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会灾后援助经验:
·重点援助弱势人群
·救援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
注重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今日获悉,截至2011年3月末,乐施会在汶川地震灾区三省共投入救援和重建资金大约1.22亿港元,共援助灾后贫困社区172个(含紧急救援项目投放社区),通过实施项目受益人逾80万人。
乐施会规划的灾后重建工作为期五年,分为三个渐进式的过程:第一阶段为选择及确定重灾区的项目地点;第二阶段集中在与政府部门及民间团体合作,修复和重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学校、储水库。水利设施等,为未来的生计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强调通过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途径,恢复贫困受灾村落的生计。地震令贫困村民背负重建房屋等许多新的负担,很容易债务缠身,因此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产能力的生计发展项目,是乐施会今后的关注方向。
乐施会成都办公室经理翟凡说,目前汶川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灾区进入居民生机改善和发展阶段,乐施会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即从恢复和重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过渡到通过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途径,恢复贫困受灾村落的生计。
关注 “非震中地区” 重点援助弱势人群
分享会上,乐施会介绍了地震救援中,乐施会注重与政府部门以及其他NGO组织合作、同时关注“震中区”和“非震中区”、重点援助弱势人群、救援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注重灾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经验。
在提到乐施会相对于政府援建部门和其他NGO组织的优势时,乐施会发言人强调,乐施会在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中会更加关注 “非震中地区”以及弱势人群。根据乐施会几十年的救灾经验,震中地区因受关注较多,会迅速成为外界援助重点,而同样需要关注与支持的“非震中区”,有时得不到足够的援助。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乐施会在四川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也在甘肃省和陕西省的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援助工作,从紧急救援到重建阶段,都在同步推进,为“非震中区”提供支持和帮助。玉树地震后,除了向震中地区玉树州的重灾区提供援助外,乐施会同时在“非震中地区”四川省石渠县展开救援,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非震中区”。
对“非震中地区”的高度关注,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了救援中的“盲区”,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性投放,发挥了NGO作为社会力量参与重大公共灾害救援的示范作用。
“在发放物资的过称中,乐施会关注弱势地区和人群,优先照顾被忽略或获得外部支援较少的人群,如:生活有困难的灾民、妇女、家庭中有成员伤亡的灾民、没有当地户口无法第一时间领到政府救灾物资的灾民。”乐施会兰州办公室副经理余振威在介绍乐施会的地震救援经验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