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秘书长李伟,可算是基金会中很低调的秘书长了。作为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领班人,在网络上很少搜索到关于李伟的个人信息,他也几乎不在媒体上发声;但同时,他应该也算是对公益最勤奋和执着的一个秘书长了:他经常向公益慈善界的专业人士请教相关知识,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来为环基会所用……
在李伟入主环基会的五年间,环基会在环保系统和公益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基会于2010年1月获得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世博会在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的同时,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牵头实施的“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林”项目在上海启动。充分体现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理念。这个项目选址在环县甜水堡镇的211国道旁,一期工程建设1000亩林地,投资预算890万元。项目的实施必将对环县水资源保护利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李伟,在系统了解这个项目的同时,李伟也谈了他的公益理念。
接受捐款一定要公布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网站中心“基金会动态”一栏的明显位置,放有《2010年度公益植树社会捐赠公示》等详细的捐赠信息。
据网站显示,在基金会联合北京一家媒体共同主办的“2010年度绿色助学公益植树活动”中,有2000余人参与植树行动,认养树木669棵,种植树木877棵,收到捐款共62,380元等信息。
李伟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于信息公开非常重视:“现在我们坚持,对基金会接受的每一笔捐款,都要及时或定期在网上予以公布。有些时候由于特殊原因我们做的不一定特别到位,但凡是在财务部门有详细记录的捐赠个人姓名和单位名称的,我们可以做到每半年公布一次,今后要做到每月公布一次。”
在环基会的网页上,不仅显示了植树活动整个项目的善款总和、使用情况,还公示了参加绿色助学公益植树活动的单位名称与个人姓名、具体捐款数额。在信息中可以详细地显示出具体捐赠的班级以及捐赠的年份,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2006)四年级二班(第一年),1680”,这表示该班级在2006年即此活动开展的第一年,全班同学共捐出了1680元。“2010年度参加绿色助学公益植树活动捐款名录——个人”则具体列出了捐赠人的姓名与捐赠款项。
“我们公开的捐款信息,详细到每一个人的捐款名字和金额都能在网站上看到。这些情况我认为都可以公开出来。捐款人捐了钱参加了植树活动,都希望在我们的网站上能够看到。有很多人还会因为看到了这个详细地财务公示情况,会愿意继续来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李伟说。
非常佩服徐永光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李伟的心目中,徐永光是一个非常有勇气和魄力的人。“永光做了一辈子公益慈善事业,如今又将自己置身于私募基金会去冲锋陷阵,这非常人能及。”李伟由衷地说。
尽管很佩服徐永光对于公益的执着,但对于徐永光发起的活动,李伟并没有一贯“支持”。2010年7月,在徐永光的倡导与35家发起机构的努力下,基金会中心网成立。基金会中心网以“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为行业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和公信力的提升,建立良性的、透明的公益文化”为使命。但基金会中心网上公布的发起机构中并没有“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名字。
“我支持基金会中心网提出的信息公开的倡议,但我更愿意按照基金会中心提供的信息公开的方式在自己的网站上加以实现。”李伟说,徐永光倡导建立基金会中心网是件好事情。更是基金会努力的方向。做好这件事也要有一个过程,要把握好推进这件事情做的时机、力度和方法,否则有可能造成基金会的两级分化。最终,做得好的越来越好,公开性越来越强。一小部分基金会的信誉、形象、募集资金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但是会有大部分的基金会跟不上这个步伐。”
目前,基金会中心网已经成立并运营了一个月,李伟衷心希望这个行业信息披露平台能够良好有序地发展。他也表示愿意在基金会中心的指导下,做好环基会的信息披露与公开,共同打造良性的、透明的公益文化。
不只靠“眼泪指数”筹款
李伟带领环基会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筹款方式。李伟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徐永光在给环基会作培训时曾经谈到过一个名词叫做“眼泪指数”。所谓“眼泪指数”就是说,许多基金会所做的都是慈善事业,说起要做的慈善项目和活动竟是让人掉眼泪和动感情的事儿,这就会感动企业和公众积极的为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然而,对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来说,所做的很多项目并不都是直接面向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所以不能单一的用‘眼泪指数’的方式来筹资募款。”
“现在很多知名的企业做慈善和捐款首选就是红基会或青基会,这让我们很羡慕。我们会向他们学习,不断努力,要在做好品牌项目上下功夫。”李伟很谦虚地对记者说。
环基会有自己的筹款模式。实际上,每年来找环基会谈项目合作的单位非常多,尤其是“植树项目”方面。在“碳汇”这个概念提出之后,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植树固碳了,想植树的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地主动与基金会接洽。但面对着这样的筹款机会,环基会却没有一股脑地将基金会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植树项目中去,而对选择植树项目更加慎重。
“现在必须提倡科学植树,一方面是因地制宜,根据专家的建议,什么样的地域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树木要选择好。另外一方面,要落实管护的职责,确保成活率。”李伟强调。
这体现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做项目方式的一个转变。李伟解释说:“我们现在做植树项目,一般都会与专业的绿化机构合作并签订协议。在单位植树价格中考虑管护费用,做到专业种植,专业管护。这样植树的效果和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
“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林”就是一个这样的项目。“低碳世博林”将于2011年6月在西部的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建成。第一期建设计划为1000亩,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多种树种。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低碳世博的目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李伟告诉记者:第一,建设“低碳世博林项目”将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能为平衡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部分碳排放做出贡献。第二,低碳世博林不仅是在西部甘肃建设一片树林地,还将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发挥有效的作用。第三,建设低碳世博林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活动主办单位支持西部、关心革命老区建设的一项实际行动。
“近年来,找我们谈项目,谈合作的企业和单位有很多。有时候谈的也很吃力。经常会有一些项目谈不成,我可以肯定地说,那些谈不成的项目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太苛刻了,而苛刻的原因是我们要求对方做公益的目的一定要纯。”李伟最后非常自信地说。
环基会: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教授获得联合国环境大奖和十万美元奖金。曲格平教授提议,以这笔奖金为基础成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993年4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是环境保护部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曲格平教授成为第一个捐款者并出任理事长。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成立以来,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宗旨,先后开展了全民环境意识调查、中华环境奖、格平绿色行动、生态长城、小康幸福工程、大学生环保社团小额资助、生态卫生、动物保护、绿色助学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促进我国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05年,环基会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专门咨商地位”,2008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201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环基会的生态卫生项目获得2008年中华慈善大会“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