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草根公益组织想和“公募”谈恋爱

摘要:目前对社会募捐做出明确规定的全国性法规有三部,分别为《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均明确规定,拥有社会募捐资格的机构只有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

师曾志。

 南都漫画:张建辉

 

  背景政策:目前对社会募捐做出明确规定的全国性法规有三部,分别为《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均明确规定,拥有社会募捐资格的机构只有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

 

  公募权:通俗理解,合法注册的组织机构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权利。本文探讨的公募权限于公益组织的范畴,所募得的款项费用主要用于资助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组织的行政运营费用。

 

  2012年5月1日起《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实施,有条件地赋予民间公益组织“公募权”。这一举动,羡煞不少。

 

  东莞民间公益人士。他们吃了太多没有“公募权”的苦,深知“公募”关乎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更决定着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慈善体制的健康程度。他们期待着,广州之举能在东莞落地。而为这一天,不仅是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东莞市民政局也在积极热身,做好前期调研等待政策松绑。

 

  苦恼现实

  小区摆摊募款“不合适”

 

  东莞人阿龙没想到,想为一所民办学校修缮校舍发动募捐的决定,会被“头儿”一口否决。按照阿龙的计划,打算在自家小区门口,挂个横幅,弄个募捐箱,再准备上百张传单,发动十多位志愿者,热热闹闹地号召街坊来捐款。这次和以前的助学行动不一样,修缮校舍需要5万块,阿龙觉得光靠团队内部的义捐,实在力不从心。事实上,依靠内部志愿者的爱心,是阿龙所在的公益组织———“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一贯的做法。队长老孙婉拒了他的要求,理由只有一个:“不合规矩”。最终,“瓦蓝栈”还是照老规矩,请内部的志愿者发动身边好友,参与捐款。10多天后,终于筹得5.4万元。

 

  “草根”联手“官方”有点难

 

  老孙一再强调的“规矩”事关“公募权”。

 

  据东莞市民政局透露,东莞市目前有资格向市民公开募捐的公益组织只有市慈善会、市医疗救济基金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等。这意味着,像“瓦蓝栈”这样的草根公益组织,不能公开向社会募捐。要想合法募捐,首先必须是经民政部门审批并登记在案的正规组织,在此基础之上,联络当地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或红十字会,以它们的名义联手举办募捐活动。

 

  “瓦蓝栈”符合“正规组织”的条件,但想要联手官办公益组织,却不容易。“手续比较麻烦,他们人力也有限,所以我们很少合作。”具备公募资格的东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也坦承,确实是在有比较好的、有把握的项目时,才会跟对方合作,“没有把握的,当然不会随便去开展活动”。

 

  “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于去年在东莞市民政局备案注册,正式拥有“合法身份”。老孙说,注册之前,募捐这一块可能还能打些“擦边球”,但如今是正规兵了,一切都得按规矩来。为了这个刚刚起步的组织能够顺利“生存”,老孙一直都是“谨慎,再谨慎”,熟读各项事关公益组织的法律法规,不敢越雷池半步。比如“募捐”,老孙从来不敢太高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老孙不想获得公募权。对他来说,公募对“瓦蓝栈”的意义,关乎生存。

 

  “公募”关乎生存

 

  助学是“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的主要项目。通过实地探访,寻找已失学或正面临失学的儿童,帮助他们找到资助人,让他们重返校园。助学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受助人的需求迫切而实际———学费、生活费,这意味着,每决定帮助一个孩子,就需要为他找到一个甚至更多的资助人。

 

  因为不能大张旗鼓地公开募捐,志愿者只能将受助孩子的详细资料挂在内部官网或QQ群。自然,孩子被认领的速度并不理想,有时挂在网上一个月没人理。常常,到最后都是志愿者干脆自己出钱认捐了。找不到资助人,认捐速度慢,这直接影响着“瓦蓝栈”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没有“公募权”,还意味着没有活动经费。探访学生、经营网站,都需要钱,现在这些钱,只能由参与活动的志愿者“AA”。为节省经费,老孙不得不规定,助学探访的范围,以省内为主,限定在车程六小时以内。每一次出发前,“得先估算活动经费,油费、餐费、买水,每一笔都算清楚,活动结束后多退少补”。老孙对比了下,2009年时,去粤北山区一趟,来回平均300元/人,如今物价上涨,得400-500元/人。每一分钱,都由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自己掏。老孙也算了算,自己每年要掏至少1万块。

