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间环保组织发起的“我为城市量体温”行动,从7月7日小暑启动持续至大暑(22日),以实地测量、微博分享的形式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目前已经有9个城市发起志愿者测温的行动,不少网友也自发测量,通过微博分享数据。
22日上午,参与“我为城市量体温”的北京志愿者分三路出发,在大暑当天测量公共场所的室温。中关村家乐福超市、保利剧场、北京站、国家大剧院、国际大饭店、国家博物馆......需要测量的建筑分布在京城的不同方位。在刚刚过去的两周,北京的志愿者测量了62个地标性公共建筑及公共场所的室温。
在鼎好电子城一层,志愿者看到商城两侧大门敞开,冷气开放,吹着穿堂风,测得温度刚好26度,穿着短裤的推销员说,腿有些凉。店主李楠的商铺刚好接近大门,他说,“商场一边开着空调,一边开着大门真浪费!”。
在国家大剧院,志愿者感到大厅通风效果尚好,虽然温度较高,但不觉得闷热。与此相比,大厅旁的公共厕所由于空间小、不通风,感觉闷热难耐。
自然之友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行动意在通过个人实地监测公共建筑的室温,倡导、监督“空调26度”的实践。为了保证测量数据尽可能精准,自然之友对志愿者进行了温度计校准、测量方法、建筑分类等方面的培训。此外,网友参与非常活跃,比如有的朋友随身带着常用温度计、手表温度计等设备测量并发布微博,也有网友分享他们对所在公共场所温度的感受或对空调节能的观点。
最低温:医院24.6度 阅览室23.3度 地铁八通线车厢 20.6度
最浪费:敞开门窗开空调
在志愿者测量的北京多家医院中,发现门诊大厅温度都偏低,比如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温度在25度,同仁医院门诊大厅24.6度。与此同时,志愿者也发现一些医院的室内制冷系统相对更健康、节能。比如协和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平均温度26.6度,中央空调与吊扇共用,空调温度不需调节至很低,有吊扇帮助空气流通,室内温度虽较高,但人体感觉很舒适。
另外,志愿者发现与少儿相关的公共建筑室温较低,如上所述的北京儿童医院,还有国家图书馆少儿阅览室23.3℃,这样的温度对儿童的健康是否有益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据介绍,“我为城市量体温”的行动中,志愿者发现一些公共建筑室内空调设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或缺陷:一些多层的商业购物场所,中央空调各层的空调温度不能单独设置,或少有人定期调节,出现顾客多时温度偏高且空气不流通,顾客少的楼层温度又偏低;金融服务机构如银行等场所的室内温度设定相对偏低,大部分都在26度以下;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内空调通风口设置间距不合理,密集的小空间温度相对很低,且可以感觉到风对身体有直接的影响,过于稀疏的空间又会有闷热的感觉;
多次测量地铁、公交室温的志愿者小杨介绍,可能由于瞬间人流量无法控制的原因,公共交通工具普遍会将温度设置较低,以防造成闷热,在人流量较少时,尤其是地铁,很难做到实时智能调控,会感觉较冷;另外,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地铁的空调出风口直接向下对准乘客,且设置较密集,会将凉风直接吹到乘客身上,容易产生病患;一些公交车很难做到密闭窗户,是一种较大的能源浪费。而一些公共建筑的一层,大门需长期打开,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关人士建议,公共建筑室内致冷系统,建议采用空调+风扇并用的方式,不仅空调温度不必设置太低以节约电能,也可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流通,获得同样舒适的身体感受;空调出风口的设置不需太过密集,且不宜直接对准顾客或乘客;需开启大门的一些商业场所,可考虑在大门外加装一层大门,行程空气缓冲层,放置热空气直接进入室内,以影响空调致冷效果。
“空调26度”——行动带来改变
杭州“绿之翼”环保社团指导老师戚老师8年前参加过国内首次“26℃空调节能行动”,时隔8年,她和社团的志愿者们再次行动,走访了当地的25个公共建筑。戚志坚说,仅有一家电信大楼的温度低于26度,从测量情况看,这些年公众的节能意识增强了许多。
微博分享的测量数据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商业银行、写字楼等场所的低温引发了办公室一族的不满。网友@阿布格里卜说,“其实吧,拿我所在的公司来说,夏天也得穿厚厚的西装制服,导致空调不得不开底,要不真闷得受不了哇!估计银行业那些制服不比我们薄!唉,没办法!”网友北京木玉说,“每天在办公室都需要穿上厚衣服,真是气愤之极!我该怎么办?”
