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香港社工组织流浪汉去踢世界杯

 2005年7月,曙光足球队在苏格兰的流浪汉世界杯现场(后排左一为陈永柏)

  14个男人,穿着统一的队服,在一块水泥场地上来回奔跑、接球、射门……5月3日晚,在香港深水埗街心公园的一块小型球场里,一支足球队正在认真地训练。4盏照明灯的强光照射下,可以清晰地看见球员们脸上的汗水。

  场边,除了球队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多是些"居住"在公园里的流浪汉,他们的"居所",是球场的塑料椅子、花园里的凉亭,或是某个幽暗的角落。

  对于场上的球员们来说,这样的生活环境并不陌生。不久前,因为失业、赌博、吸毒等种种原因,他们也曾过着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

  但一个多月前,经过层层选拔,这14名球员从10支由流浪汉组成的球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在这支球队的候选球员。他们即将代表香港,去参加今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流浪汉世界杯"(Homeless World Cup,直译为无家者世界杯)。这是一项专门为流浪汉举办的每年一度的世界性足球比赛,至今已有8届历史,香港也已6次派队参赛。

  为了实现"代表香港踢世界杯"的梦想,场上的14名球员正奋力奔跑。看着他们的身影,场边的社工吴卫东总会想起6年前的那个夏天。

  2005年,第一支代表香港参加世界杯比赛的流浪汉球队,也同样在这块场地上训练。那是一支叫"曙光"的球队,当年38岁的吴卫东,是那支球队的创办者。

  在一年的时间里,吴卫东从零开始,为球队找到了合适的球员、教练和资金,并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冷遇与阻挠,最终把这群一度被社会遗弃的流浪汉,送到了苏格兰,与来自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流浪汉们同场竞技。

  "看着这些在人生路上跌倒的流浪汉,在足球场上重新开始他们的奔跑,是我最享受的事情。"吴卫东说,"他们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不要放弃,你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一届流浪汉世界杯后,65%的球员重新投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2004年7月26日早上,吴卫东照常走进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开始一天的忙碌。这是一个由8名社工组成的民间组织,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流浪汉、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

  吴卫东一边接听此起彼伏的电话,一边接待那些前来求助的流浪汉们,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衣服、被子、方便面,帮助他们申请补助和就业机会。在这个岗位上,他工作了14年,早已驾轻就熟。

  忙碌过后,吴卫东停下来喘口气,随手翻开了当天的《明报》。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从这一刻起,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

  那天的《明报》上,刊登了这么一条新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了第二届流浪汉世界杯,参赛的是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流浪汉所组成的足球队。这项赛事的目的,是通过足球来改变流浪汉的生活。

  新闻里还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第一届流浪汉世界杯赛后半年的统计,65%的球员在比赛后,重新投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如何重建流浪汉的自信与希望?这也正是吴卫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社工工作中,他所见过的流浪汉,人生多是由"一个又一个失败组成".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任何想法",许多人的人生规划,仅仅是停留在"今晚有没有饭吃".

  吴卫东认定,这项国际赛事或许能解开锁在流浪汉心上的死结。于是,他马上向机构的主任申请,组建一支流浪汉足球队,参加2005年7月在苏格兰爱丁堡举办的世界杯。

  "我们全力支持你,但每一分钱你都得自己去筹。"主任回复他。

  吴卫东平日里也喜欢踢球,他盘算了一下,在香港搞个足球队似乎不难,街边小型足球场都是免费的,而且在他身边,有一个"再适合不过"的教练人选。

  这个人叫周昌华,曾是香港一支甲组足球队的职业球员。年轻时的周昌华是个酒鬼,每天喝得烂醉,总是缺席球队的训练和比赛。1993年,合约期满后,没有哪支球队再敢收容他。

  吴卫东与周昌华的相识,是在慈善机构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的一间免费宿舍里。当时的周昌华欠了一身赌债,几乎走投无路。

  在吴卫东的帮助下,周昌华逐渐走上了正轨。他找到了一份货车司机的职业,开始自谋生路。从那时起,每周总有一两个晚上,当吴卫东去拜访那些流浪汉时,周昌华就用货车送他。

  "有阿昌在,还怕球队搞不起来?"吴卫东想着,拨通了周昌华的电话。

  希望这支球队,能为这些身处黑暗的人带来一些光亮

  电话里,周昌华结结实实地给吴卫东泼了一盆冷水。

  "你疯了吧?"周昌华回忆,他在电话里"很想把阿东骂醒"."第一,你能筹到钱吗?第二,那些睡大街的会理睬你吗?是,他们个个都喜欢球,不过是赌球!"