 

  老孙说,“瓦蓝栈”全靠每一个志愿者的爱心和热情才得以坚持。他笑说“A A制”是特色,旁人都能看出,这笑的背后透着深深的无奈,“长期A A制,步子肯定迈不大。如果能公募,也许能找到企业愿意直接以项目形式资助我们,有了活动经费,我们也能探访更多孩子,不必束手束脚了”。

 

  折中办法

  “不能公募,购买服务也行”

 

  被“募捐权”捆住手脚,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下称“隔坑”)也深有体会。

 

  与“瓦蓝栈”无任何政府资助相比,作为东莞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构之一,“隔坑”的情况似乎没那么糟糕———有70名社工岗位系政府购买。按照政府购买单个社工服务的经费标准是每年每人以7 .2万元计算,“隔坑”每年可获得政府资助504万元。然而,依照规定,其中至少80%,即403.2万元用于支付社工薪酬福利和工作经费,这是刚性要求,再加上一些过年过节给社工的福利费用,剩下最多90万元用于“隔坑”一年的运营。“隔坑”项目总监刘建介绍,相比中心一年的日常支出,90万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位于横沥三个“新候鸟服务点”的场地租金、水电费、行政、服务、后勤人员工资一年加起来就接近90万,若是再将活动开支等计算在内,刘建说“不敢想象,每天都在愁钱的问题”。

 

  “隔坑”同样没有公募权,资金来源自然有限,大部分还得有赖于“隔坑”创始人徐祥龄夫妇的人脉。而大多数捐助,直接一对一,用于帮助贫困的新莞人家庭,不会用于支付中心的行政费用。除非经人同意,才会适当留存一些作为行政费用。不过,中心很少和资助人主动提起“行政经费”这个字眼,“人们还是希望自己捐的钱直接到受助人,不会直接说捐给一个机构用做日常运营”。

 

  公募权的放开,刘建十分期待,却又“不太敢想”。不过他说,如果公募权无法放开,政府和社会通过“购买服务”同样可以缓解目前民间公益组织面临的困境。他举例,东莞市政府以购买项目的形式资助了“隔坑”的“新生代农民工”“左邻右里”和“寻找香树传奇”三个项目,用80余万元打包购买这三项服务,缓解了中心在操作上的压力,灵活性大些,活动效果更佳。刘建因此希望,社会热心企业也能以资助项目、资助活动的形式来帮助民间公益机构,“算是对公募权放开前的一个弥补吧”。

 

  政府表态

  广州的做法是东莞未来的方向。

 

  ———东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

 

  东莞将做好充分准备

 

  南都:广州出台了募捐条例之后,东莞什么时候可以跟上?

 

  东莞市民政局:东莞也在探讨、探索这条路到底怎么走。广州的方向是可行的,东莞也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去效仿。这是一个政策上的改革,东莞没有立法权,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法律法规去做。同时,东莞也会在前期调研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未来方向

  “公募权”正在松动

 

  5月1日,《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实施,赋予民间组织公募权。尽管限制条件不少,但它传出的信号,却羡煞如老孙、刘建这类民间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这个信号,让他们有理由相信,“公募权”这块难啃的骨头,正在慢慢松动。

 

  其实,松动在一年前就已经发生。这得感谢“郭美美”。

 

  2011年6月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拉进舆论漩涡的同时,也将中国慈善姓“官”的本质无情示众,官办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跌入历史低谷。有调查显示,当年6-8月以慈善会和基金会为主的NGO接收到的捐款,相比前三个月,急降9成。与此相反,民间草根公益组织却渐渐从地下进入公众视野,似乎迎来了春天。

 

  那一年,政府开始向民间公益组织伸出橄榄枝。也是在那一年,东莞率先为民间公益组织“松绑”,宣布公共服务类的社会组织登记,无需再寻找业务主管单位做“婆家”。东莞助学达人坤叔,在当了23年的“黑户”后,也因此拿到“合法身份”。至此,点燃了东莞民间公益“注册热”。东莞市民政局透露最新数据,目前,全市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已经增至近100家,其中甚至还有村组一级的社会组织已通过名称核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拥有“合法身份”是获得“公募权”的第一步。而这个曾挡在民间公益组织的第一个拦路石,如今基本已变成了“纸老虎”,东莞的民间公益组织有理由相信“全民公募”时代的到来。东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也向南都记者表态:广州的做法是东莞未来的方向。

