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财富的生产方式基本形成以后,公益与慈善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和力量。因为财富,包括可持续增长的财富本身并不能自动解决同样持续出现的社会问题,保持增长的正义和分配的公平固然是政府的天职,然而政府的行政力量并不是万能的。因此,企业家和富人从事慈善与公益事业,不只是个人美德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道义与义务。
比尔·盖茨本月月底即将来到中国的“慈善行”可谓先声夺人。
在成功劝说多位美国亿万富翁同伴们捐赠大笔财富之后,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此行的目的很明确,结交中国新生富豪,向他们宣传慈善价值观。
对于近两年才开始接触“企业社会责任” 这个概念,其中一些甚至自身摆脱贫困尚不久的许多中国富翁和企业家来说,这样的主题令他们难免感到尴尬。
国内媒体与国外媒体都注意到了,由于担心会被劝说捐献出自己的部分财富,一些著名的企业家以各种不同的借口婉转表示不参加这两位美国亿万富翁在北京举行的晚宴。
曾经,胡润的中国富人排行榜向世界披露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与机会而率先进入亿万富翁行列的企业家,他们的资产,他们创造财富的轨迹,即财富从何来。 而今,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则又将极其绅士的方式,微笑着与这些排行榜上的富人们面对面讨论财富往往何处去。
或许,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富人总量以及他们的消费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们离超越处心积虑地探讨“财富从何来”的单向思维阶段尚有距离,“财富往何处去”这个问题对于当下中国的富翁们还显得有些超前。
但事实上,取之于社会与用之于社会是财富本身所应具有的双重意义,并且正因为此,财富才不会完全沦为罪恶与不公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习惯上常常认为慈善与公益是一种美德的看法也许是偏狭的。对于穷人,对于普通人,慈善与公益是一种美德,但对于财富本身和富翁们,慈善与公益,是一种应负的道义与责任。
在业界与媒体为比尔·盖茨慈善中国行而议论纷纷时,我们也注意到,几乎与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同一时间,2010年新公益论坛在上海举行。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创始人及理事长王平在论坛上的演讲,或许可以为那些不愿意参与财富捐献讨论的富翁们带来一点思考。王平在演讲中说:“未来数十年至百年间,人类发展至少应该呈现如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社会发展中,当人类财富的生产方式基本形成以后,公益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和力量。因为迄今已来的历史经验使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财富,包括可持续增长的财富本身并不能自动解决同样持续出现的社会问题,保持增长的正义和分配的公平固然是政府的天职,然而政府的行政力量并不是万能的,在政府和市场之外必将有一个第三部门将对社会公正、公平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社会性公益组织将在这一个过程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王平也提到,“完全以单纯的经济的增长为发展模式,不仅不会为人类带来福祉,反而会加剧人与环境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我们认为精神贫困是当代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人类的贪婪、自私、懒惰、愚昧和恐惧导致的社会矛盾乃至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产生社会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原因。新公益强调满足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发展与统一,把人的境界的提升和素质教育当作最大的公益。”
我们还注意到,同一周,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卢克·约翰逊在题为“企业家应大力参与慈善事业”中写到,最近一段时间,西方“成功的企业家纷纷重新安排自己的优先事项:一旦事业顺利,他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己在慈善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这类慈善事业很及时:鉴于所有西方国家都在削减公共支出,因此有钱人必须向穷人多付出一些。”
他在文章中还提到看了大约75位白手起家、相对年轻的千万富翁写的自传。“在每一份自传中,最后一段谈的都是自己参与各类非盈利组织的活动,而非如何奢侈地玩乐。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每周的工作中,似乎都会抽出大量时间用在某项热爱的事业上——环保、教育、艺术等等。一些人甚至在把企业变现后,休假一两年来支持一项慈善事业。”
这位专栏评论家在文章的最后评论说,“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动机是什么?毫无疑问,某些人可能是出于虚荣或内疚,但我觉得大多数人确实是在道义上觉得有义务回报社会,并对他人产生影响。他们认识到,企业往往有兴有衰,但明智的慈善遗产却可持久不衰。”
令我们感到敬佩和欣喜的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富翁群体中还有一个陈光标,意识到“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是的,在他“裸捐”的行为中,他同时成为了精神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