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岁末,受一个民间环保NGO之邀,我去郫县安龙村参加那里举办的篝火晚会。沿着那条著名的走马河,看到好不容易保存下来没有被硬化的河岸、经几年努力而土质逐渐改善的菜地。我了解到,农民要改变依赖化肥的栽种习惯而转为绿色方式,面临的问题极其现实。
■中国观察
之肖雪慧专栏
2009岁末,受一个民间环保NGO之邀,我去郫县安龙村参加那里举办的篝火晚会。沿着那条著名的走马河,看到好不容易保存下来没有被硬化的河岸、经几年努力而土质逐渐改善的菜地。我了解到,农民要改变依赖化肥的栽种习惯而转为绿色方式,面临的问题极其现实。
多年使用化肥的结果是土壤板结、土质劣化,农民出于现实利益考虑,只能继续使用,且用量越大越如此,土质越糟糕,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除极少数享受特供食品的之外,所有人的身体都无可奈何地充当了化肥和农药的转运站。要打破恶性循环,农民会有相当长时期面临庄稼收成很差的现实问题,这会使本来就生活窘困的农户陷入更深困境。就是说,转换生存方式、栽种方式是要付代价的,这种代价完全要农民自己付是不公正的,事实上,多数农民也付不起。
成都几家NGO环保组织从2005年就开始在安龙村推行环保理念、传授绿色种植技能。自愿者们来此身体力行提倡和示范一种循环利用资源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为一百多户自愿参与绿色实验的农户建沼气池、打沼气灶、建净水装置提供资金和技能。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变成很好的肥料,而且其中一些成分具有使庄稼抵御病虫害的作用;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燃料取代其他能源。刚开始绿色种植时,比起使用化肥来,不仅收成少得可怜,而且蔬菜“菜相”难看,又黄又瘦。但五年坚持下来了,而今成果显现。村民逐渐接受和形成的绿色生活态度和栽种方式,使这个地段基本实现对空气、土壤、河流的零污染。这一过程中,许多村民还成了推广沼气、净水技术的骨干;随着他们栽种的绿色蔬菜在成都订户扩大,收入也有了改善。
但一个极小范围的成功,只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危险趋势下出现的一抹亮色,只有在广大范围推广开去,才能遏制环境恶化势头继而改善环境,可这是需要成本的。NGO环保组织在安龙村一百多户进行的推广实验,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不菲,加上另两个点规模更小的其他类型实验,总共投入300万元。其中,建净水装置、沼气设施,仅原材料每户就需8000元。所有资金都是NGO组织通过募集而来。这在小范围实验可行,但环保是全社会的事。广大农村要改变现有栽种方式,靠NGO组织的民间募款,恐怕杯水车薪都不够,何况,NGO在我国的活动、发展空间极为逼仄、险恶。
然而,推广绿色栽种关系到国民食品安全,关系到留给后人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这个问题上政府必须担责。一是提供资金支持。据介绍,净水和沼气两种设施,一旦建起来,可以正常使用二十年以上。虽然需要前期资金投入,但从长远看,非常经济,利国利民。钱不是没有,只要遏制“三公消费”中任何一项,这笔钱就出来了。有些“惠农”措施,其实真正受惠的不是农民。比如搞了几番的“家电下乡”补贴,与其说农民受惠,不如说是这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受惠。国家财政补贴这个钱,不如转为扶持农民进行绿色栽种。
除了资金支持,解除对NGO组织的不合理限制,使其能正常发育和活动,也是政府必须要做的。无论环保或其他问题上,NGO组织都有着政府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