 

  要“公募权”,先赚“公信力”

 

  获得“公募权”,公益组织要做好什么准备?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师曾志说,“要变得更加专业,提升自身能力,公信力,真正做社会应该做的事情”;已具备公募权的东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刘泽峰说:“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实施项目形成的品牌服务是最重要的”:“瓦蓝栈”的老孙说:“做好财物公开,提高公信力”“隔坑”的刘建说:“财务透明最重要,不然别人凭什么信你?要别人捐钱,公信力是起码的前提”。

 

  他们都提到了“公信力”。因为这是公益组织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为经费有限,“瓦蓝栈”请不起专业社工,助学项目的运作,全都靠有全职工作的志愿者腾出时间做。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松散”的团队,在财物运作和公开上,却丝毫不敢含糊。小到每一次助学探访活动的支出,大到月度、年度活动支出,无一例外都要公示在官网上,接受团队内部及资助人的监督。年度经费支出更是委托专业会计。老孙说,这种做法,既是为了给每一个志愿者、资助人一个交代,让他们花钱花得明白,也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在社会的公信力。

 

  “隔坑”每月都会发布“公报”,公布当月项目开展情况,及各项开销“公报”不仅公布在官网,还会主动报送给媒体,随时接受监督。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隔坑”特邀专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财物管理的专业服务和支持的机构———恩有财务,给社工们进行培训,并已使用专业的财物软件,管理“隔坑”的账目。

 

  老孙和刘建都认为,公募权的放开,公益圈将重新“洗牌”,具备公信力、专业服务水平的组织才能留下来。换句话说,要想和“公募”谈恋爱,得先让自己变得强大,提升自身公信力和专业水平,否则,只能是一场单相思,或是悲剧。

 

  对话

  政府不要管、卡、压

 

  南都:若要迎来全民公募的时代,民间的公益组织应该做好什么准备?政府呢?

 

  师曾志(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民间组织首先要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公信力,真正做社会应做的事情。

 

  政府则要有一个思想转变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在具体问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管、卡、压,学会与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

 

  南都:草根组织获公募权,会对官办公益组织带来怎样的冲击?

 

  师曾志:不能叫冲击,只是增加了竞争对手,官办公益组织要么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要么退出。

 

  南都:广州募捐条例已经实施,广东慈善事业条例也在酝酿当中。这是否预示着,大的环境有可能面临松动,还是各方仍处于观望状态?

 

  师曾志:大的环境改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政府与民间组织应该各自做好准备,有能力,想做事,做好事,才是根本。

 

  他城经验

  广州工作成本不得超募捐财产10%

 

  《广州市募捐条例》规定:禁止自然人单独募捐条款被删除,扩大募捐主体,为慈善目的设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均可申请募捐募捐财产使用期限超1年要年度审计。募捐组织应当厉行节约,降低工作成本,除组织募捐活动必不可少的工作经费、工作人员工资外,募捐财产及其增值应当用于募捐方案所确定的公益事业。工作成本不得超过募捐财产10%。

 

  实例义工联街头义卖饮“头啖汤”

 

  《广州市募捐条例》实施至今已一个半月,据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透露,至今共有2个募捐项目申请并获审批,还有2个项目进行了备案“这个募捐许可量已经非常不错”。

 

  广州义工联最早饮得“头啖汤”。5月10日,他们即向广州市民政局递交了募捐申请,以“给独居老人一个安全的家”为主题举行义卖活动。两周之后,申请获批通过。第二天,他们即在广州市北京路广百广场前进行了公募行动。《广州市募捐条例》的实施,意味着类似广州义工联这样的民间公益组织,民间募捐不再是“灰色地带”,不必再偷偷进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词条  草根  草根词条  谈恋爱  谈恋爱词条  
公益

 拯救中国乡村文明呼吁书

   编者按:由中国公共经济经研究会、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中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