  但吴卫东还是在电话里说服了他的搭档:"你就算帮我个忙吧。如果失败了,都算在我的头上。"

  吴卫东先以"足球治疗"的名义,向所在地深水区议会申请了3万港币。2004年10月,拨款下来了,不过只有7800港币。

  周昌华抱怨个不停,但吴卫东却很淡定:"这些钱足够先在本地搞几次球赛了,可以租到草地大球场,买到足球、水,请到裁判……至于能不能去世界杯,一步步来吧。"

  大街上,天桥底下,足球场里,两个男人开始四处派发做好的宣传海报。海报还贴进了几个专门收容流浪汉的免费宿舍。海报极其简陋,最大的卖点,是用大字写着--"去苏格兰踢世界杯".

  "阿东,你有钱带我们去苏格兰?"这是许多流浪汉看到海报后的第一个问题。吴卫东只能如实吐出两个字,"没有",便立刻引来"痴人说梦"的嘲笑。有流浪汉告诉他:"不要戏弄我们了。"

  可还是有些流浪汉被吴卫东打动了。

  "波牛",一个40多岁的胖子,是第一个同意加入球队的流浪汉。年轻时的"波牛"喜欢踢球,因为"性格太冲动",很早就离了婚,工作也不稳定,无力承担房租,十多年来一直流浪街头。他非常乐意加入这支球队,并且常常帮吴卫东"从宿舍抓人来踢球".

  谭平新,一个赌博成瘾,输光了数百万港币积蓄的男人,妻子带着儿子离他而去。吴卫东为他申请到了免费的住所,并动员他加入球队。"我的球技好得很,当年的外号叫马拉多纳呢!"谭平新吹嘘道。

  "醉猫",一个52岁的中年男人。他在街头已经流浪了7年,每天早上一起床,便往肚子里灌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白酒,一直喝到天黑,每日清醒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戴着无框眼镜、说话缓慢轻柔的王仲维,是球队里除了周昌华之外唯一会踢球的人。很少有人能看出来,加入球队前,他曾经在街头露宿了近两年,睡过露天足球场、街心花园,还有深夜闲置的公共汽车。加入球队时,他刚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

  22岁的何颂斌,是这支球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当吴卫东问他的联系方式时,何颂斌只扔下一句--"你留email给我吧".那时,网络并不是很普及,可何颂斌"一天到晚都在网吧里打游戏",最高的记录是80多个小时。

  不过,无论是谁,第一个问题都是:"踢球行呀,有什么好处先?"吴卫东也会淡淡地回答:"有啊,一碗方便面。"

  "我想他们愿意来,一半是为了踢球,一半是为了方便面。当然了,他们跟我的关系也OK."事后,吴卫东这样总结道。

  2005年1月的某天晚上,十几名流浪汉齐聚香港黄大仙草地大球场。他们换上吴卫东暂时借来的球衣,穿上吴卫东买来的"十几块一双"的白布鞋。这是球队的第一场比赛,对手是一支社工联队。

  开球之前,前来采访的记者为这支球队拍下了第一张合照:十几位身穿同一服装的流浪汉拉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曙光露宿者足球队".

  这个名字是吴卫东起的,他希望这支球队,"能为这些身处黑暗的人带来一些光亮".

  他想赢,他开始对自己有要求了

  裁判一声哨响,曙光足球队的第一场比赛正式开始。

  在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回忆起那场比赛,用得最多的描述是--"滑稽剧".

  大部分球员根本不会踢球,"波牛"挺着大肚腩,跑上几步就气喘吁吁;何颂斌骨瘦如柴,一碰就倒;自称是"马拉多纳"的谭平新,居然连基本的停球都不会;别人口渴了喝水,"醉猫"却躲到角落里喝白酒,后来跑累了,趁人不注意,擅自退场回家睡觉去了。

  只有周昌华与王仲维会踢球,但两人也无力挽回败局。曙光队的第一场比赛,以2比5告负。进的两个球,还是对手让他们的,"后卫都懒得来拦截".

  前来采访的记者,戏称这支球队为"慢联"--"进攻慢,防守也慢".

  不过,这个结果也在吴卫东的意料之中。比赛结束后,他拉着周昌华在球场散步聊天儿。

  "这些流浪汉是烂泥一堆,不值得帮。"

  "人是会改变的,你以前不也是流浪汉吗?"

  "我不是,我只是曾经住在流浪汉之家而已。"

  事实上,同样的对话在两人之间发生过无数次,末尾总以周昌华对吴卫东说"我是帮你,不是帮他们"而结束。他并不相信吴卫东所说的"改变".

  但在吴卫东的眼中,每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改变".

