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地震刚发生,NGO就纷纷赶往灾区参加救援活动。从4月16日开始,《公益时报》记者便尝试电话连线已经赶赴灾区的四家NGO: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壹基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香港乐施会。
■ 公益时报记者 徐 辉
4月15日清晨,青基会救援小组工作人员带着价值100万元的帐篷、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搭乘早上7点的飞机奔赴青海。“10点从西宁下飞机后,直到15号的晚上12点才赶到灾区。”严石说,从西宁通往玉树的路属于高海拔地区,非常难走,再加之有很多为灾区运送物资的车辆,所以行程很慢。
与此同时,香港乐施会的工作人员,在经过1000多公里的日夜兼程后,于4月17日凌晨2点,赶到青海玉树州的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凌晨3点,第一批救援物资1000床棉被抵达结古镇。
救援 初期物资紧缺
17日上午9点,乐施会开始在玉树州囊谦县开发放物资。囊谦县距离玉树六七十公里,在4.14地震中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是从网络上了解到当地对棉被的需求,所以我们就紧急从备灾中心调动物资。”乐施会兰州办公室经理余振威接受《公益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在囊谦县很多乡镇的灾民并没有领到过棉被,即使有的乡镇领到过,但一个乡也只是发了几十套,“但是一个乡有几百户人家,有的甚至超过一千户,所以当地对棉被还是有很大的需求。”
记者从壹基金的微博上了解到,4月16日下午,到达玉树结古镇的壹基金团队发现,因为交通特别不便利,很多救援物资尚未运抵。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救援的效果。
据余振威介绍,大约有2万灾民安置在结古镇附近的扎西科赛马场。由于交通不便,物资运送困难,震后的两三天里,赛马场上有部分灾民只能露宿。
随着救援工作的推进,情况不断好转。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在4月17日已募集到900余万元的捐赠款物,其中现金508万元,物资407.2万元。该物资将迅速送往地震灾区。
据18日上午10点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消息,目前2.5万顶帐篷、5.2万套棉被褥,1.6万件棉大衣,850吨方便食品和饮用水已运抵灾区;另有18950顶棉帐篷在西宁至玉树途中。
重建 第一所板房学校
4月17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海外合作中心项目主管严石时,他正气喘吁吁地在玉树灾区现场忙碌,他告诉记者,青基会在玉树结古镇的孤儿学校,建设了第一家针对地震灾区的板房学校——抗震希望学校。“208名在校孤儿搬进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板房学校的建成,为当地孩子的心理恢复产生了积极地意义”。严石说,板房是从兰州紧急调配到灾区的。
严石告诉记者,玉树地区的建筑物,尤其是民房受损程度很大,“90%以上的民房全部毁损”,学校的建筑物也绝大多数受损,即使是没有受损的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危房。“但是学生的人员伤亡情况从我们走访的情况来看,并不像我们想象地那么糟糕。”严石说,结古镇共有12所学校,学生有12090人,在这次灾难中,有12名教师和60多名学生死亡。
在青基会建设的第一家针对地震灾区的板房学校的地方,是玉树州孤儿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严石说,地震发生时,该校多数学生在吃早饭,所幸食堂没有垮塌,学生得以平安转移到操场。建设年代较久的其他建筑物垮塌或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六名学生在宿舍被废墟掩埋,后被及时救出。据严石观察,目前,学校师生情绪均比较稳定,基本具备复课条件。
此外,关注灾区的还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该基金会在16日筹集100万元专项用于救助灾区儿童,据记者了解,该基金会的“天使妈妈”志愿者已在灾区参与救灾。
管理 秩序加强NGO获支持
在本次救灾中,乐施会注意到,政府吸取了汶川地震救援经验和教训,加强了救援秩序的管理,同时对NGO的工作也更加开放和支持。比如,正是在相关政府和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4月17日下午,乐施会昆明备灾仓库的第一批物资从昆明运往西宁。“云南省扶贫办了解情况后专门为乐施会出具相关证明,帮助乐施会与航空部门开展合作。”乐施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乐施会中国部总监廖洪涛表示:“这次空运只需2小时就把最急需的物资从昆明运抵救灾前线。乐施会在中国内地开展工作20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尝试在中国内地通过航空渠道空运物资。”
通过对灾区的观察,严石也发现,政府的动员能力很迅速,在救灾中,政府是主要的角色,NGO只是协助政府开展一些活动。“政府为灾民提供救灾基本的保障,让灾民有地方住,有吃的、喝的。”
(记者白晓威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