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危机来了,NGO会是你的就业选择吗?

11月24日晚19:00,清华大学舜德楼迎来了三位神采奕奕的女性,她们联合做了一场题为“NGO组织中个人价值与职业发展”的精彩讲座。

三位女性分别是原绿色和平中国媒体部主任梅月,德国伯尔基金会项目经理原绿色和平中国可再生能源主任喻捷,世界宣明会(中国)项目经理刘锦儿。此番受“清华大学学生关注女性发展协会”之邀,三人就NGO的成立发展并结合各自切身体会为与会同学生动的进行了相关的背景讲解并互动的回答了相关问题。

NGO的相关理念

喻捷引用清华大学一名老师的描述,将NGO归为占有“自愿”、“公关”二维度特征的机构,在政府组织和盈利组织传统的政府失灵和企业失灵双向投靠渠道都失败的情况下,NGO变成了它们都能投靠的第三部门。

对于NGO的民间立场,喻捷做了以下归纳,即认为它们“不一定有政治主张”、“有宪法保证的结社自由”、实行“会员制和非会员制”、具有“委托行使的职能”、其产品是“公共服务和理念”。

而梅月则向大家推荐了“中国发展简报”和“中国民间组织”这两个在她看来专业化做得较好以及较为正式和大型的NGO相关网站。并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在国内活跃的主要是环境和艾滋领域的NGO。除此以外,诸如“乐施会”、“宣明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等NGO机构都是做得比较好的组织。对它们的了解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整个NGO的运作情况。

三位女性的个人经历

刘锦儿是三个中最小的一个,也是三位自己戴上的所谓女人“二十、三十、四十”的帽子里二十岁量级的那个。她06年毕业,在外企的人力资源部干了15个月,不过重复性的数据分析工作让她实在是找不到生活的乐趣,纵使她的工资让同龄人艳羡,但用她的话说就是“那时候,是用钱买快乐”。不过,从进入宣明会的那一刻开始,她才真正的有了自己不需要用钱购买的快乐,在项目经理的位置上,每天忙碌着做各种各样的事务,她才发觉了这种充实才是她想要的。

喻捷是老二,算是个上海里弄走出来的女人。一直追求精神自由的她从高中时和老师赌气选择了理科并考进了她曾经高中考试不及格的生物专业到新闻的硕士、公共政策的博士。这条路倒是越来越朝着她现在的工作发展了。本科毕业在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三年工作经历和硕士毕业在香港《大公报》江苏站的工作经历让她犹未记忆犹新,那些日子里的,不管是做电台主持时的激情抑或做记者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都让她觉得是笔难得的人生财富。不过,直到她到了现在的“绿色和平”组织,她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一处落脚地,有了“第一次的职场生活”,在国际化专业NGO组织里工作,让她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梅月是那个觉得“一秒钟后就到了四十岁”的女人,相比年轻的两位,她在加入“绿色和平”组织之前的经历在大家看来更光鲜:新华社六年的英文记者、国际知名外企(摩托罗拉、IBM、微软等)的八年工作经历。不过她一直没有觉得快乐,对单位体制的不认同以及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不满意最终导致了她选择了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那样上演了一次大逃离,从外企逃到了NGO。从她的言谈中能感受得到她的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如她所说,这是她现在的工作带给她的。

NGO中的职业发展

NGO到现在为止,对于公众而言还是没有剥离上面的那层神秘面纱,“慈善”、“公益”是它们的代名词,尤其是清华大学等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学生志愿者社团的蓬勃发展更容易将其定位为“不拿钱的志愿办事”组织。但是,在三位主讲人看来,NGO是尤其是有国际背景的NGO机构专业化已经发展得比大家能想象得到的更深入,真正的NGO职员(非志愿者)有着自己的工作机制,虽然职业化道路上仍然有个人兴趣的辅助,但是目前看来,NGO也会逐渐向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运作机构发展。不过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NGO与平常人们口中的公司企业中的职位分布有细微差别,其中的职业发展方向是职员和负责人双方协商的结果,是要在今后做诸如媒体等领域的专家还是要做诸如行政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协调的。另外,各NGO之间经常会有任职上的交叉,比如在这个组织中从事媒体主任,在另外一个组织中就担任媒体顾问,在这个意义上讲NGO中的职位还是相对来说更加可控和自由的,能够发挥的空间也更大。而在员工培训上,组织也会提供很多的帮助,比如提供培训机会,创造再学习条件等等,都为雇员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NGO的现状与金融风暴中的职业选择

现在的NGO组织除了向专业机构发展之外,也有自己的一定分类,如在中国就存在着国际组织、本土半政府组织和民间草根组织的情况。在国际组织中,因为往往是全英文的工作环境和全球化视野的工作背景,使得其中的职员能够在一个更广的平台上得到锻炼,同时这也是其吸引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本土半政府组织中,会有一部分雇员将其作为向公务员过渡的平台,这样的单位往往有如事业单位一样的工作状态。而民间的草根组织就更加的参差不齐了,发展得好一点的且不说,不好一点的甚至只有其网站的一个壳,通过使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日常的工作运转。

在梅月和喻捷的眼中,更加国际化的组织会是首选,因为它能够带来此方面的标准化训练,如同近大型外企一样,纵使你只是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长足的锻炼。

在谈到今年的金融风暴影响的时候,喻捷认真的谈到即使国际总部的运作经费会因为赞助商在金融风暴中受影响的问题可能减少,但是就她自身的感受而言,中国还是会有资源倾斜的地区,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NGO组织的发展需求。同时,NGO人才尤其是中层人才目前是缺乏的,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这种状况现在也需要得到改善。她还特别提到某一公益组织在招聘的过程当中明确提到“鼓励有能力有志向的女性报名”,这点也说明女性把NGO作为一种职业发展的可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危机  危机词条  就业  就业词条  选择  选择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