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速度为全亚洲之冠的日本,1990年65岁以上老人人口已占总人口数12%,每年更以1.12%的速度逐渐增加,2000年增至17.3%,2012年达到24%,其老化指数更高达184.6%。学者专家预估,2020年日本的老年人口将会到达总人口数的30%。日本高龄人口比率之攀升速度之快,为世界各国之最。
面对如此剧烈的老化速度,且同时为了预防老年危机与人口结构改变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日本从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到一般个人,几乎全民总动员加入“抗老革命”的行列,特别是在社会福利资源日益紧缩之际,如何以较少的成本达到高效益,近年来更成为日本全社会思考的重点。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自2000年起日本政府挹注超过一兆七千亿日元,在全国增设五十万个托儿设施名额来鼓励生育。同时,自2000年起,日本政府改变了原本由税收来支应老人福利与老人社会服务的模式,施行长期照护保险,规定四十岁以上需每月缴交“介护(意即照护)保险制度”费用,到六十五岁之后,依个别情况将介护需求分成五级,每一级的照护项目,皆说明得清清楚楚,老年人有照护需求时就能受到保障,让愈来愈多的老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不但如此,政府与民间还共同合作,从“福利服务社区化”理念发展出“老人社区照顾”模式,委由社会福利法人、非营利组织、医疗法人、营利法人等民间组织提供老年人的照顾服务。包括提供访问照顾、访问(在宅)护理、通联照顾、短期寄宿照顾、生活照顾,以及其他特殊照顾,举凡送餐、日托中心、在地安养、到宅服务、老人自费住宅……等包罗万象,成为日本这几年政府与民间共同合作老人服务的主要方式与内容,提供给不同需求的老年人。
社区照顾的基本精神是希望社区内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可以得到适当的支持与资讯服务,让老年人享有尊严的生命陪伴,自主地生活在家里、社区内。它所强调的是“在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来照顾”,使其达到“使社区能照顾”、“为社区而照顾”的服务内涵,能落实到每个社区里的每位老年人。此外,政府还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发行“时间货币”,建立年长者的社区支持体系及人际关系,举凡陪老人家聊天、到公园散步、到医院拿药、参加艺文活动等心灵陪伴,让象徵化的“虚拟货币”概念成为实际的爱心关怀行动,产生了许多老年人的新型态自足生活圈。
其中“社区型老人日托关怀站”更是老人社区照顾的主要项目。主要是因为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原本就为社会弱势族群的老人们,因为自主性丧失加上年轻人忙于重建或离乡就业疏于照顾,造成老人自杀的趋势。日本基督教海外医疗协力会(JOCS)便在阪神灾变后,参与组合屋居民保健工作,同时训练一批服务员来照护高龄老人,导入了照护老人的专业理念与技巧。“社区型老人日托关怀站”,便是那时震灾后所兴起的老人关怀工作,目前日本全国有达二十万个老人照护机构。另一方面,更设立专门学校来训练照护人才,至今已培育超过十万人,提供更充足的人力投入服务。
日本基督教海外医疗协力会,针对阪神地区高龄化人口较多的社区,发起社区自主性的“老人社区照顾”,由医疗协力会协助社区既有之组织来负责主办。活动内容设计包括了欢乐的身心机能活化运动、音乐治疗、团体活动、柔软体操、卫教、书法、绘画、手工艺等来对抗衰弱,用生命积蓄幸福的能量,更研发了许多颠覆传统的创意动静态活动,让原本流泪的老人,乐在日托、找回健康与笑容。
除此之外,亦训练长者当志工,让他们生活有目标。因为日本独居长者中,有一半以上身体非常健康,是潜在的人力资源。以日本的照顾协会为例,从1999年起,已经训练超过一千名身体硬朗的长者,担任社区里的倾听志工,让孤单的老人在有人陪伴的情形下,学习彼此扶持、彼此勉励,更愉快、更健康地活下去。从精神免疫学方面来看,将两个不认识的长辈放在一起,透过陪谈技巧,同辈沟通,能安定双方的心灵,可以提升免疫力,医疗费用也跟着下降。不仅如此,付出的那方也再次贡献心力与社会,再造人生的价值。看来日本的“老人社区照顾”服务措施,所挹注的生命力量,也值得亚洲各国学习、借鉴。
(本文作者为台湾资深社会工作者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