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宁是EMC大中华区企业公民暨政府合作总监,也是这些年国内一直活跃在公益项目和社会创新一线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权威。在策划本期专题时,我们一班子编辑、志愿者和业内人士都不由得想到要探寻一下商业企业对草根NGO的资源合作态度和考核标准,原因很明显:企业有钱啊!
记者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打造“筹款攻略”的“鬼心思”约访刘念宁的,却未曾预见到此行的收获远超乎记者的想象。由“上非诚勿扰相亲”的话题作为线索,刘念宁深入浅出地解析草根NGO和企业跨界合作成功的要点和深层动机。
为敢于“非诚勿扰”的人喝彩——宅在家里做“剩女”,还是走上舞台来一次“非诚勿扰”
我们开门见山地讨论策划一期“筹款攻略”的初衷,正是因为草根NGO最显见的资源匮乏就是资金不足。通过与企业的跨界合作获取资金支持也是当下比较值得肯定的尝试之一。在草根NGO与企业的合作上,刘念宁有一个十分“八卦又浪漫”的比喻——就像是参加“非诚勿扰”。
现在很多人喜欢看《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刘念宁说,草根NGO获得和企业的合作机会就像去上《非诚勿扰》一样,首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使命实现和NGO的优秀项目实现本身的关系就很像是等待去“相亲”来相互认识的一对恋人。
上《非诚勿扰》去电视相亲的人,只要是为了去寻找好的交往对象的,那份积极主动的态度都是该让人们钦佩的。而我们的公益项目如果是一个有优秀品质的单身者,不防去寻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机会,来获得更多的关注,这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CSR来牵手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作为一个好的社会创新组织,一定是怀揣一个使社会变得更好的理想的。由于有这样的伟大理想,这个组织在展示自己的时候,可能就有一种不平和的心态,认为我做的是改变世界的事业,没有道理得不到企业的肯定与欣赏。这就使得我们在和企业“交往”时,有一种不对等的心态,甚至在潜意识里排斥这种主动争取的行为。这样很麻烦,矛盾和误解就很容易有。
真正能争取到更多优质资源的草根NGO,共同点肯定是都有平和的心态和扎实的项目执行能力——把自己的项目做得深入而细致,并能向所有人以平视角度展示自己的成绩。
有了积极对等的心态,走出“屋门”尝试更多的“相亲”机会,无论是请朋友介绍、媒人牵线还是电视征婚,反正是要把自己嫁出去或者把别人娶进来,而不是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怨自艾。
“相亲”机会很多,适合自己的就试一下——相亲的N条途径
决定积极去相亲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相亲的途径真的很多。
通常我们可以请朋友帮你留意和介绍,这就要求你在朋友的圈子里“散布”自己决定找对象的消息。自己年方几何,人才姿色如何,准备找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一种什么样子的生活……
这样朋友就能帮你张罗“相亲”了,有合适的就见一下。草根NGO也可以请别的NGO来帮助留意适合的机会,清楚地告诉大家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需要哪种帮助和合作,大家就会知道有合适的就“介绍你们见面”。
公开“征婚”也是获得“交往机会”的重要途径,这是要撒开大网愿者上钩。草根组织为什么要开微博呢,就可以是一种公开“征婚”的态度,希望得到更多关注。而平时能争取的各种媒体曝光机会,都是扩大这种“征婚”效果的工作。通过这种“征婚”式的努力“牵手”的企业和草根NGO也很常见。
当然“找对象”也可以去找专门的交往机构和媒婆帮忙。
南都基金会和恩派(NPI)都是很专业的NGO“媒婆”,这样的“媒婆”还有很多。去“媒婆”那里挂个号,需要的话填张表格,这也是为“牵手”积极努力。有些媒婆或婚介的表格其实不好填,要求你提供个人资料很多很详细。很多专业的NGO资源介绍机构也有一套复杂的手续要办,尤其像赠予亚洲(Give2Asia)这样的国际组织,有很多文件要去交。但是在这样的环节花的功夫绝对不是白费的,一方面把自己的详尽资料在这种平台上挂了号,有适合你的资源帮助就会主动上门来;一方面通过填写和递交这些文件,你的组织或项目还有哪些没有明确的细节就会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就相当于“相亲者”