与此同时,有网友或怀念没有空调的自然风,或分享节能经验,网友@river_zxx:“用空调总觉得气闷,还是风扇好些,最好是大蒲扇,摇起来又凉快又减肥还可以假装诸葛亮”。网友 @李光星松格:“我用空调一般不超过20分钟,降下几度来就关,算是略微改变一下小环境,该出汗还是要出,就是这样的季节。固定设26,对身体、对资源都是浪费!”
“请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升高1℃,一个夏季至少能省27度电。”志愿者发出了倡议。据测算,省一度电就相当于省一公斤二氧化碳,而空调排放的热量是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得一个重要原因,少开空调,城市热岛效应一定会减少。
公众参与推动环境责任的践行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明确,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少数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
8年前的盛夏,9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26℃空调节能行动”,号召公众在夏季将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以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电力供应危机,并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贡献。这一行动迅速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教授张世秋认为,在大部分国人尚未适应更低温度之前,重提“空调26度”的概念并让更多人自觉践行,恰逢其时;一是不会以人们的不舒适为代价,二是避免我国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逆转消费习惯的困境。“我为城市量体温”行动让参与者切实感受到“个体力量的汇集给环境带来的益处”,同时也能感知“个体的微小扰动行为对环境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下,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环境保护意愿也逐渐从号召变为自觉行为的一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梅雪芹认为,环境保护已成为最大的公共领域,环境健康事关每一人和更广大的生命的福址,因此,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公民及其组织,都有责任从自我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开展环保实践。包括“我为城市量体温”在内的公民个人或环保NGO的“环境自测”行为,是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觉醒和环保自觉性与行动力增强的突出体现,是利民、利社会、利生态的积极举动,尤其值得提倡和鼓励。
自然之友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便于公众持续参与“我为城市量体温”行动,自然之友的网站设置了地图标注平台,大家可以随时分享城市公共建筑的温度,来监督、倡导城市节能行动。
网友热议 “空调26度”
公交车如何控温
@雪映姣红: #空调26度,我为城市量体温# @自然之友,2012.7.17,19:19+114路公交车+24.3℃~今天的公交车冻死人不偿命啊!!!
@九思随记:这方面比较有实证经验。其实公交司机有时也很为难。乘客的体质各不相同。有的嚷着冷,有的嚷着热。倘若公交系统能出台一个是否开空调以及开空调的温度等等细则,并在公交车上张贴。系不系会有不错的效果呢
@静茹: #空调26度#@自然之友 +深圳K302路公交车+24.5度。上午10点左右,车外列日炎炎,车里面的冷气很大,人一上车,就像掉冰窟窿的感觉。座位上面的冷气,吹得后脖子凉飕飕的。24度的冷风吹和24度的温度完全不是一回事。
电影院放映厅:
@ali小1:@自然之友 去看电影的时候拍的~西单首都电影院里的温度~比较冷。 24.3度
@夢是唯二行李:但我觉得(电影院)好冷,每次去电影院我都缩着,恨不得穿长衣长裤 (7月12日 12:46)
环保人士:
@奚志农:别忘了因为优越的气候,天然温度低于26度还使用空调的地方(比如大理、昆明等),还有由于下雨降温,气温降到了26度竟然还开空调的场所,还有大清早打车还要师傅开空调的乘客,等等不一而足。总之,空调只是麻痹神经的鸦片,绝对不是所谓现代生活的必须品,更不是奢侈品!
办公室一族:
@阿布格里卜:其实吧,拿我所在的公司来说,夏天也得穿厚厚的西装制服,导致空调不得不开底,要不真闷得受不了哇!估计银行业那些制服不比我们薄!唉,没办法!
@夢是唯二行李:我现在办公室同事吹空调我穿外套,晚上回家基本不开
@马虎猴:同在一个大厅办公,胖人要求把空调温度调低,瘦人要求调高。26度应该作为双方妥协的选择
@北京木玉:每天在办公室都需要穿上厚衣服,真是气愤之极!我该怎么办?
网友观点:
@美丽地狱cuicui:无空调2年,房间南北通透老房子,夏天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的楼房,黑心的开发商弄得什么都跟个罐头似的,不透风
@EchoGao的角落:从来不开空调。开门开窗,心静自然凉。
@陈塘南:我家这么多年来就开过两三天空调,后来觉得都用不着,干脆把空调拆了卖掉了。
@river_zxx:用空调总觉得气闷,还是风扇好些,最好是大蒲扇,摇起来又凉快又减肥还可以假装诸葛亮
@廖细雄:自豪的说,不管是公司还是家里,都已经戒掉空调了。
@李光星松格:我用空调一般不超过20分钟,降下几度来就关,算是略微改变一下小环境,该出汗还是要出,就是这样的季节。固定设26,对身体、对资源都是浪费!
@爱花零花钱:地铁如果不觉得冷,就是闷了,更恼火,宁愿冷些。
@豆儿-橙子:大家都节电,就不用建那么多水电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