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志愿者零距离接触艾滋病村

        ●调查显示 

  大学生艾滋病毒携带者每年都有新增病例,已经成为高危人群

  从8月18日到8月22日,北京市卫生局等单位组织近20所首都高校首次集体到河南艾滋病村进行考察。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艾滋病毒携带者总数很少,但每年却都有新增病例,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危害的高危人群。

  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护士长福燕介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一些人会有性经历。但是,大学生的性知识只是通过同学之间的讲述,没有更多渠道了解更科学的知识,比如如何怀孕、如何预防性病等。

  调查显示,本市大学生中已经有艾滋病毒携带者,大二、大三等年级以及男女性别都有。尽管人数不是很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也很低,但每年都有新增确诊病例,加上社会人群艾滋病毒携带者人数增加,使得在校大学生危险性也在增加。

  根据北京市防艾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5月,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6383例,其中本市居民1343例、外省市居民4722例、外籍人员247例,不详71例。2009年1月到5月,全市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计501例,较去年同期的411例增加了90例。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北京市卫生局、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红十字会下发通知,要求高校成立青春红丝带社团组织,通过志愿者以及同伴教育的方式,在大学生中普及艾滋病防护知识。“目前,已经有67所高校成立青春红丝带社团,注册的在校大学生团员超过1.4万人。”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许建农说,“不少高校通过展板、走访等方式开展活动,并与区县结成互帮互助小组。”

  许建农介绍,今年年底,本市还将组织大规模的高校防艾教育骨干志愿者培训,同时还将与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每年暑假组织骨干团员到艾滋病村进行真实的体验等,从而使防艾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超过80%。   

  ●现场 

  零距离与艾滋病携带者交流

  8月21日上午,包括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20所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骨干成员,来到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卫生所,零距离与该村正在就诊的艾滋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交流。

  文楼村是全国著名的艾滋病毒重灾区。“全村3900多人,艾滋病毒携带者358人,约占全村总数的10%。”文楼村卫生所所长程小段说,“这些村民染上艾滋病毒,主要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偿卖血。另外还有少数母婴传播以及不明原因传播。”

  听完程小段所长的介绍,在征得卫生所同意后,大学生们随后与艾滋病毒携带者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对如何患病、家庭生活怎样、孩子身体是否健康……就这些最敏感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女生钟韵与患者进行了交流。令大学生感到意外的是,原本以为他们都不愿谈起艾滋病,但事实却是他们已经能平静地面对现实。

  “我能和您合张影吗?”钟韵提出了一个更加敏感的要求。

  “可以!”一名快50岁的艾滋病毒携带者微笑着说。

  在卫生所的输液室,六七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正在输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女生李蕊与一名正在输液的大妈攀谈起来。尽管大妈还有一定顾虑,但还是回答了大学生的不少问题:“两个孩子都没有染上,他们也正在上大学。”

  村民告诉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团员,现在谁携带艾滋病毒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一点歧视和“隔离”的感觉,但以前却不这样,艾滋病曾经非常“恐怖”:“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与别人一起打牌,当别人听说他携带病毒后,随后就把他坐的小板凳用开水冲洗,后来还不放心干脆把小板凳烧了。因为大家不知道艾滋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现在,每年都有村民主动前来咨询,健康的人还主动到县疾控中心进行检测,通过两次检测确诊身体健康。“艾滋病毒携带者现在前来卫生所看病,就像平常感冒、发烧、拉肚子一样。”程小段说,“由于多年的有效宣传,尽管大家依然重视艾滋病的防控,但已经不像前些年那么恐慌。另外,近几年来,村里也没有新增的艾滋病病例了。”

  记者了解到,首都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河南考察团除了零距离接触艾滋病毒携带者外,还与河南驻马店市艾滋病防治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参观了该市疾控中心和血站,同时还就艾滋病知识以及传播途径等在村庄、车站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话 

  高校“防艾”宣传任重道远

  作为首都高校防艾宣传圈内的名人,中央财经大学大三学生王聪参加了这次考察。关于首都高校防艾宣传,记者与王聪进行了对话。

  记者:大学生艾滋病毒携带者实际情况如何?

  王聪:目前,还没有一个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但事实却是大学生艾滋病毒携带者数字确实在增加。发现这些病例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的常规体检、献血体检、大病住院等。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爆发的危险人群,但没有进入快速爆发期。

  记者:据你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大学生染上艾滋病毒途径有哪些?

  王聪: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三种:性、母婴传播、输血。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存在母婴传播,输血感染的概率也非常小,因此主要是性。一方面大学生处于性冲动活跃期,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不可避免,另外还存在一些性交易行为。但由于大学生性知识缺乏,大多不戴避孕套等,从而导致容易染上各种性病病毒。

  记者:高校进行“防艾”宣传容易吗?

  王聪:高校进行“防艾”宣传困惑很多。第一,有的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的防艾宣传没有场地、没有经费、没有人力。第二,同学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不少同学认为艾滋病与我无关,同时艾滋病这个话题也与传统的家庭教育相违背,认为讨论这些感到很别扭。第三,大学生的学业、实践、打工等安排充实,没有时间参加这样的宣传。为了达到宣传目的,我们除了把展板放置在人流较多的路段外,还经常追着向别人做宣传。另外,我们举办的防艾主题讲座,必须通过邀请名人参与吸引同学参加,比如濮存昕、鞠萍等,这样才让400多人的大会场座无虚席;如果没有名人参与,自愿参加的最多能来100多人。

  记者:你们的宣传被质疑过吗?

  王聪:经常受到质疑。比如他们会质疑我们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还质疑我们提供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数据以及传播率等。这次能来河南艾滋病村考察,让我们的宣传有了些底气,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志愿者来说,“去过”这两个字很重要。 

  ●记者手记

  谁应该给大学生进行“脱敏教育”

  说实在的,写这篇稿子的顾虑很多。因为性教育仍然是最为敏感的问题,何况这个话题还跟性病有了牵连。但是,艾滋病却不因我们过于敏感而远离我们的大学生。在采访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谁应该给大学生进行“脱敏教育”?

  这个“脱敏教育”更多的是给学生进行一种生活教育。现代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片面引导下,不会做饭、不会交朋友、不会玩耍、不会生活……但是,他们都将走向社会,一些问题必须面对:比如恋爱、结婚、教育孩子等。

  我们在呼唤家长注重对孩子生活技能教育的同时,在有些问题上还需要学校和政府的积极参与,创造一些途径和机会让大学生们深入参与。

  正如大学生考察文楼村所时说:“我们回去能做些什么?我想,作为志愿者,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也是去保护别人的基础;其次,就是真正地去影响身边的人,把我们知道的真正落实到生活中,让他们对艾滋病不再一无所知;最后,更伟大些,开拓思路,用更多的方式去影响那些陌生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校志愿者零距离接触艾滋病村  零距离  零距离词条  艾滋病  艾滋病词条  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  接触  接触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公益

 “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

  在今天这种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坚持做完一件事,往往要靠运气。因此我真的是三生有幸,不仅有机会从80年代农村改革“试验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