  比起结果,吴卫东更关心的是如何管住这些"吃喝嫖赌样样全"的流浪汉。比赛前,他就帮曙光队量身定做了"十大规诫",包括在足球场内严禁抽烟、喝酒、赌博、吸毒、粗言秽语、打架斗殴等。

  一个他至今津津乐道的细节是,有球员听了"十大规诫"之后跟他争论:"如果我的头在球场里面,烟嘴在球场外面,这算不算场内抽烟?"

  吴卫东觉得,这位球员"想看看如何钻空子",证明他"还是很尊重规则的".他还留意到,"醉猫"喝酒是"躲起来的",这也是一种改变。

  但愿意接受"改变"的球员并不多。在最初的两个月里,球队每次比赛,都有"超过一半的新面孔".

  比赛前,吴卫东通常要联系30多个流浪汉,最乐观的情况,"一半会来,一半是敷衍".而且最好比赛前一天再通知他们,因为要流浪汉们"计划几天之后的事情,太难了".

  现在回头看,许多球员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实际上是曙光队的第三场比赛。他们的对手"个个都很年轻",头20分钟,曙光就输了个0比7.

  比赛刚结束,一名球员就开始"问候"吴卫东的母亲:"干你×,你找错对手啦,下次你应该约一队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过来!"

  与流浪汉打交道,这样的挨骂并不罕见。在大多数流浪汉的口中,亲热的时候,吴卫东是"阿东"或者"东哥","一不满意就问候你娘亲".

  但这次的"问候",在吴卫东看来,是"很大的进步".

  "他的意思,是他也希望有下一次,而且他想赢。"吴卫东说,"他开始对自己有要求了。"

  其实我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不过我相信你

  在那段时间里,最困扰吴卫东的问题,还是资金。

  流浪汉世界杯采取的是4对4的比赛规则,每支球队由4名主力球员与4名替补球员组成。再加上一个社工和一个领队,去苏格兰的费用需要24万港币。对于流浪汉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不仅如此,最初的7800港币拨款,也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正当球队逐渐陷入困境时,2005年2月中旬,吴卫东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来电,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

  对方自称是一个对流浪汉世界杯很感兴趣的商人。电话里,他问了吴卫东3个问题:"你带过球队吗?你带过球队去国外参赛吗?你打算怎么筹钱?"

  吴卫东的回答也简单,两个"没有",一个"不知道".于是,陌生人要求,先来看看曙光足球队的比赛。

  几天后,一个头发灰白、身材矮小的老人,出现在球场边。他的名字叫陈永柏,当时64岁,是一家多媒体印刷管理公司的主席。

  陈永柏不会踢球,却是个狂热的球迷。他的童年时代,香港还没有电视机,要了解球赛消息,唯有依靠报纸。出身穷人家的陈永柏,每天盼着家人给他一角钱,这够买一份晚报。报纸每天下午4时上架,陈永柏3时50分就在报摊苦苦等待。

  长大后,陈永柏事业日渐有成,他把对足球的喜爱发展到了极致。他曾经跑到现场观看了3届世界杯。但陈永柏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拥有一支足球队,并成为领队。

  那天晚上,他看着曙光队的比赛,觉得吴卫东"是在认真做事情".比赛一结束,他就向吴卫东提出,由自己负责筹款事项。

  面对这个之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好意,吴卫东半信半疑。不过,数天之后,他再次接到了陈永柏的电话,后者带来了一个"不敢相信的好消息":"钱,筹够了。"

  陈永柏事后回忆,他仅仅打了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一个"至今不想公开姓名的有钱朋友",筹来了10万元。第二个电话,他打给了香港的一家慈善团体--和富社会企业的主席李宗德。听完一番对流浪汉世界杯的介绍,李宗德笑着说:"其实我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不过我相信你,给你10万港币。"剩下的4万港币,陈永柏算在了自己头上。

  原本虚无缥缈的苏格兰世界杯,突然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

  不埋怨,不放弃,在球队里可以做到,那做人可不可以呢

  2005年4月初,距离流浪汉世界杯仅有3个半月,曙光足球队的球员结束了3个月来"娱乐为主"的友谊赛,开始进入"痛苦而残酷"的集训。

  有了陈永柏的帮助,球队"越来越像回事儿了".周昌华开始为能重新当一个足球运动员而兴奋,他还把自己过往在职业球队受过的训练,用在了曙光队内。

  训练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先是绕圈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继而练习控球,传球,射门。在仅有10分钟的中场休息里,球员们累得"大字形"地躺在水泥地上,不愿意起来。

  一群流浪汉很难承受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常常借机偷懒。周昌华却要求严苛,一旦有球员偷懒,就当场罚做蛙跳。"我就是想你们辛苦,就是想把你们训练到fit(匀称、精壮)!"这个身高1.75米、皮肤黝黑的男人开始在球员们耳边高喊。不久,他就被媒体冠上"魔鬼教练"的外号。

