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又被推上风口浪尖。一份于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苹果公司美好的外表背后,还有着“污染、侵犯和毒害”的另一面。
这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的报告,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求知社、自然之友三家环保组织(NGO)联合发布。报告指出,分布在苏州、东莞、深圳等地的多家为苹果公司提供各种配件的供应商存在“违背职业安全承诺、违背环境污染承诺、违背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的承诺”的事件。
表面上看,多起事件的发生与上游企业——苹果公司关系甚远,但在绿色产业链已成国际潮流的背景下,事件的背后是对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疑。
无尘车间的怪病
上述报告列举了多起病例,苏州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联建公司”)职工正己烷中毒事件无疑是最令人伤感的一例。
蒋和平(化名),26岁,来自山东,目前是联建公司的一名在职员工。
2010年10月份起,蒋和平开始陆续收到联建公司高层领导的电话,电话的主旨均是问候其身体情况。最近,这种关心显得尤其频繁。“你给我打电话前,我们厂领导还刚刚给我打了个电话。”蒋和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自从2009年联建公司出现工人正己烷中毒事件以来,不少中毒工人在接受完治疗后,拿了公司的赔偿金就离职了。蒋和平只是为数不多的还留在厂里的正己烷事件中毒者之一。
“他们一开始还只是慰问下我们的身体情况,现在已经明确提出希望给我们一笔赔偿金让我们走人。”对于领导的关心,蒋和平很不屑:“七八万块钱能买断我的后半生吗?”“我还没有结婚,谁知道这个病会不会有后遗症?”
事故的罪魁祸首恰恰是用来代替酒精、将苹果产品的触摸屏“擦得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的正己烷。
2008年9月起,联建公司“突然要求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让员工擦拭苹手机显示屏”。理由是使用酒精擦拭显示屏出厂的产品优良率较低,“上面的压力很大,当时市场需求也大”,自2007年就进入联建公司的蒋和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知情人士说,当时联建公司为了提高出品率,尝试了诸多手段,如改善设备、器材等,但均未获得明显效果,直至当时的公司负责人提出引进正己烷。
据另一位中毒工人许晓林(化名)介绍,用正己烷的擦拭效果明显好于使用酒精。“一块显示屏卖给客户的价格约500元,使用正己烷的成本远低于酒精,但挥发速度更快,擦拭效果也更好,可以大大降低次品率,利润一下就上去了。”
联建内部人士介绍,联建公司引进正己烷时,告知工人要换新的清洁剂,并没有告知正己烷的毒性,也没有为工人做防护措施。“即使在2009年初苹果公司派人过来检查车间时,联建的生产车间也一切照旧。”
据许晓林回忆,正己烷溶剂使用后的两、三个月,生产车间的工人们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同样在联建公司打工的28岁小伙郭瑞强没想到看起来如此干净的车间也会让人“生病”。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09年9月起自己开始感觉到身体不适,手脚无力,稍微有些重的东西都拿不起来。经上海中山医院检查为正己烷中毒。据其回忆,当时车间有一半的人与他的症状类似。
最终,整个中毒事件波及约60名工友,其中最严重的一位工人在中毒期间几乎无法行走,治疗了近一年时间才有所缓解。
人体长期接触正己烷可导致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并可在体内蓄积并具有神经毒性,正己烷因而被认定为高危害性毒物。
“正己烷的毒性虽然与汞、氯气等化学品相比要低,不至于致命,但挥发性特别强。如果是在无尘车间等封闭环境使用,必须保证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及必备防护措施,如防护面具等,否则极易引发中毒事件。”一位从事职业病研究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还了解到,在正已烷中毒事故发生后,联建公司目前已再次替换清洁溶剂,将正己烷改为异丙醇加丙酮。其中丙酮虽少见急性中毒,但在长期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依然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
“现在联建只有一部分人知道这个情况,很难说是不是另一个正己烷。”许晓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沉默的“苹果”
苹果公司并非首次被环保组织“点名批评”。
在一项始于2010年4月的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活动中,苹果就因其保持一贯的“沉默”态度,在一众IT巨头中显得格外突出。
这项调研活动由三十余家非政府环保组织联合展开,报告执行人之一、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期望通过与企业的良好沟通,推动IT行业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降低行业污染,推动环境信息公开。
经过一年多的沟通,此前一一被点名的企业陆续与NGO沟通,或承诺采取行动或直接进行整改。然而,马军与苹果公司却陷入了拉锯战。从去年4月起,马军就给苹果公司发去提示信,希望苹果公司能注意产业链上出现问题的供应商,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苹果的明确回复。
