程时说。

 

        最终,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推荐下,李嘉诚基金会捐赠两千万元,与民政部救灾司合作,决心将小鱼洞镇打造成“以人为本”的受灾社区综合性恢复重建模式及国家级重建项目示范点,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们需要的不是施舍,是帮助。让老百姓始终牢记要自力更生,这是最重要的。”程勇说,无论是民政部减灾中心、李嘉诚基金会还是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他们充分地尊重了我们的想法。“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有什么需求’”。程勇的将小鱼洞镇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镇的想法,最终得到了多方的呼应和认可。

为什么是小鱼洞

 

        地震对于灾区的人民绝对是灾难,但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机遇。在这些资源的资助下,小鱼洞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摆脱过去那种消耗和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让小鱼洞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之路。

 

        由于小鱼洞处于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需要考虑长江下游的环保问题,小鱼洞的人民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深入调查后,在地震前,程勇就有了改造小鱼洞的方案:走旅游之路。“但当时做的难度非常大,政府没有钱,老百姓没意识,也没有外部的投资。”程勇回忆:“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小鱼洞的转型也许需要10到20年才可能成功”。

 

        地震对于灾区的人民绝对是灾难,但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机遇。地震后,程勇一直所盼望的外部的资源进来了:中国政府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并且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福建对口援建彭州;民政部救灾司、李嘉诚基金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来了……在这些资源的资助下,小鱼洞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摆脱过去那种消耗和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让小鱼洞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之路。

  

        李嘉诚基金会5.12地震四川灾后重建捐助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不重复投入、综合性重建;项目的管理要信息化(对小鱼洞镇村民的信息化和对公众的信息化);合作多元化,希望在项目中引入政府、民间、社会团体、教育机构、村民自身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希望项目的开展是参与性的。这些理念与程勇的设想一拍即合,基金会在小鱼洞镇找到了最佳的实践地。

 

        按照之前的规划,民政部救灾司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小鱼洞镇项目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民房的重建;第二部分是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为主的灾后社区能力重建项目;第三部分是建设社会区服务中心;第四部分是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负责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服务。

江桥会远远超过农村的概念

  

        将这笔钱用好了,不仅会大大提升我的个人能力,而江桥也会远远超过农村的概念,江桥将会成为小渔洞镇的副中心。

 

        这几个部分,在程勇看来,都有利于打造小鱼洞的旅游品牌。重建的民房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第二和第三部分将会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则会提升“小鱼洞”的知名度。“因为地震,小渔洞出名,因为‘中民’小渔洞将更出名。”

 

        “李嘉诚基金会捐赠500万元准备在这里建一个相当规模的社区服务中心。”程勇感叹,“对于我一个乡党委书记来说,500万元可是一大笔钱呢。将这笔钱用好了,不仅会大大提升我的个人能力,而江桥也会远远超过农村的概念,江桥将会成为小渔洞镇的副中心”。

 

        “江桥人家”社区的灾后社区能力重建项目,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负责社区能力提升和关系重构。国家减灾中心将主要开展震后社区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示范、震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示范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恢复生计能力培训、弱势人群预防返贫培训、服务人员培训、震后产业链恢复研究、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研究、社区互助与服务策划培训、社区减灾资源普查与灾害风险综合调查评估、社区基层灾害应急预案建设与演练、社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社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多媒体教材与宣传品开发等内容。

  

        “到现在为止,在防灾减灾里,还没有到最基层的社区一级形成成果。一旦形成成果将有相当的示范性和推广性”。程勇雄心万丈。

 

        程勇将小鱼洞镇打造成旅游胜地的想法同样雄心万丈。小鱼洞处于青藏高原,属冰川漂砾保护区,有罕见的喀斯特地貌。程勇相信这里会成为游客观光和避暑的好地方。打造小鱼洞的“冷水鱼美食城”和“万亩竹海”,是程勇的另外一个设想。在吃饭时,品尝着小鱼洞自家产的三文鱼等各种冷水鱼类,程勇向大家展开他的想象:如果窗外就是茂密的竹林,相信美丽的竹林景观本身,也是美食城饮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江桥的村民除了旅游的收入外,按照程勇的设想,在经过社区服务中心的培训后,村民也可以外出务工。但更大一部分的村民,将进入江桥农业的产业化的链条中。“比如,万亩竹海计划中,可以将村民的土地租过来后,再倒包给村民,竹子产量好的村民将给予鼓励。从这个意义上,江桥的村民将不再是农民,而成为了产业工人”。

将对慈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在信息透明化、管理科学化、运作规范化、业务专业化方面,李嘉诚和他的基金会树立了一个标杆典范。

 

        在对小鱼洞进行了资助后,李嘉诚基金会非常希望能够随时了解灾区动态和小鱼洞镇的详细信息:灾民如何在基金会资助下住上新的房子?村中的马路何时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在重建的过程中,灾民的想法是什么?当地妇女的地位有没有在经过培训后得到提高?灾民的收入有没有明显的提高?

 

        全方位、动态地展示小鱼洞镇项目的任务落在了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身上。“为了让这个灾后重建国家级示范项目的运作更加透明高效,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受李嘉诚基金会和民政部的委托,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服务”。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告诉记者。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开发了慈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全息项目数据库,并在小鱼洞镇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覆盖全镇各村社的11人信息员队伍,他们将及时反馈有关重建的各种信息资讯。通过这个网络信息平台,捐赠人及公众可以即时了解项目点基本情况、援建方案、援建过程、援建效果等信息。

  

        “这是全国首个独立第三方全方位动态监测公示的示范慈善项目”。彭建梅说,在国内,再也没有其他在灾区开展项目的机构,可以这么坦诚地让第三方机构来评估、监督和公示自己的项目。“在信息透明化、管理科学化、运作规范化、业务专业化方面,李嘉诚和他的基金会树立了一个标杆典范。”在未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将会以此为范例,探索建立全国慈善项目信息服务体系和评估机制。“所以说,这个项目的探索,正如当年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一样,我想也会对整个中国慈善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彭建梅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对于小鱼洞而言,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网站不仅仅只起到信息追踪、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估的作用,同时也是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小鱼洞的窗口。最终,中民希望的是,小鱼洞可以独立地完善和掌管网站,让世界来了解小鱼洞

 

        在长远的规划征途上,在多方资源的资助下,小鱼洞毕竟只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能否在华丽转身后,顺利地站在梦想的舞台上,还需要几方密切合作下去,共同为打造一个崭新的小鱼洞而付出努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灾区小鱼洞“重生”记  小鱼洞  小鱼洞词条  灾区  灾区词条  重生  重生词条  
公益

 另类学者潘毅

摘要:眼前这个女人瘦瘦小小,穿着宽大的亚麻衣服,挎个麻布包包,走路时阔袍大袖扬起来,似乎大风一刮就会飘走。”她是潘毅,一个接地气的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