  在球队成立后的4个月内,曙光平均每个月与其他球队进行3至4场比赛,均遭败绩。因为球员进进出出,大致维持在一半会踢球、一半不会踢球的局面。

  直到5月初,一个球技高超、走位灵活,外号为"骰子"的流浪汉加入,败局才得以打破。此前,"骰子"刚刑满释放,身无分文,每天晚上睡在香港深水埗的露天足球场。

  在球场上,"骰子"与周昌华、王仲维很快成为"铁三角",曙光队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比起纯粹的球赛输赢,吴卫东更看重的还是球员能否重新认识他们的人生。而且,这群流浪汉的形象,也被他上升到了"香港形象"的高度。

  "我们出去了是代表香港的,不希望这个叼着烟,那个勾搭女孩,那个又乱喝酒。"吴卫东说,"他们踢球上有进步了,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想,做人也应该有进步吧。"

  为了更严格地管理球员,吴卫东与两个社工搭档、周昌华以及王仲维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委员会。每次训练之后,5人就一起讨论球员的纪律问题,对违反"十大规诫"的球员,最轻的惩罚是道歉,最重的是停赛一场。

  不久,他们在"十大规诫"之上又设立了两个"最高原则":"不放弃,不埋怨".

  在吴卫东的理解中,"不放弃",是对自己的鼓励,而"不埋怨",则是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信条。"不埋怨,不放弃,在球队里可以做到,那做人可不可以呢?其实抽烟、喝酒这些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面对自己的人生,不放弃,不埋怨。"

  他努力把这样的意识灌入球员们的脑海里,还为曙光足球队设计了一句口号:"曙光,曙光,永不放弃!"每场比赛之前,这群昔日的流浪汉们都要围成紧密的小圈,手叠着手,大吼上一句。

  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支持你

  2005年6月下旬,距离流浪汉世界杯不到一个月,参赛球员的名单尘埃落定,其中包括周昌华、王仲维、谭平新、"骰子"、何颂斌等8名球员。其他的球员,有的因为"叫人去单挑",有的因为被检测出仍有吸毒,相继落选。

  只有一直积极参加训练的"波牛",是主动放弃这个机会的。吴卫东多次找他了解原因,"波牛"却闭口不谈。

  直到两年之后,"波牛"去世,吴卫东才知道,在选拔期间,"波牛"已经患有癌症,他想把这个机会留给队友。

  入选后,何颂斌突然失踪了。过了几天,他回到球队,吴卫东与周昌华才知道,何颂斌失踪,是因为他的家人不同意他去参赛。

  作为第一次代表中国香港参加流浪汉世界杯的球队,曙光受到了香港媒体的高度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去参加流浪汉世界杯,意味着"全香港人都知道你是流浪汉".

  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相关政府部门不允许曙光队在参赛球衣上印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要求把区徽最外面一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字样去掉,只保留紫荆花的图案。

  "如果你不给我们用(区徽),就来抓我们吧!"吴卫东顶回了这么一句。

  "社会对流浪汉的接纳,跟我自己的期待,还差很远很远。"这是让吴卫东最伤感的事,"社会不认同他们,他们自己也不认同自己了。"

  于是,吴卫东开始鼓励球员接受采访,宣传球队的正面形象。

  起初"很抗拒"面对媒体的王仲维,在接受了一两次采访之后,便"豁出去了".2005年7月9日曙光足球队举办的授旗仪式上,王仲维担任司仪。他站在台上,几乎所有香港媒体都把镜头对向了他。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超酷。"多年后的今天,他夹杂着自得与自嘲地说。

  而在同一天,周昌华也用一种更特殊的方式,告别了他的过去。

  在这个授旗仪式上,吴卫东请来了香港的一支甲组球队,为曙光队现场训练45分钟。这支甲组球队里的许多球员,都是周昌华从前的队友。当介绍到周昌华是即将参加流浪汉世界杯的"前甲组球员"时,他只想"找一个洞钻进去".

  训练结束后,一个此前一直不愿意搭理他的老队友,突然走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要紧,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支持你。"

  那一刻,周昌华觉得肩膀上的那只手,"很温暖".

分享到:

相关阅读

2011-07-20

北京市海淀乡绿园打工子弟学校致海淀乡政府公开信

2011-02-10

倾听他们的声音——烟台流动人口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总结

2010-11-29

南京协作者流动人口社区教育探访服务荣获市首届十佳社区服务项目

2010-09-03

倾听他们的声音——烟台市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专项调研报告总结

2009-08-26

联名信倡议书——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

我要评论

Loading...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香港社工组织流浪汉去踢世界杯  社工  社工词条  流浪汉  流浪汉词条  世界杯  世界杯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