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公益时报》记者走访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的辽宁彰武和内蒙古库伦两个项目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额信贷因其服务好、方便快捷、覆盖面积广等特点而深受百姓喜欢,同时,对于项目执行机构而言,也面临着资金筹措困难、基层政府认识有限、营利性小额信贷公司竞争的局面。
彰武县是辽宁省省级贫困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风沙很大。57岁的赵玉琴家住在彰武县西云家乡新屯子村六组。家里还有丈夫和儿子,全部务农。受天气影响,她家的一垧(十亩)玉米地每年收入非常不稳定。
“就是靠天吃饭,风沙小的年头就能打一万多斤,种子化肥钱都刨出去能剩八、九千,年头不好,旱、再刮风的话,一年到头也就剩几千块钱。”
贷款尝到甜头
赵玉琴的儿子今年25岁,刚刚定亲,打算明年结婚。“现在农村娶媳妇多费钱呐,房子得装修,彩礼,家用电器也都得买,全下来得十来万。所以我赶紧多挣点,这不就又来贷款了么。”9月24日,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的信贷员来到赵玉琴家,将12000元贷款送到了她的手里。
这已经是赵玉琴第二次贷款。2010年9月,她跟村里的三个好姐妹组成了联保小组,向服务中心提出每人6000元贷款的申请。“主要是养猪,我家平时做点豆腐,我就想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养猪,这样成本少不少。贷款主要就是买猪仔,盖猪圈。”赵玉琴说这个想法自己已经想了好几年,就是因为没有本钱,所以一直没实现。
2010年一年,赵玉琴家因为养猪,家庭收入增加了一大半,尝到甜头的她和姐妹们再一次提出申请。由于每次还款及时,赵玉琴被升为二级客户,2011年贷款额度涨到了12000元。
赵玉琴是服务中心的典型客户--年龄在20到65周岁之间、农村妇女、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有使用计划并且有还款能力。
贷款步骤非常简单:无需抵押,四到五户联保,组成联保小组互相担保。2011年,服务中心再一次提升了贷款额度,第一次借款每户即可申请8000元项目资金,通过核实、审查一周内就可拿到贷款。从借款后的第三个月起开始还款,加利息一起分10次还清。每次还款均按规定时限内足额还款,无逾期,中心即可批准其升级为二级客户。
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的县级操作机构,于2008年12月在彰武县民政局注册,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2009年6月开始正式办理小额信贷业务。
为了更专注于小额信贷项目的管理和拓展,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08年成立了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也就成了中和农信的分支机构。
百分之百还款率
“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方式只贷女、不贷男,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并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邻里、家庭矛盾,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很多贡献。同时,农村妇女的信誉也比男性好一些。”辽宁省扶贫办主任柴久凤分析说。
记者从资料中了解,截止2011年8月,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已累计向全县7314户农户发放贷款5480万元:覆盖了全县100%的乡镇、96%的行政村和7.3%的农户。累计回收贷款3529万元,回收率一直保持100%.
“这么高的还款率和项目设计有很大关系,5户联保的模式让各户组成小组,拿自己的信誉作为担保;分期付款也减少了他们的还款压力;另外,提供贷款之前,我们会对农户的实施项目进行培训,让他们的风险降到最低。”中和农信的王静艳告诉记者。
赵玉琴的解释则更为实在:“能贷着款的都不是家里揭不开锅,好吃懒做那样的,信贷员到家里调查时就得看你有没有还款能力,你干这个能不能挣着钱。再说,这信贷员服务这么好,谁好意思不还钱啊。”
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县办3人,信贷员10人。彰武县小额信贷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说:“贷一笔款从审查到发款再到收款,每个信贷员都要去农户家里十几遍,光还款就得跑十趟。我们的服务秉持的就是方便百姓,钱送到你手里,再亲自上门收,信贷员跟客户都有感情了,自然就不存在拖欠的现象。”
目前,中和农信在全国像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这样的县级分支机构共有52个,覆盖了13个省、973个乡镇、13726个行政村。中国扶贫基金会自1996年实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至今,已累计发放贷款20多亿元。
“从2009年起,中和农信开始引进商业保险,并向所有贷款农户赠送,当农户发生意外时,可以免除其剩余债务,降低农户的还款压力。”王静艳补充说。
“方便、快捷、特别得劲”
据中和农信的不完全统计,小额信贷项目的客户通过贷款的所得收益平均可达本金的60%.由于小额信贷对于微型创业者提供持续不断的贷款支持和技术服务后,涌现了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妇女创业能手。
