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气候组织吴昌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矛盾

    近日,中国广播网贵州分网对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进行了专访,她表示,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危机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深刻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根本性的矛盾。以下为专访图文实录。

 

  观点提示1:改革开放30年,国内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确实没有结合好,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如果结合好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了。

 

  记者:这三次生态文明会议的主题都不尽相同,第一次是倡导,第二次是行动,然后这一次是变革。你是怎么看待这三次主题的?

 

  吴昌华:这是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两个层面上的东西,第一呢,从中国自己本身的发展阶段来讲,这几年,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是中国极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在这发展过程当中你可以看到这三个主题的变化过程当中反映出,如何呢,大家都在思考在这么高速的发展过程当中,把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这些理念,有效地纳入我们现在的发展战略当中。

 

  所以,第一年大家要倡导一下,一起谈一谈,第二年就是要展示一下,大家都在干吗?大家都在行动。那么,今年是跟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等,大的政策方针,尤其是现在开始的一年到二十年之间,中国大的目标要转型,转型有个很重要的绿色变革的因素在这里面。这是中国国内层次上的东西。

 

  从国际的层次来讲呢,从全球范围之内,大家也知道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其实大家都在反思,也在痛苦的挣扎过程当中。那么这个时候呢,也是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我们还面临着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的危机,在国际社会也引起了很多的思考。说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危机,同时呢如果经济本来发展很好的情况之下,大家会更多地投入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能源危机问题,资源危机的问题。但是现在,不得已情况之下,全球被放在一种状态,我们的经济要复苏,但是我们同时必须去有效地解决面临的气候变化的问题,能源等等各种危机的问题。所以,在全球的范围之内,大家也在挣扎,也在努力,我们要把绿色低碳、绿色发展当成一个主题来做。

 

  所以,回到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的变迁,是中国大的自己的环境和全球环境的基本一个很好的写照。

 

  记者:这样子,也就说您说也就是一个环保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联系,对吧?

 

  吴昌华:这俩是不可分的东西,无非是人类在二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以及在中国改革开放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进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种矛盾,如果这两个要是结合好的话,我相信,我们就没必要去做个论坛,做生态文明贵阳论坛,它就不存在这种意义了。就是因为大家没有解决好,现在大家更加迫切地感觉,必须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所以这也是某种程度上这个论坛的意义所在。

 

  观点提示2:从理论上讲,贵州的工业强省与生态环境不应该有根本的矛盾,重要的是你们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业化,做得好,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记者:贵州最近提出了一个战略,叫做工业强省,您是知道的。你认为贵州应该怎样寻找一个经济发展,也就是工业发展跟生态平衡的一个平衡点呢?

 

  吴昌华:从理论上来讲工业发展,不管是强省也好,强市也好,对生态环境不应该有根本的矛盾,我们今天一提到工业发展的时候,就一下想到这肯定的矛盾,是由于大家看到的是过去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对资源、环境、污染的控制有足够的注意力,有足够的关注。所以,才造成了非常严峻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在中国体现得尤其如此,在三十年之间这短短的时间过程当中,我们快速的工业化对环境造成特别大的矛盾在这个地方。

 

  回到说贵州省提出的这个战略也不应该是矛盾的,要说的是什么样的工业化?工业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经常举一个例子,看一下德国,德国的工业化程度是极其高的。我相信没有人会说德国高度的工业化的状态跟它的生态环境是严重矛盾的。它体现给我们一个启示是什么呢?就是工业化未必跟生态环境是决然矛盾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工业化,都要把资源、把环境所有的这种因素纳入进去的话,提高技术水平,把技术的水平也提高上去,这个工业化是不应该跟我们所说生态也好,环境也好形成鲜明矛盾。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

 

  观点提示3:筹款是任何一个NGO时刻面临的问题,政府应该给环保NGO的发展营造一种比较有利它发展的社会环境。

 

  记者:然后,我相信您也注意到在西部落后地区现在慢慢涌现了很多这样NGO组织,但是很多发展都不是很好,都是昙花一现就过了,它们呢,就想听听您的意见,怎么样才能持久,怎么样才能做深、做实?

