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壳牌中国公共事务董事 刘小卫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蛋糕上的草莓,它是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壳牌会按照《壳牌商业原则》,继续在教育、能力建设、扶贫、环保等领域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 ”
1995年,刘小卫加入壳牌,2006年开始掌管壳牌中国公共事务部。
企业需要在经济、社会、环境间取得平衡
《WTO经济导刊》:作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壳牌的社会责任理念是什么?
刘小卫:我们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早在1976年,我们公司就制定了《壳牌商业原则》,这是壳牌全球通用的行为准则,指导着壳牌集团内每一家公司的处事方式,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发和提供能源,并在业务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WTO经济导刊》:这种可持续理念具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
刘小卫: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中,我们遵循“3P原则”,即profit(盈利)、 people(人类)和planet(地球),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间取得平衡。这就像是一个三条腿的板凳,十分稳固,但又缺一不可。
比如在广东惠州的中海壳牌联合石化项目在刚开始策划的时候,项目组就进行了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通过这个评估,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项目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然后尽力去避免或者减少这种影响。当时我们了解到,这个项目的工地所在地区夏季多暴雨,雨水流过工地会夹杂着泥沙流进海水,影响海水水质。于是我们在雨季来临之前就挖了几处大水塘,雨水可以通过专门的水渠汇集到这些水塘中,泥沙沉淀以后再通过涵洞入海,这样就防止了对海水的影响。
另外,我们为了保护工地水域的珊瑚,还专门聘请了水产专家研究珊瑚“搬迁”方案,并出资70余万元聘请专业队伍把珊瑚搬移到其他海域。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项目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除了“环境影响评估”,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还增加了“社会影响评估”。通过“社会影响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即将进行的项目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从而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制定好相应的计划。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到当地村民的安置动迁,一些村民由于动迁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今后的生计成为了问题。我们没有扔给村民一笔拆迁补偿费就置之不理,而是采取“赋能与人”和“授人以渔”的方式,与当地政府一起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生计恢复计划。例如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包括电脑、建筑等。并且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到小型项目的实施中来,比如让他们承包建路、运输等等。
员工参与社会责任活动需要企业支持
《WTO经济导刊》:您所在的公共事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统筹和推进,如何与其他部门就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进行沟通呢?
刘小卫:壳牌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是由我们公共事务部进行统筹的,比如选择社会责任项目。但是具体的项目实施会经过管理层的共同讨论。
我认为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壳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职位独占的职责,更不是蛋糕上点缀的草莓,它是作为公司经营的一部分,被融入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要参与、执行的。
《WTO经济导刊》:那么如何向员工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让他们理解、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从而自觉参与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中来?
刘小卫:壳牌在员工入职的时候就会对其进行有关《壳牌商业原则》的培训,向他们传播壳牌的可持续理念。
事实上,壳牌的员工对于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是非常认同和支持的。在2006年,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就分别成立了壳牌员工志愿者协会,员工自己组织、领导和实施志愿者活动,包括爱心捐赠、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义务教学、面向打工子弟学校的环保教学、敬老爱老等活动。
在公司内部,这些员工志愿者们还自愿扮演起了绿色办公监督员的角色。他们制作了许多可爱的小贴士,提醒其他员工下班后关掉显示器节约用电,下班后还会亲自检查哪些显示器没有关。现在,公司的员工自觉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尽量不打印电子文档并循环使用打印纸张。2008年,我们的绿色办公项目共节约了20万个纸杯、1300多公斤打印纸,人均耗电量比上年降低8%。
《WTO经济导刊》:对于这些员工志愿者的CSR活动,公司提供了哪些支持呢?
刘小卫:这种支持是多方面的,他们可以自己制定活动计划,而且开展志愿活动所需的时间不记入年假。壳牌规定,员工每贡献一小时的志愿服务,公司就会拿出30元钱放入他们的志愿者基金里面,这个基金也由他们自行管理和支配。如果他们到外地出差进行CSR活动的调研,公司也会提供差旅费用。
另一方面,我们的管理层十分重视员工的志愿者活动。我们的集团主席林浩光先生会定期听取员工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有时还会召集管理层听取他们的报告。 我想,这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支持。
社会责任项目要“授人以渔”
《WTO经济导刊》:壳牌的CSR项目集中在环境、教育和能力建设三个领域,在选择具体的CSR项目时有哪些标准?
刘小卫:我刚才提到,可持续发展就是公司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所以在挑选CSR项目时,我们也希望这些项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并且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我们不做一次性的、看起来规模宏大的慈善,每个项目在实施前都要经过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多方面的评估。
比如在环境保护领域,我们发起并与一些合作机构共同实施了“美境行动”,这个项目的实施已经超过10年了。通过这个项目,我们鼓励中小学生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并动手实施力所能及的环保方案,专家组评选出的方案可以得到壳牌的实施资金。该行动从广州、上海、北京开始,现已覆盖18个中国城市,数万个环保小项目从构思得以最终实现。
当初设计这个方案也是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现在中国小孩子的行为会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小孩子对环保方案的身体力行,不仅可以使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成长,还可以影响到他们身边的成人。“美境行动”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当时就有很多家长反馈说,孩子参加“美境行动”的变化,不仅使他们增加了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领导能力。
2008年的“美境行动”中,北京的小朋友制作的“北京公厕图”成为了“文明奥运”的一部分。而上海小朋友设计的“草低路高——巧设路崖进行雨水利用”的创意则被奥运场馆设计所采用。可以看到,十年以来“美境行动”取得了很多成果。
“美境行动”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壳牌在各地通过与当地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的,项目的日常管理由各地的合作伙伴负责,这样就带动了更多的机构参与这个项目,扩展了“美境行动”的外延性。我相信有一天,“美境行动”即使脱离了壳牌仍然可以独立地发展壮大,它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十年。好的项目本身就应当具备可持续性。
《WTO经济导刊》:“新风险投资中国项目”是一个帮助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和风险投资的项目,壳牌为什么会资助这个项目?如何通过这个项目来实现“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领域进步”的目标?
刘小卫:壳牌希望帮助别人的方式是“授人以渔”,所以特别注重“能力建设”。“新风险投资中国项目”是壳牌“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部分。
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的99%。其中从事绿色产业的中小企业,多数企业在短期内尚不具备高额资金回报率,它们更需要外界的帮助,包括管理能力、融资能力等。所以,壳牌与世界资源所和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合作,为部分优秀的从事绿色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培训、辅导,向投资商们介绍这些优秀的企业,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寻求资金支持。我们希望通过支持这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来推动中国经济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近3年里,已有近300家企业参加了培训。该项目还帮助至少15家企业获得了不同形式的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现在,受该项目支持的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
《WTO经济导刊》:接下来,壳牌还有哪些社会责任愿景和计划?
刘小卫:壳牌仍然会按照《壳牌商业原则》,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为基准,继续在教育、能力建设、 扶贫、环保等领域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