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年呈多发态势,其中源于外来工的民怨积累的情形并不罕见。广东佛山市总工会最近公布一项针对外来工的调查,指出新生代外来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但很多人并不选择正规法律途径维权,在接受调查的外来工中,企图通过群体性事件来维权的人数高达45.43%。
广东潮州与增城在今年6月相继爆发的骚乱早已平息,但外来工群体生存状况、化解社会矛盾的相关话题,一直在被持续关注。据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报道,针对新生代外来工群体,佛山市总工会与佛山大学政法学院近日联合组织了“佛山市外来新生代员工状况研究”调查,试图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维权意识与维权方式。
结果显示,与第一代外来工相比,在自身权益受损时,新生代外来工明显更具有维权意识,对于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有所提高。不过,他们也普遍欠缺足够的法律意识,当有维权需要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不采取正规的法律途径,依靠组织有序调解也不是他们的首选,而是选择直接找企业领导或老板,甚至诉诸群体性事件。
在接受调查的新生代外来工中,选择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的人数高达45.43%,另外,认为“事情闹大了就会解决”的人有16.34%,而如果自己失业了,“只要有钱什么都干”的人有7.27%。
深圳打工者中心工作人员罗春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较第一代外来工而言,第二代外来工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当新生代外来工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他们会采取不同方式维权,部分人会诉诸网络、报纸等媒体,另外,相当一部分工人会形成自发组织,在出现劳资纠纷时集中在一起与资方谈判。
“珠三角不少工厂有这样的文化,工人们习惯采取抱团方式来解决问题,而现实是,如果工人的力量足够强大,在与资方谈判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取得一些成功。”罗春丽说。
工会作用有限
获香港民间组织资金支持的深圳打工者中心为工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是一家民间公益机构。罗春丽说,一些前来打工者中心的外来工,也曾向当地工会组织寻求帮助,但她指出:“在现实中,工会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
她也表示,就自己过往经验而言,如果单个外来工采取正常法律途径维权,即使成功获得应有利益,但对工厂的整体打工环境而言,一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中国近年群体突发性事件的频发,敲响基层管理的警钟。为防止劳资纠纷,及早化解群体性社会矛盾,在广东,当局近期便采取了一些加强社会管理的措施。
其中,在外来工集中的佛山市,首创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佛山市总工会在全市不同地点安排了两万多名信息员,充当“线人”角色,如发现企业有群体性劳动保障事件的苗头,这些信息员的职责是及早报告上级工会,令上级部门及时介入解决。
“线人”举报有奖
据《南方日报》报道,这批信息员的身份隐蔽,佛山市总工会也会对他们的资料保密,信息员主要由各级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工会代表、工会积极分子和工会组织维权工作人员担任,而一旦“举报有功”,这些信息员可获一定的物质奖励。佛山三水的一名信息员,便曾因及时汇报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获得现金1000元(人民币,约200新元)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