对自己的一次梳理,只会增加你魅力的分数。
去参加《非诚勿扰》这样的征婚节目是获得良缘的一种途径。电视征婚节目的特别之处就是建立了与社交圈子之外的人见面的途径,这使得我们的交往圈子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扩展。
在公益领域,每年有很多上“非诚勿扰”的机会,比如各种公益项目交流和展示活动、各种公益跨界合作论坛,隔几天就是一个。积极去寻找这种活动的参与机会,公开争取关注,展示自己的执着与专业,就会有“天赐良缘”降临。
除去这些寻找“相亲”机会的方法,其实还有一两点是我们在“相亲”中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你的好品质最终决定你的“牵手”成功与否,所以在“公益相亲”之前,要常做内省的工作,完善自己的品质。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技术,对自己有一些客观的评价,这样也可以和“牵手”的另一半在未来的日子一起去完善自己。再有就是把自己的口碑建立好,每个小项目都认真去做,做完整,并留下完整的记录。对方怎么了解你的好品质呢,当然是通过观察你的言行(洽谈和执行),并且参考你的口碑(以往的项目)。
要做个能获取更多优质资源的草根NGO项目,真正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在一开始设计项目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好资源可能来自哪些方向,将资源的获取和使命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规划,这样一来,从项目没开始时就已经有了很好的“相亲”准备,“相亲”时成功的几率当然就会更大。
刘老师风趣地说,如果你有很强烈的欲望想把自己嫁出去,人品又不差,那大多数时间就是“女追男隔层纱”。
明确自己的“相亲标准”——你到底打算找个什么样的,得自己清楚,而不是由对方的条件来决定的
参加“非诚勿扰”这类电视相亲节目的女孩子,多数都打算给自己找个好的,但是上台做节目,怎样才能真的找到一个好的伴侣呢?譬如说,在台上的女嘉宾本来打算找个性格安静的男朋友,结果来的男嘉宾是活泼型,她就说活泼的也喜欢。
明明打算找个30几岁的,对方说自己50几了,她就说那大些也行。观众不禁要问:她来这里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标准的?还是谁都可以啊?
在寻找企业合作的草根NGO也有类似的问题要面对。比如组织本身不是关注教育的,但由于知道企业有在教育项目上投入的倾向,就也去涉足教育。比如在乡村做执行并非自己的长项,自己也许并没有执行所需的人员和管理的经验,但为了争取到这些乡村项目的资金就硬着头皮上手,反而弄巧成拙,把自己的组织和合作项目都拖得疲惫不堪,没能发挥自己原本领域的优势反而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为了获得合作资源改变自己的组织使命,希望获得更好地发展,也许还期望在有了实力以后再回头重拾自己的最初使命也有可能。但这样一定得不偿失,放弃优势而去做自己的弱项,很难再有新的发展。这种“违心”的合作,是很不稳固的。
当然,“相亲对象”双方是一定会有差异的,所以在基本观点一致的前提下才开始尝试交往,并且在交往时异中求同。
企业和NGO合作也是这样,企业是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关注方向的,要了解企业的这个方向和NGO是否吻合,吻合了就有“牵手”的可能性。同时,在“牵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就那么合拍,能异中求同就是双方的真本领了。这里面沟通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必须要做随时随地的彻底沟通。只有让合作在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诉求并能找到共同点的前提下,这个合作的未来才会是乐观的。
“强扭的瓜不甜”,任何情况下,不适合的和不是发自内心的合作,都将是痛苦的“结合”。
最终决定“交往程度”的是“人品”——什么是好人品:不眼高手低、不抱怨、守信、不找借口、每一步都扎实
“相亲”的时候有好感,能谈到一起,这算是取得第一步进展了。能不能长久“牵手”成功还要看接下来在一起的进一步交往。交往的过程就是认识对方“人品”的过程。
在企业和NGO的合作过程中,其实也会存在对合作方“人品”的认识过程。一个人也好,一个合作组织也好,被大家承认的好“人品”都差不太多。
