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客·广州”小组几名成员。 记者黎旭阳摄
“我们希望和市长一起骑自行车畅游广州。”一群由大学生、普通市民组成的“拜客·广州”小组,为了呼吁城市创造良好的骑自行车出行环境,他们给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写了一封信,前日得到了市长的接见和首肯。团队成员仍然沉浸在与市长见面的喜悦当中,能够与市长见面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政府对他们行动的重视更让他们倍感亲切和兴奋,在记者采访时不忘再次提出自己的愿望。
昨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有6个人,大头是他们的组织者,龙镇是一位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曾颖芳说她是自由职业者。另外三位则是在校的大学生,李嘉敏、黎嘉敏和陈嘉俊。大头真名叫陈志君,他说他的工作很复杂。除了名片上的“木棉剧团”成员之外,还客串义教老师、从事保险业。他们不是狂热的自行车爱好者,但他们是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的坚持者。
“张市长,我们想送您一辆自行车,希望在您的倡导下,有更多人加入"拜客"(bike,自行车)一族。”
“感谢你们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希望我们一起努力,通过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和推动,引导全体市民绿色出行。”
对于“拜客”的礼物,张市长非常高兴,不但现场骑了两圈,还专门把它交给市交委保管起来,等广州绿道建成时拿来再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市长,我们希望能和您一起骑骑自行车。”
“其实,我踩单车的时间可能比你们的年龄都要长,我42岁当副市长之前,都是踩单车上下班的”,张市长拉家常式的坦诚让他们倍感亲切,并欣然接受“拜客”们的邀请,等到今年亚运前广州的绿道建成,和大家一起骑自行车!
“拜客·广州”小组几位成员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前一天与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会面场景仍颇为激动。
与市长会面时的“领队”陈志君介绍,“拜客·广州”小组旨在呼吁为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和停车环境,但是不知道向哪个政府部门表达这一诉求,所以大家一商量,不如直接找市长。“我没想到真的见到了市长,更没想到能和市长面对面交流。张市长很温和,脑子也特别灵活,有些话题我只提了一下,他就记住了,并给出了很详细的回应。”他说自己最“讶异”的是与市长见面的“规格”:“城乡建设委、交委、环卫局、规划局等部门的负责人都参加了,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视。”
陈嘉俊则用“很Nice”评价见到市长的印象。“张市长和我们握了三次手,我能感觉到他很关心公益事业,也愿意和我们坦诚交流,认真解决民生问题。”
被大家戏称为“镇长”的龙镇,对市长特别安排了工程师为大家详细介绍《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印象深刻,“我们的"拜客"计划是从去年6月开始做的,其实规划局从去年4月就开始做"绿道"规划,让我感觉到政府做事情很有前瞻性,和市民的诉求也是吻合的。张市长用了一个成语"不谋而合",说我们想的也正是政府在做的,让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务实。”
李嘉敏谈起与市长的会面很感性,“市长和市民的距离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市长很亲民,很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看到政府正在为市民办实事。”
在前天的会面中,陈志君代表小组成员向张广宁提出了六点建议,这是“拜客”们调研半年,并在前一晚修改到凌晨两点的成果:希望在全市地铁口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并可停放私人自行车;公共自行车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自行车服务点的管理可以引入志愿者参与;由政府统一规划全市自行车道,特别是做好交通接驳点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对自行车出行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科学评估;引入多家企业为市民提供公共自行车,政府部门制定准入标准并对运营进行监管。
让他们高兴的是,市长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建议,并现场布置交委等部门与“拜客·广州”进行对接,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张广宁还亲自向他们介绍了“绿色出行”建设计划:在市区内有条件的地方开辟自行车道,同时通过300多公里的“绿道”将广州的东西南北串起来,形成具有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功能的绿廊,“到从化,到南沙,到增城,大家都可以通过绿廊徒步,当然也可以骑自行车。”陈志君开心地说,他们将通过博客,把小组成员与市长的交谈和互动情况反馈给网友们。
怎么想到送自行车给市长?陈嘉俊笑着说,“拜客”的英文bike就是自行车的意思,他们曾想过发动高校学生做自行车模型送给市长,不过最后还是决定送一份“实打实”的礼物——“五羊”牌自行车,“五羊是广州的象征,送给市长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市长骑上自行车传达出的“绿色出行”理念。让他们开心的是市长的积极回应:“张市长当场就试骑了我们送的自行车,很棒!”