 

  吴昌华:无论你做哪一行,NGO也好,还是一个企业也好,还是其他机构也好。一定要找对你的社会定位,这是第一的,否则我要建一个NGO,我都还没有特别明确地想明白我的这样一个机构,我的社会定位和我的价值。那肯定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做好了,它不应该是昙花一现的事情。想好了,下了决心,这里边可能有个人的投入、执着在里边,是各种因素促成的。作为一个机构来讲,我的定位,在定位的过程当中,它应该明白我的专长是什么,我的技能是什么,我要去解决社会中哪些问题,我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我要去解决。要有充分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然这里边还有重要的问题,就是说,我的资源从哪里来,我要有人,这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那么作为一个NGO,就要筹措资金,资金从哪里来。然后我去解决社会上的问题,社会对我的看法是什么,现实当中做任何事情没有简单的一个,就是我就愿意做环保的事情,然后我今天建个NGO明天我就怎么了,不可能的。这跟其他的做个企业有太大的不同,这是一种创业,是社会性的一种创业,很难说。我相信会有一些持久的吧,不应该大家都是昙花一现的吧,我不太了解当地的NGO发展的状况。如果真是昙花一现,那就是没有定位,或是没有想好就做的,这也不值得去太关注。但是相反的,如果从省里、市里的角度,的确要把NGO这个行业要去推动它,去发展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有关键的人,具备能力的人去理这个东西。这是一种奉献,NGO它总是这样,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执着,是一种信念,一种投入。这种投入要看是什么样的NGO,有的NGO甚至到了疯狂这样一种地步,因为它有信仰信念在里边,所以它一定要去做,如果有了这种追求,这种信念,我相信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其他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去做,而且会越做越好。或者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做,社会问题太多,不是我们今天不需要,社会的需求是巨大的。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各界来讲,如何去,如何有的人如果说政府、企业在社会当中,再给它营造一种比较有利它发展的这种社会环境的话。我相信NGO不管在哪里都会发挥发展得很好。

 

  观点提示4:绿色媒体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因为社会发展对它有切实的需求。

 

  记者:也就是说您刚才提到的资金方面的问题,我想知道气候组织发展得这么壮大,初期的时候你们也遇到一些这样的阻碍吗?

 

  吴昌华:气候组织是个国际性的NGO,我们在这个区域也有北京一个办公室香港一个办公室,它是个纯正的NGO,在法律上,它不是个企业,它的社会定位是非常非常明确的。当然,在7年多以前在伦敦创建的时候,由于它独特的定位才凝聚的关注,无论是政界还是企业商界的关注都是非常非常高端的。包括当时在任的首相布莱尔先生,包括全球500强当中的20个大的企业,因为这是它的这个机构定位所决定的,它是领导力,它要凝聚一批人,然后去倡导它,去推动全球低碳发展领导力的方向,它基本是这么一个定位的。它的定位决定了它有政治和企业、有企业商界这种非常顶端的人士的支持,在这个地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筹款是任何一个NGO都时刻面临的问题,这是我们日常的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你看我们坐在这里说我们没有钱,世界是有钱的,你要去动脑筋,你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想明白。如果你还想说,你什么都想明白了,具备了所有的潜力你就是筹不来钱,那是这个社会环境很差,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那么差,NGO还是在,不能说雨后春笋般,但还是在蓬勃发展的状态。

 

  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也是一直要筹钱。没有钱我们做不了什么事情,因为我们是不可以营利的。它不是说我干一件事情我挣了一大笔钱,然后我再拿这笔钱去做事,不是的。在这个角度上,我跟你的状态是一样的。无论是一个国际的NGO,还是一个当地的NGO,我们俩的处境是一样的。那么这里边,一个机构要发展过程当中都要时刻地去想,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我要跟我这个机构本身的定位、信仰和追求相一致的。同时在中国的环境之下,我要去思考,去理解,在中国,我们这样的机构在中国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应该去跟谁合作,谁可能支持我,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细琐、繁琐的事情。至少我处在这个社会环境当中,我的观察而言,空间需求太大了。应该有充分的资源去支持你做的事情,但是你们要想明白,第一,你的定位是什么?第二,你如何去实现你定位当中所说,你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当然第三要有一个有能力的团队,非常敬业投入,大家非常善于学习,非常敬业的这样一个团队,如果具备了这些东西,我不觉得你会说这个机构会有太多的困难。定位很关键的一点,你这个机构在社会当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这个机构在社会当中的价值是什么。不是说你自己坐在屋里说,这是我,我就觉得应该这么做,你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反映在你对这个社会发展的贡献。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要整合政府、企业、绿色媒体、NGO组织,然后大家一起来探求低碳环保这个路线吗?

 

  吴昌华:必须的,你我都是肇事者,你知道吗。真的,我们中国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我们今天为什么面临这些危机,是因为人造成的,不是说,我们都是好人都是别人造成的今天这种状况,不是的。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消耗资源,所以说企业为什么要造那么多东西,卖给谁了?卖给人了。所以它必须是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否则没有办法真正实现我们所谓的变革,说起来是很容易的,真正做起来是很难很难的。

 

  记者非常感谢您做客我们央广!期待下次见面吧。欢迎您来到爽爽的贵阳。

 

  吴昌华:谢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昌华  昌华词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词条  矛盾  矛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