王艳玲尤为突出。1986年,她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库伦镇南元宝山村,从出生起就很少离开这片草原。2008年,她与本村退伍军人王大伟成亲。“两家条件都不好,我俩基础差,那时候就勉强温饱。”
不甘于现状的夫妻俩,靠着灵活的头脑,多方考察,决定养鸡。技术、场地、市场……万事俱备,只差钱。巧的是,2009年5月库伦旗农户自立社到村里进行贷款宣传。“特别及时,就好像故意为我来的似的。”很快,王艳玲与村里的4个姐妹组成小组,办理了申请,7月,就从自立社贷到了6000元。
夫妻俩用6000块钱买了简易饲养设备和800只小鸡。在服务社邀请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9月末第一批鸡就顺利出栏了。“没几个月,就挣了有一万五。2010年8月,我想继续扩大产业,又贷了8000元,2011年8月,我第三次贷款贷了12000元。”王艳玲称自己现在是中和农信的忠实客户。
实际上,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性小额信贷项目的贷款利率并不低--13.5%.以8000元贷款为例,农户贷款一年最后的还款金额就要达到9080元。而其之所以受到百姓拥簇,完全取决于服务好、方便快捷、覆盖面积广的特点。记者在库伦旗采访时发现,农村信用社提供给农户的贷款门槛很高,申请周期特别长,并且要求整还整贷;而一些商业性银行提供的个人贷款则需要当地公务人员担保;小额信贷公司的客户则多为企事业单位,针对农民的特别少。
“去银行、信用社啥的贷款可费劲,还得找人,排队,办可多手续,去一趟路费也得钱。求谁办事还得有点人情。这个小额信贷我打一个电话,钱就给你送来了,方便、快捷、特别得劲。”虽然王艳玲现在的年收入可高达几十万元,她还是选择小额信贷。
但库伦旗农户自立服务社主任哈斯白乙拉则表示,正在考虑是否来年还带贷款给王艳玲。“因为她已经脱贫致富了么。”哈斯白乙拉说:库伦旗在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时,把农村人群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低保户,这部分人群交由民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管理;第二部分为生活水平在低保水平之上并且有强烈致富意愿的农户,他们是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对象;第三部分为生活水平较高的农户,他们的贷款需求交由银行或农信社解决。通过对农户层次的划分,使得小额信贷业务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
基金会本金筹措困难
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从开展小额信贷项目的十五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逐步实现了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实现略有盈余。但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最大的制约肯定是本金筹措”,王静艳说。作为非营利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不能吸储,除了接受捐赠外,争取专向批发资金是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作为公益类项目,商业收益很少,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不具备吸引力。“现在这近7个亿的本金里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是企业定向捐赠和银行贷款,绝大部分都是从商业银行贷款。”王静艳说,正因如此,在2010年,该项目的净利润只有八百六十多万元,并且利润也将循环运用到贷款发放中。
“捐赠这一块也不具备吸引力,因为它不像救灾等项目那么直观。”王静艳认为因为资金来源状况不十分理想,直接制约了项目规模,很多农户贷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对于该项目的认知能力也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展。“我们的分支机构需要在各地民政部门注册,经济状况也需要从基层政府了解,项目要发展,一定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王静艳介绍,目前我国52家分支机构,辽宁省就占了19家。“省扶贫办和各地政府都非常支持,工作就好做,机构的可复制性也更强。”王静艳说几个地方的分支机构因为和县领导谈不拢最后没能成立,吉林的一个点也因为类似原因而被迫取消。
2010年,因为小额信贷公司利率开放和单笔贷款规模可达注册公司资本5%,两大政策的激励,各种营利性的小额信贷公司纷纷涌现。截止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家。“在这样一个有机遇也有挑战的年代,我们要坚守提升农户自立能力的使命,不仅让穷人得到贷款服务,而且通过提升他们的能力与自信而使他们具备偿还能力。”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道锋将“坚守”作为中和农信发展的关键词。
“小额信贷的项目应该更加细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户、农户经营的不同项目将还款时间、贷款数额等继续细化,来提高资金的回笼率,以服务更多农户。”一位关注小额信贷多年的记者对中和农信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