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创新街道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办事窗口。符超军 摄

  

 

       ■关键词之十

  加强社会建设

  报告摘要: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代表读报告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代表:

  信访工作须顺应网络时代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代表表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徐建华认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委政府必须直面、责无旁贷的课题。而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更早也更多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情况和问题,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压力更为繁重、任务更为艰巨。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过去几年,东莞在加强社会建设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徐建华介绍,东莞每年都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成功“治摩”,实现了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由于我市治安工作成效明显,2009年被授予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被中央综治委评为‘2005-2008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为了消弭本地人和异地务工人员之间的隔阂,东莞首先从概念入手。2007年,正式将“新莞人”作为全市异地务工人员的正式称谓,2008年又在全国率先成立正处级的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专职机构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同时,全市成立32个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和621个服务站,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服务体制。推行积分制入户、入学,推进新莞人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优秀新莞人评选、“圆梦计划”、参政议政等工作,促进新莞人全面融入东莞。

  此外,东莞还在推进村级体制改革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深化农村综改夯实管理

  徐建华说,下一步东莞将以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在社会建设方面走到全省前列。

  首先是着力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放权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社会组织,不断激发社会主体活力,提升社会自治功能。

  其次是着力夯实基层管理基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村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转变,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第三,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创新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制度,加快发展就业、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着力强化社会安全管理。深化平安东莞创建活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首开市委书记视频接访

  关于报告中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的要求,徐建华还谈到了信访工作的话题。他说,东莞是广东首个市委书记视频接访的城市,视频信访成本低、效率高,可以直接跨越地域的限制,有效降低群众走访的成本。另一方面,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方式的有效延伸,视频信访是领导干部察民情、解民意、接地气的新渠道、新平台。

  徐建华说,在做好传统的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工作的同时,东莞将特别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不断创新和完善信访工作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卢轶

  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代表:

  先行先试

  补上社会建设短板

  “报告鲜明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结合中山实际,就是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补上社会建设这个短板中继续先行先试。”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代表说。

  薛晓峰认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经济社会两手抓、两手硬,切实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的当务之急。

  城乡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据介绍,近几年来,中山市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市级新增财力60%以上用于公共产品。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差距全省最小。

  薛晓峰告诉记者,中山率先建立的“2+8+N”社区建设模式,成为获得“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称号的唯一地级市,并获评2011年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山市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两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但对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结合最近发生的一些问题来看仍然赶不上现实的要求。”

  薛晓峰表示,接下来中山还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探索。

  突破城乡本外二元结构

  薛晓峰提出,中山将按照一个理念——包容增长、共建共享,两个突破——突破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外地两个二元结构,实现三个共享——全面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社会公共服务和平等发展机遇的社会建设管理模式。

  接下来,中山将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努力。11月初,中山已通过国内外专家论证、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先行先试制定《中山市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民生改善、新老中山人融合、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平安中山和共建共享等六大工程,重点在异地务工人员的身份壁垒、参与渠道、文化认同等方面形成突破,促进社会和谐善治。

  保障务工人员融入城镇

  薛晓峰介绍,中山未来将继续加强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制度性安排,不断拓展积分制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推进教育、社保、住房、就业等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向异地务工人员覆盖。

  中山还将坚持把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充分就业工程,全面推广“小榄模式”,加快解决市内相对贫困问题,稳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全省专业镇发展现场会议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努力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

  “我们要按照报告提出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力争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和3万元。”薛晓峰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亟待  亟待词条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词条  传统  传统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