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苏建华
在益公益交流中心和透明鱼基金会支持下,土专家经验传承项目计划在2012年翻译一些美国公益界里的实用手册。这本经典的全志愿者理事会使用指南,出自美国非营利界思想家和作家简•玛绍卡,现任加州非营利组织协会负责人,原指南针非营利服务组织执行主管。国内大多数草根组织的理事会都是志愿者,有的干脆没有理事会,直接叫核心志愿者。虽然国情上有些不同,对于国内志愿者组织来说,依然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手册。无论你的机构是希望继续全志愿者发展下去,还是希望发展为雇员型组织,这个理事会手册都实用。
我在念书期间曾志愿担任一家学生环保组织“绿色大学生论坛”的核心志愿者。我们这群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人为了组织更好发展时髦了一把,给自己带了个理事的帽子。就这么不到十个核心志愿者,只要大家能拧成一股绳,干了再说。可是这个帽子却一直让我们头疼和纠结:理事的权责是怎么赋予和界定?理事与机构负责人的工作有什么区别?国内有一些志愿组织理事会章程,但多是模式化的规章制度,没细化职责权;有一些志愿者组织管理的文章,又只针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不涉及到机构内部治理。似乎良好的组织治理对于一个不起眼的、松散的志愿者组织而言是奢侈品。
可能我们的困惑曾经也烦恼过大洋彼岸的美国公益组织,才有了志愿者组织理事会治理的丰富探讨。在这些探讨之中,尤为突出的是简•玛绍卡分析建立的理事会模型,把理事的职责分为最基本的两大类:组织治理和个人参与服务(捐资、参与某些具体任务、小组的志愿者)。这个归类帮助了志愿者组织理事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定位。这个手册就是该模型的详细介绍版。
翻译之初,我们也担心志愿者组织会不会觉得理事是自己的婆婆,会对自己指手画脚。然而翻译时,玛绍卡的论述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她对理事的定义重内容而非形式,即志愿为组织做事,并为组织负责的人。理事并非要来自外界。从核心志愿者里成长出来的理事是最合适的,让他们有效参与,有助于机构良好发展。
作者在文中还有一句话,给了我们志愿者组织很大的鼓励,即“永远不必为‘只是志愿者’而感到歉意”。希望这句话能够传递到更多的志愿者身边,让志愿者精神与组织良好治理相映成辉。
这个小册子的翻译也是一次完全志愿者行为。重庆青年环境交流中心帮忙组织了冯小妮、陈梅枫、郭西西、刘沙沙、朱丽娟、宋昱瑾、程静、冯鑫、李莹、刘溢做初翻和校对;益公益交流中心的吴靖和张素梅做了二校,力求语言符合中文阅读习惯;土专家项目志愿者林江斌帮助设计封面。在这里谢谢大家。
我们仅以这本小册子抛砖引玉,让更多人能够关注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探寻本土草根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治理路径。小册子后附上几段国内实践者们对本手册的阅读心得,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