“拜客”就是“bike”:我们是一帮朋友
在大学时大头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逛。他的两辆自行车都是别人送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一个师妹在毕业时送给他的。大头接手以后,有一次从书店出来后就发现被偷了。现在的自行车也是一个朋友送的。“每次停放的时候我都担心它的安全。”大头说道。
龙镇告诉记者,他平时出行最注重安全:既包括人的安全,也包括车的安全。“因为现在车实在太多了,现在骑车出门,基本上都是与小汽车并行,对人来说不安全,而骑车到了一个地方,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车很容易丢,也很让人不放心。”
有了“骑车难、找停放点难”的切身体会后,大头认为发起一个活动十分必要。平时他们这几个朋友都是志愿者,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拜客”的名字,“"拜客"就是"bike",中英文通用,还比较时尚。”总之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让政府了解到广州骑车一族的难处,能听听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走遍广州:
考察适合停自行车的地方
“在地铁上盖租赁点能停泊私人自行车”,这是“拜客·广州”这一群关心广州、热爱自行车的朋友们的愿望。他们做了许多调查、走访的工作,了解人们关于在一些公共场所建设自行车停放点的意见和看法。他们组织了一个很大的考察行动:团队成员两个人一组,每一组选几条街进行实地走访。“三四个小组总共走十几个地方,老城区,商业区,人流量大的地方我们都去考察过。”
去年7月份,他们到过各个超市走访,和一些超市的职员、购物的顾客交谈过,发现很多超市短期内都不会考虑在超市附近建设自行车停放点,这让他们有点遗憾,于是他们就想从较容易的角度入手,他们从媒体上得知地铁口要建设公交接驳设施消息后,就选择了地铁口作为突破口。
曾颖芳就与另外一个组员一起去坑口地铁站考察过,“这里的保管站很不错,个人可以停放自行车,收费也不贵,可以考虑推广。”
除了考察广州的环境之外,他们也会利用出差或旅游的机会,“顺便”考察其他城市的自行车出行状况。龙镇是广州一家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上次去武汉出差,我就"以公谋私"了一次,办完事后去武汉的街头看了他们自行车保管及出行的情况,得到了不少启发,回来就把这些经验与朋友们分享了。”大头也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上次去台湾旅游,看到台北地铁里就有自行车保管场所,一下车他们就会给你一张地图,哪些地方可以骑车以及保管,都标得清清楚楚,很受启发。”
想通过有趣的、好玩的
事情关注自行车出行
“我们属于自行车爱好者,但并不是狂热的发烧友,十分关注自行车在城市里的环保出行问题,因为这是与我们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大头说,“之前他们就做环保志愿活动,但我们想做一些有趣的、好玩的事情,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环保活动”。
“送自行车给市长就是在这样一个思路下,由大家一起想出来的。只是想引导大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骑车环境,仅此而已。”大头和其他的成员们正在计划、构思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动。“现在还没有想出有什么好主意,但只要有意思的,我们都会去做,其实我们也并不想让自行车又成为大众的交通工具,但它也不是摆阔的交通工具,只是想大家都能找到合适又绿色的出行方式。”
送车
共同倡导绿色出行
“张市长,我们想送您一辆自行车,希望在您的倡导下,有更多人加入"拜客"(bike,自行车)一族。”
“感谢你们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希望我们一起努力,通过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和推动,引导全体市民绿色出行。”
相约
绿道建成时一起骑车
“张市长,我们希望能和您一起骑骑自行车。”
“其实,我踩单车的时间可能比你们的年龄都要长,我42岁当副市长之前,都是踩单车上下班的。”张市长欣然接受“拜客”们的邀请,等到今年亚运前广州的绿道建成,和大家一起骑自行车!
“环保先锋就是你”之一
“拜客·广州”
接受采访的成员
陈志君:自由职业者
陈嘉俊:华南师范大学四年级学生
黎嘉敏:中山大学三年级学生
龙镇: “灯塔计划”志愿者
曾颖芳:自由职业者
李嘉敏:中山大学四年级学生
“拜客·广州”小组是一个由大学生和普通市民组成的群体。他们中有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在校大学生、义教老师等等。他们不是狂热的自行车爱好者,但他们是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的坚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