“唯一的回复就是‘不回应’,他们不承认我们调查的一些企业是他们的供应商,并且表示因为涉及商业机密,也不会提供有关供应商的内容。”马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环保组织将这种态度视为苹果公司“秘密文化”的移植。“从其独特而不易兼容的操作系统开始……到将这样的传统移植到它的供应链管理中。”
《苹果的另一面》报告认为,苹果及其秘密的供应链管理,导致公众很难了解其供应商的构成,更奢谈了解供应商的环境与社会责任表现。
国际非政府组织太平洋环境组织(Pacific Environment)曾向苹果公司美国总部转交了此调查报告,希望苹果公司可以督促其供应商采取改善措施。然而,苹果并未直接承认与联建公司的供应关系,而是要求对方提供证明联建公司为其供应商的证据,并称会进行调查,但不会透露任何细节或时间安排。
马军与苹果公司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未能获得任何积极正面的回应。
根据苏州市工业园区提供的资料,联建公司1999年注册,2001年正式投产,公司注册资本1.23亿美元。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
蒋和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他2007年进入公司接的第一笔订单就是做iPod的触摸屏,他所在的车间自2008年起开始做iPhone的触摸屏,“现在已经做到iPhone 4,整个工厂四层楼都在做。4楼现在做的就是iPad十英寸的触摸屏。”
在许晓林看来,这种回避态度显得十分可笑。“生产车间到处贴的都是苹果的标志,正己烷中毒事件后联建更是大量引进苹果产品生产线。”
因为苹果公司的回避态度,其回复状况和信息公开状况在29个中外知名IT品牌中排名“倒数第一”。由马军主导的这份报告指其“封闭”,“缺乏基本的透明度,更谈不上对公众负责。”
谁为绿色负责?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赔偿规定,许晓林等中毒者已收到来自联建公司相应的赔偿。而更深层问题是,究竟谁为整个绿色供应链负责?
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国的“绿色供应链”概念并不难理解,其目的便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直至报废处理时,环境危害和资源浪费均达到最低值。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供应链”概念很快受到企业的追捧。苹果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环境栏目的“供应商责任”(Supplier Responsibility)部分的开篇如此写道:“无论苹果产品在哪里生产,苹果承诺确保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并承诺“坚持供应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与“保证使用环保的生产线”。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还了解到,苹果公司为此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对有害物质、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等均做了详细规定。并每年公布《供应商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从字面上看,苹果公司对于供应链的承诺相当“绿色”。但马军指出,如果企业本身不对供应链条进行全面管理,那么,环境承诺最终只是“一纸空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部专家认为,“喊空口号”的主要原因是各式供应链管理的缺失。该人士表示,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经确认,最主要和直接责任承担人是用人单位。至于产业链上游单位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所以很难认定责任。
不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相当多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已经开始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美国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在华分公司自2008年7月起,便开始每个月将自己的供应商名单与NGO搜集的超标违规企业名单进行对比,发现问题促进其改进,并及时对公众做出说明。同时还宣布“不再向环境表现糟糕的企业购买货物。”
因此,在马军看来,在苹果产品不断刷新销售纪录的同时,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承诺很难令其独善其身。
专业人士认为,政府与企业的双重监管也缺一不可。据苏州市工业园区安监局副局长陆震伟介绍,2009年9月苏州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就对联建公司进行了相应处罚,罚款8万元人民币。
“管理者的意识很重要。”上述专业人士介绍,一般外资制造型企业,均会设立一个名为环境健康安全部(下称EHS)的部门,权力相当大,专门从事职业病、化学品管理等安全环保工作。
一份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名为《绿化中国供应链》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全球的领军企业正在将企业的环境表现列为其核心商业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在绿色竞争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做一些努力,但真正表现出竞争力肯定需要一定时间,还是人的作用要到位。”前述环保部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