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免费午餐行动获政府回应 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这之前,一个由民间爱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已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从民间走到政府,从来没有一例民间公益行动像“免费午餐”这样成功。政府与民间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无疑将更加有利于增进民众福祉。

 

  半年前,由民间爱心人士邓飞等共同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启动。半年来,共募集捐款1700万元,惠及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77所小学、1万多小学生。而新近发生的事实表明,它的成功,远不局限于此。    

 

  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对‘免费午餐’而言,它是一个奇迹;对当下社会而言,这是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范例。”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坦言自己这两天一直很激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规模的政府回应,这不仅是中国慈善史上绝无仅有的,就是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

 

  从来没有一例民间公益行动像“免费午餐”这样成功,或许,这也是重新审视中国式慈善的契机。

 

  “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的互动

 

  国务院10月26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新华社播发的消息。

 

  “虽然温总理在讲话中没有明确提到‘免费午餐’,每天3元的标准,还是让人一下子想到此前的‘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因为祝华新知道,每天3块钱解决孩子的午餐,正是“免费午餐”行动准确测算并倡导的。

 

  27日,发起人之一邓飞飞抵长沙,推广“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当天的活动仪式上,当地一家企业捐资30万元,定向资助一所学校的免费午餐。得知国务院刚刚通过的这一决定后,现场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击掌相庆。

 

  作为“免费午餐”公益行动的核心发起人,邓飞坦言,并非没有设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从未奢望过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尽管早在今年7月,国家就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免费午餐试点工作,并将宁夏确定为首批试点省区,但邓飞想不到,短短几个月之后,这一试点政策的普惠范围,一下从宁夏的26万名学生迅速扩张到了全国范围内的2600万在校学生。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如此大规模的政府回应,这不仅是中国慈善史上绝无仅有的,就是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起码我没有看到过。”28日中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正准备去为学生讲课,“今天第一个案例就是‘免费午餐’。”

 

  并非第一次赢得政府回应

 

  事实上,这并不是“免费午餐”第一次赢得政府回应。

 

  今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指出“免费午餐背后隐含着营养权这项基本的权利,它与生命健康权息息相关,也关乎社会公平公正、长远发展。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支持,提供保障这一权利的法律程序和服务,本是政府应尽之责。”

 

  “政府接棒”同样是邓飞团队的终极期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出手,普惠更多的贫困学生才能成为可能。

 

  邓飞坦言,“免费午餐”在推广过程中,从没有主动谋求过国家高层的关注,但始终坚持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以期推动“局部的普惠”。

 

  让邓飞们欣慰的是,尽管有个别地方出于某些顾虑而拒绝引入“免费午餐”,但更多的地方政府都表示认可与支持。10月27日,刚刚落实了对湖南省新晃县41所学校“免费午餐”资金的基金会管理委员会成员杨博智(微博),仍记得与新晃县领导沟通“免费午餐”的情形。

 

  “当时,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明确表态,将为开通‘免费午餐’的学校配建厨房,同时为每所学校每年提供1000元配套资金。”杨博智很快“得寸进尺”,转而找到该县县长,开始了另一番游说:“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由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出力,与其提供配套资金1000元,不如由政府出3元餐费中的1元钱。”

 

  “‘免费午餐’出2块钱、当地政府出1块钱,本来仅在当地普及了4所小学的‘免费午餐’计划,后来一下推向了全县41所小学。”回忆起当时游说的情形,杨博智颇有些自得。

 

  “免费午餐”为什么能成功

 

  初出茅庐的“免费午餐”何以屡屡获得各级政府的积极回应?王振耀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免费午餐”自身的成功,如果是一个自己都算不上成功的项目,肯定不能获得政府的关注与回应。

 

  作为一项旨在为贫困地区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纯民间公益行动,邓飞及其团队设想并付诸操作的模式是这样的:利用微博平台,通过500名记者的联合倡议发起,通过挂靠既有基金会完善募捐资格,借助区域性主流平面媒体的报道推动,吸引社会力量补给贫困地区儿童营养。

 

  祝华新认为,“免费午餐”得以迅速推广,媒体的作用立了头功,尤其是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和传统媒体的合力推动。邓飞及其团队同样承认,如果没有记者及媒体公信力的保障,“免费午餐”注定无法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可。

 

  但在王振耀看来,“免费午餐”的成功,固然与它的推广手段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它的项目设计本身。

 

  “‘免费午餐’选择了公众普遍关心的贫困儿童作为关注点,这使得社会各阶层都易于达成情感的共鸣。但我们同样看到,以往也有一些关注儿童的民间公益项目,但都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功。”

 

  王振耀很欣赏“免费午餐”借鉴国内国外慈善经验推出的创新手段,比如3元钱一顿午餐的准确测算,以及透明与规范化的探索,比如募捐手段的电子商务化。

 

  7月13日,“免费午餐”与阿里巴巴集团(微博)合作,正式入驻淘宝商城。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人们只要登录淘宝商城,即可通过义拍商品或直接购买3元一份的“免费午餐”产品达成捐款。

 

  “淘宝模式”的创新保证了“免费午餐”自身更具成长力,邓飞说,根据预算,仅此一项,“免费午餐”一年便可募集捐款2000万元。

 

  一面中国式慈善的镜子

 

  民间行为与国家政策形成良性互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免费午餐”短短6个月的实践就赢得了国家普惠政策的出台,这让以“老头子”自嘲的王振耀直言“很兴奋”。27日晚,他专程给邓飞发去了两条短信,提醒他“不要庆祝下就过去了”、“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王老师认为这是‘慈善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高度评价一度让邓飞感到意外,他当初认为,“免费午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现了民众的切实困境,并一直脚踏实地地求解问题。

 

  王振耀认为不这么简单。抛开“免费午餐”操作层面的可取之处,他认为,慈善归根结底是一种柔性的力量、善的力量,“免费午餐”恰恰完美展现了这种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过程中,邓飞他们这些参与者没有任何抱怨、指责和批评,只是无怨无悔地去做,而从来都不说这是谁的错、应该由谁来担责。”王振耀说,对于一帮年轻人来说,这是特别不容易的一点,但他们做到了。

 

  在王振耀看来,与其说“免费午餐”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不如说民间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对待而非对抗,让政府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

 

  从民间行动到国家政策,以“免费午餐”为镜,也是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式慈善的时刻。王振耀说,“免费午餐”成功了,同样也给那些不成功的民间公益行动提供了对照反思的范例,期待政府与民间的这种默契可以更多一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动  行动词条  午餐  午餐词条  引领  引领词条  回应  回应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