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盘点2010年中国环保领域新动向

 这是2010年环保领域绕不开、说不完的几个话题。它们有的明确了政策的方向,有的带来了突破的欣喜,有的掀起了公众的讨论,有的引发了广泛的反思……它们的影响已渗透进每一个公民的生活之中。盘点2010,中国环保道路发展如何?

  天灾人祸拷问环境状况

  2010年环境灾难频发。紫金矿业溃坝事件、中石油兰郑长输油管道渭南支线柴油泄漏、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吉林化工桶流入松花江、超威电池血铅污染、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强沙尘天气明显……回想2010年中国环境污染大事件,不禁感到触目惊心。

  日前,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但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仍未得到遏制,重大污染事件频发,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百姓安全。截至11月底,环保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9起,受理举报环境污染事件1469件。虽然群众举报的环境污染问题绝大多数得到有效处理,但环境污染事件总量居高不下,且类型多、发生区域广,环境安全依然面临严峻形势。此外,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引发次生环境事件明显增多,重金属污染仍保持高发态势,致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追问环境污染事件造成原因,“人祸”无疑首当其冲。忽视环境责任、贪恋短期利益、安全意识淡薄、应急防范计划不落实、环境成本意识缺失、监督处罚不力……在付出高昂代价之后,人们逐步在反思问题所在。然而,改变之路仍然荆棘丛丛。以化工企业为例,据悉,我国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业多达40万家,很多化工企业选址隐蔽且规模极小,确切数字很难考证。迅猛发展的化工石化企业在为地方GDP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隐藏了巨大的环境风险隐患。在高额经济利润的诱惑下,无论从地方政府,还是企业管理者都放松了本该时刻紧绷的安全弦。再加上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成本大都由政府和社会埋单,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得不到应有的赔偿,更让很多企业有恃无恐。

  更需要指出的是,环境状况的改变不能仅靠企业、政府两方的力量,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其中才是根本之道。

  低碳理念更为普及

  2009年年底,一场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字眼深入人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承诺更让这场轰轰烈烈的行动有了政策保障。2010年,“碳”无疑仍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之一。

  2010年“低碳社会”盛行,上海世博会功不可没。世博会开幕以来,各展馆在充分展示成功经验、技术运用和探索实践的同时,也在传播对于城市未来发展中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在二氧化碳的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低碳社会强调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强调通过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世博会正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课堂,以7000余万人次的参观数量,使低碳理念迅速普及。上海市杨浦区还率先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世博自愿减排平台购买自愿减排量,助力“低碳世博”。

  同年8月10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确定在五省八市启动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首批十三个试点包括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试点政府有关负责人承诺将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除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还有一些地区自主开发了低碳经济的试点,探索低碳转型的模式。

  新能源产业热火朝天

  从2010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任能源委主任,高规格国家能源委成立开始,能源无疑成为2010年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未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在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看来,七个行业之中,有三个半行业涉及能源(第一是新能源,第二是节能环保,第三是新能源汽车,第四是生物,生物里面有一半是能源)。他指出,人类历史发展已经证明,每次金融危机都有一次产业革命,而这次金融危机就催生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低碳革命。抓住这一机遇是赢得主动、未来的重要保障。新能源革命的关键就是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将带来七大结果:能源资源地区化、能源来源多样化、能源技术智能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应用便利化、能源服务普遍化、能源经济低碳化。

  让人欣喜的是,2010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可谓热火朝天,风能、太阳能、核能百花齐放,利用率与利用技术都获得较大突破。在风电方面,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双双位列世界冠军。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年中,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3000万千瓦,提前10年完成了我国此前规划的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的目标。与此同时,风电模式也逐渐从陆上风电向海上风电双重模式发展。

  光伏发电领域也频传佳音。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出货量在4GW(千兆瓦),预计2010年则突破7GW,同比增长75%以上,并且在多种薄膜太阳电池技术产业化、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2兆瓦光伏微网发电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上取得较大进展。

  核电领域,随着7月21日,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 FR)首次成功临界,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同时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

  环保产业方兴未艾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绿色经济”、“环保产业”的概念。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环保部分时,更多的是谈及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环保”与“产业”放到一起。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中国的环保产业在解决国内环保问题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着投融资渠道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在15%~20%之间,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为1.9万亿元。在相关政策的扶植下,到2015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或达4.5万亿元。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产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科技水平、落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污水和垃圾收费机制等。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规模和总量还比较小,未来国家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目标、方法,将体现在2011年两会之后公布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原有二氧化硫和COD两个指标的基础上,再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两个减排指标,这将大大带动减排、监测等相关方面的技术、设备投资。

  生物多样性保护获得重视

  2010年1月11日,世界各国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人类的生存状况,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随后,以“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年纪念活动在国际、地区和国家层面全面展开。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消失,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以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中国是世界上“多样性”财富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公布的资料,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5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然而,中国也是世界上物种受威胁状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介绍,根据过去的估测,中国受威胁的物种可能在各门类中占2%~30%的比例,但最新的调查显示,受威胁的物种远远超过之前的预测。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时强调:“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于加强农业、创新科技和促进发展都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9月15日,我国审议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有关部门,要求各地全面掌握其实质内容,尽快编制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建立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协调机制,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

  环保NGO从幕后走向台前

  1994年3月31日,梁从诫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群众性、会员制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中华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又称“自然之友”),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开展公众环保教育。16年后,以自然之友为代表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已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环保NGO已经突破3500家。因为有的机构还未注册,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草根组织加入其中,精准的数字变得难以统计。但是就是这些环保民间组织,从初期的“观鸟、种树、拣垃圾”发展到成为促成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河建坝须经科学论证、环境信息公开应继续深入的背后推手……

  2010年,一大批环保NGO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深远的影响力推动着一系列环境领域的改变。无论在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重要社会问题的现场,还是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风口浪尖,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达尔文自然求知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一个个由普通公众汇集成的组织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仅有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应该把球推到别人那里,其实公众可以做得更多。”就是怀抱着这样的信念,四川地震灾区一个乐活家园建立起来,有望成为生态文明新农村的范本;众多知名IT品牌开始重视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坎昆会议上有更多的国家通过他们了解了各国公民的立场与诉求,消费者开始关注绿色选择的重要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向  动向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盘点  盘点词条  领域  领域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公益

 公益捐赠“需”为上

       针对“陕西岐山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卧床老头领到超短裙”一事,陕西岐山县蒲村镇政府4日回应称,本次针对残疾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