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个生死年,我真撑不下去了。"6月24日晚,1993年成立的河南恩来公益(以下简称恩来公益)负责人方红告诉记者。
被他称为"三赔"的公益事业,他干了十几年,却苦于拿不到"身份证",准备破釜沉舟。"最后一个退路是去深圳,一定要拿到"身份证"."方红说。
●"大家都很急"
6月24日晚,方红请记者吃了一碗6元钱的面。因为采访他发起举办的"2011年河南省民间公益组织研讨会",聊得太晚了。
这是方红第四次发起举办这个研讨会,类似于河南民间公益组织的盘点大会。
"大家确实都很急。"方红说话很直接。
1993年,恩来公益成立,方红从单打独斗做志愿者变成了这家民间公益组织的发起人。而又经过转型的阵痛,恩来公益确立了以教育为专业领域的支持型机构。
随后几年,方红又先后创办了濮阳恩来爱心联盟、濮阳三月爱心社、河南义工联、乐活爱心联盟等民间公益组织。这个当过老师、漂过媒体、在皮鞋厂工作过的热血青年,开始了漫长的"三赔"事业--赔时间、赔精力、赔金钱。
直到他变成了"负翁",这几个"孩子"都还没有"身份证",以挂靠的身份活着。
但是,个人积蓄快要贴完了,还不见起色,他决定揭竿而起,借2011年河南省民间公益组织研讨会之机,挑个头说说这事儿。
"河南民间公益组织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种状况。"方红说。
●"娘家不好找"
"娘家不好找。"安阳义工联的负责人任燕武说安阳义工联成立5年,在当地口碑挺好,至今没有解决注册问题,甚至连个挂靠的主管部门也没找到,是个彻底的自由身。
任燕武透露,他曾经试过找挂靠单位,但是,"感觉提的条件比较苛刻",比如常规活动要上报,得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专职人员等。受不了约束,索性单干,不找了。
但是,没有身份,就不利于开展工作。任燕武举例,想做个赈灾义演,因为没有合法身份,活动场地都不好批,更别提向企业募集资金了。
在这方面,恩来公益的方红深有体会。"倒是有企业有意向合作,一问没有身份无法开发票,事儿就黄了。"有时候去政府部门寻求合作,往往遭到拒绝。
●来参会的 "有身份的"仅3家
25日,在郑州举行的2011年河南省民间公益组织研讨会,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46家公益组织参加。
根据统计,其中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有3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5家,而剩余的,全以挂靠为生,以及志愿者团队,即草根公益组织。
据了解,目前90%的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因为找不到门路没有注册或是仅进行工商注册。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民间公益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个人倒贴,企业募捐,从基金会获取项目资金。
如此一来,这些公益组织接受捐款和捐物时,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和社会的支持,企业和个人也就不敢与其开展深入的合作。而支撑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中间力量--志愿者,也出现流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