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不同社会力量的角逐、利益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极端复杂化、新社会要素的形成和新旧要素之间的冲突等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党要实现社会利益的有机整合,必须在思想、观念、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确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利益整合机制。
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公民利益的充分表达和实现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有利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增强执政合法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断裂,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多样化,但是中国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不尽如人意。当前,中国公民利益表达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利益群体力量不均衡。强势群体、中间阶层和弱势群体占有社会资源的程度,赢得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的能力差别极大,因而它们利益表达的能力和影响力也无法相提并论。第二,利益表达机会不均等。强势群体拥有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社会资源,因而赢得了更多的利益表达空间,获得了影响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的话语权。中间阶层的构成相对复杂,利益要求差异极大,难以就共同利益达成共识,而且个体利益诉求代替了组织化的利益表达。弱势群体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低,自我维护能力弱,掌握的资源极为有限,缺乏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其正当的利益要求往往被边缘化。而且,弱势群体极低的组织化程度限制了其利益要求的充分表达和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第三,利益表达的影响力不平衡。强势群体凭借掌握的丰富社会资源和有利的社会地位,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表达寻找理论支持和实现渠道,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弱势群体却往往成为公共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决策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承担着社会转型的巨大代价,却无法通过适当的利益表达途径来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执政党在社会整合能力上找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其一,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履行不充分,需增强采集民意的能力;其二,社会整合渠道不畅通,民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
显然,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和内容缺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而且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加以创新与完善,加快自由、平等的利益表达渠道与机制的建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了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确保社会整合的质量,我们党亟待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建设。集中到一点,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和社会安全阀机制,让社会情绪得到宣泄,避免形成“蝴蝶效应”。在许多情况下,如果社会情绪被堵塞,社会群体会产生“黑洞心理”,看不到前景和希望,萌生绝望。相反,如果能建立科学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将黑洞改为隧道,尽管道路十分漫长,但是前面的光亮总能给人以希望。而且,相对于因事件而聚集的群体而言,正式的利益表达团体更为理性和有责任感,也能较好地约束社会成员的失当和过激行为。
在转型社会中,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建设,特别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应该尊重人们结群的社会性需要,逐步减少对结社的控制,允许人们在法制范围因为各种各样的需要而结成各式团体,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使人们能够在正当的社会活动中找到集体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利益集团的作用。过去我们对待利益集团带有偏见。其实,利益集团不只是西方国家才有的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利益集团是庞大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较之政党,在维护和增进利益的层面上,利益集团可能更能体现出强势。尤其对于一个政党单独长期执政的国家,利益集团有助于拓宽沟通渠道,帮助执政党更准确地把握民意。发挥利益集团作用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通过引导和领导来推动利益集团的发展,促进社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