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媒体制作《慈善导航》:让每笔钱花得更有效”为《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主题报告之一。本文为报告内容提要。】
近几年,国内公益市场越做越大,进入到公益领域的公益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善款花在了什么地方?”“善款是怎么花的?”成为近年来公众关注比较多的问题,但公众强烈的行动意识仍很匮乏。由于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和渠道,很多捐赠人放弃追问善款去向,对慈善机构构成的倒逼作用很小。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很容易因捐款人丧失信任感而“断供”。
2009年8月民政部携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多家大型基金会打造了大型媒体公益活动《2009中国慈善导航行动》。节目由CCTV-12《大家看法》栏目负责制作,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1000万,成立“中国慈善导航专项基金”,寻找并支持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坚守在5.12灾后重建第一线的民间慈善项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对民间慈善项目的执行者进行评估。
在这个节目中,常被公益界称为“看客”的媒体成为了公益传播的“主角”。媒体主动介入公益事件,率先提出创意,主动找到基金会负责人,推动项目启动,希望通过深度参与活动的策划、拍摄和实施工作,完全免费拿出黄金时段的频道资源,推动公益领域的发展。在这一行动中,媒体联动公益界,承担和体现了社会责任。
作为一档招投标式的电视选秀节目,《中国慈善导航行动》通过设立严谨、科学的公益项目评审指标和严格的项目评审程序等多道“关卡”,以保证钱花得有效。
节目播出后,其所倡导的“公信力、持久力、创新力”的慈善规则和理念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公众清晰地了解到:公益服务组织需要钱做事,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负责管钱和给钱;公益服务组织获得善款需公开透明,不能黑箱操作,需通过竞争才能得钱;善款流向将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由官到民”的局面,转为由民间向民间;引导捐款人理性慈善,引导现代捐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