首先是要踏实,不能眼高手低,做人不能浮想联翩力不能及,做项目要考虑执行能力,不做“理想远大”却无法落实的项目设计或目标承诺,小项目做扎实也是为大项目做的积累。
其次是不抱怨,要建设性地讨论问题,要积极为“两个人”
想出路,要以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为前提,不要让指责或抱怨变成习惯的沟通手段。
还有很重要的是守信。无论做人做事,信用都是最重要的本钱。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尤其是不能违背守信的原则。好的企业一般是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规则的,这就要求细化项目中的每个时间点和完成标准,一旦承诺不能完成,打乱的可能是人家全年的业务规划。有些草根组织在平时自己的工作中是比较随性的,这种组织在和企业合作时尤其要注意这点。
再下一点是合作中一定不能给错误找借口,无论是为没能信守承诺找理由还是为没能正确完成工作找托词,都只能为你的“人品”减分而且于事无补。坦诚的承认失误才能积极地补救和避免重复。
最后一个要诀,就是把每步都做得扎实。事后总结,分享经验。这是长久“牵手”的共同基础。
“交往技巧”是以相互了解为基础的——家族、家庭关系、家规、接口人
从一路“相亲”到“牵手”的朋友们都应该在确认关系时再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才能有利于这段“感情”的长久维系。了解一下对方的家族到底都是做些什么的人,他们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这个家庭有没有什么规矩要遵守,在这个家里做哪些事是要找哪个人来对接的。
如果草根NGO只是要企业的资源,而从不花心思了解一下给与资源的企业是做哪些领域的,通常关注的问题是哪些,在全球和在中国是什么情况,又怎么可能实现和这个企业的长期共同发展呢?
同样的,了解合作企业内部都有哪些领导,和项目有关的事都需要走什么样的流程,这就像了解“交往对象”的家庭关系和家规,是更有效的执行“交往”计划的必要技巧。
一个大的家族会有很多管不同事情的家庭成员,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找对你的对应的接口人也是与企业合作的关键点。比如你要获得企业对NGO项目的合作机会就要知道去找他们社会责任部门的什么人,而你在合作中要落实其它某项具体的事又可能会有具体的对接人。
懂得对方的深层动机,才能长长久久“牵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赢
相信选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对象”双方一定是有“深层动机”相互吸引在一起的,比如能一起进步、能一起分享兴趣等等,这个“家庭”一定是以共赢为基础的。
很多草根NGO,甚至还包括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可能也会偶尔忽略了正面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与NGO之间“深层动机”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之所以存在,根本目的是履行企业回馈社会的基本义务,这和草根NGO的使命是统一的,于是便有了这种合作存在的“深层动机”。
每个企业由于自己所处行业不同,专长的领域也不同,影响的人也不同,所以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最关注的方向也会不一样。每个草根NGO也是有自己的使命方向和关注群体的。而这种关注和使命的重合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到这种跨界合作是不是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
如果草根NGO的朋友们都是只关注怎么获得企业的钱,而没有真的想过为什么要获得这些钱或者企业为什么要给我钱,这样显然不行。随着草根NGO的成长和国内更多企业的成长,其实这种跨界的资源合作肯定是会越来越普遍的。现在参与国内这些工作的还有很大比例是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而跨国企业在这方面能做的其实真的很有限。只有本土企业的社会责任需求被更好地发掘,才会带来更广泛的合作空间。本土企业的根是在这里的,他们的社会责任需求才会更加迫切,只有这部分得到了发展,企业和草根NGO的合作才会更深入,到那时便不只是资金的资助或者资源的提供,而是企业和NGO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