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好,请献一下爱心,支持公益事业。”在各大慈善活动和每个周末的广场活动中,总活跃着“黄马甲”的身影,作为普通的禅城人,他们积极加入各式志愿团体参与社会服务。从“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禅城更多新型的志愿团体正在加入并茁壮成长,禅城人自发形成团体组织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在志愿者协会这棵大树下,企业团体、民间团体以及个人互助互动、互为补充,也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企业服务团队、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
这种“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的新型公共服务运行模式,使民间大爱找到了支点,也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有效帮助,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得以延续。
企业主动参与社会服务
近年来,随着一些企业的志愿服务团队在公益舞台上频频“露脸”,他们的实际行动备受社会关注,企业不遗余力地在社会管理舞台上的发光发亮,成为禅城区的一大亮点。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便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队,这支队伍从一开始的十余人发展至今已经有80多人的“在编”成员,而流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企业员工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节假日“敬老”、“助困”等恒常服务外,普立华志愿者协会成员还有一个定点、长效的助学途径。他们从2009年就已开始定点帮扶英德市桥头镇博下小学,目前已经在该学校建立爱心图书室,至少每年开展一次的回访行动中,他们均会为该校学生带去电脑、最新图书、文体用具等教学必需品。
与其他民间义工组织相比较,普立华的这支企业志愿团队有着无可比拟的成长优势。“我们每次去助学大部分资金都是是公司资助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志愿者自己组织发动的捐助。”普立华志愿者协会会长陈国统告诉记者,这种定点帮扶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3年来仅在博下小学,公司已资助5万元左右。
事实上,从2006年起,流行于英美的“社会企业”概念便流入中国,并引起广泛关注。其主张以企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无疑是弥补了目前社会团体运营矛盾的短板。由公司提供树荫及肥沃的土壤,有企业背景的志愿团体开展起志愿服务来,无疑变得“顺风顺水”。
值得关注的是,与普立华公司回馈社会出发点一致的企业在禅城遍地开花,由单纯的捐钱捐物到笃行实践,企业家献爱心的方式在禅城悄然发生转变。
与普立华同是台资企业的佛山华国光学有限公司已在广西、雷州、南雄等地建立起希望小学,除公司的助学行为外,员工每年均自发捐款帮助失学儿童。在员工心里植入“慈善爱心”去代替限制性的管理,使慈善事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借管理员工介入社会管理,已经成为禅城区不少企业老板的共识。
“政府+民间团体”照亮公益路径
从1993年邵启林、陈圣灿等“元老”级志愿者自发组织起“学雷锋式”的爱心团体起,挽救边缘学生、扶老助残等行动便迅速在佛山生根发芽。但佛山社会组织真正的爆发期,是在汶川大地震后,这一场天灾从灵魂深处勾起了人们的沉思以及用实际行动助人的决心。更多“草根领袖”带头开创社会团体组织,策划组织各式各样的帮扶活动,让市民井喷的热情找到了宣泄点。
据了解,目前在团禅城区委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有17个,除此之外,“爱心Q群”、“麦田计划”、“苗圃行动”、“自驾车服务队”等各种不同领域的帮扶团体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团体已形成专业帮扶的团队,其服务对象更是由本土延伸至珠三角周边地区。
这种依托群众力量的社会自救机制在禅城最不容忽视。这与佛山历史长河中一贯浓厚的民间自助氛围有密切联系,邻里互助的养老助老模式、不断创新的民间自济方式,在这里得到凝聚、传承发展。
另外,由政府层面引导志愿服务事业良性发展的措施逐渐出台。共青团禅城区委已在年中宣布实行“市民认证计划”,将投30万元对志愿者进行资格认证工作。目前,参与“市民认证计划”的在册志愿者多达6万多人,而这一数字在今年的3月份仅为1.2万人左右。
仅仅数月,禅城区便把机关人员、团员、社团组织成员等纳入到志愿团体系统中,为社会管理建设添砖铺路。
典型案例
以“草根组织”的爱心力量融化社会管理“坚冰”
“爱心Q群”在禅城区名气不小,这个依托QQ群发展壮大起来的“草根”志愿团体目前已经吸引了1000多名市民加入。这个组织在开拓之初只有十数人,如今各式各样的头像已占据4个Q群。
67岁的陈中器是幕后“长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他组织人手向社会募集月饼,赠送给经济困难家庭。从此时起,推动更多人加入志愿队伍的愿望便长扎心里,“爱心Q群”及志愿事业的经营占据他退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爱心Q群”一直与社区居委会合作,由居委会提供需帮助人员资料,“爱心Q群”成员行动,带着油、米等生活所需品上门探访。这一个过程实际是调查的过程,了解对方的具体需求,再想办法“对症下药”,再作进一步帮扶。从2008年起,“爱心Q群”成员踏遍了石湾、祖庙街道的不少社区,提着油、米的一群年轻人成为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这个团体里,已经形成分工明确的三个小组,探访小组、爱心工作坊、义卖小组各司其职。其中,爱心工作坊、义卖小组具有“造血”功能,“爱心Q群”整体运作均由这两个小组支撑起来。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在这里形成,爱心工作坊负责与学校联系,并组织志愿者与学生们一起做手工,做成的手工花、吊饰等由义卖小组进行义卖。
这种方式基本上能维持慈善活动的正常运作,一到两周举行一次的探访活动已经进行了3年,尽管目前物价上涨,原来用于为每户贫困家庭买米买油支出的100元标准,目前已经升至120元,但探访频率没有因此减少,一到两周内总会有4到8户家庭享受到由“爱心Q群”志愿者送来的物资。
“锲而不舍做义工”的决心从陈中器的QQ个性签名延伸至每一个实际行动中。事实上,“爱心Q群”等草根团体参与的每一个志愿行动,都在温暖弱势群体的心。
延伸话题
基层单位引入社工“探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草根社团”在禅城区的土壤内快速繁衍发展,他们将承载起更多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并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道路上发挥强大影响力。但目前,禅城大部分社会组织尚达不到登记注册的门槛,同时面临着维持团队运作的压力,他们期待,政府对社会团体组织的政策支持能够不断完善。
事实上,“缺钱”成为不少民间组织难以摆脱的困境。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富人”的带动参与变得必不可少,但仅靠“富人”出钱出力,这种帮扶方式始终难以解决民间组织长期以来的瓶颈问题。效率不高、资金来源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在各个社会团体中也同时浮现。
“资金的筹集是头等难事。”张槎志愿者协会会长冯庭芳表示,爱心Q群义卖筹到的资金,除成本外可以全部拿来支助困难户,但是也捉襟见肘。而张槎志愿者协会平时的帮扶支出也都全是向社会招募而来。
最近每到周末,冯庭芳便忙得不可开交,除了策划帮扶活动、撰写方案外,她还必须落实中秋月饼募捐的各样事项。“下个月9号很多外来工都回家啦,所以要在8号前将募捐到的月饼送到40个困难户家庭里。”在周末,她不仅要通过QQ及电话与各企业联系人沟通月饼募捐事宜,有时候还需亲自到公司里祈求企业捐助,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而另外一方面,民间组织及志愿者协会团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像木桶上的短板,制约着志愿事业的发展。
禅城区副区长、社会工作部部长梁炳军表示,禅城区将进一步放宽社会组织登记的条件,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规模和领域,形成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平的资源支持和发展环境。
此外,目前社会公共服务的支撑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如何完善这种体系的建设也是目前禅城区亟待破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