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NGO不要占山头要合作

这一段接触一些NGO组织,从中也学习很多,给我留下的印象个个都很“苦逼”。每一个志愿者和义工说的最多的就是:需要救助的很多。有时候他们觉得非常无力!但是每一次面对救助的人群,总希望自己是有三头六臂的超人。在采访一个做了十几年的老义工时,她刚刚做完体检,她很久都不敢去拿她的体检报告,怕自己忽然有什么病而不能工作。这多少也反映了现在草根NGO的处境。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某NGO发布一则招聘信息后,却招致几个NGO的围攻辱骂,我不甚其解。现在NGO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在活动办公经费国家要求在10%的情况下,NGO更需要合作。

 

纵观现在存在的草根NGO大多数都是各自为战,使很多资源的重复而引起不必要的浪费。

 

记得一次和金田儿童康复培训机构的创办人田忠民一起聊天时,谈到草根NGO合作时候非常兴奋。对于他们这样的一个机构,办公经费和人员非常少,而且机构的人员大部分是专业性做康复技能,很难有专门人员去对稍偏远地区的患儿前期的考察,后期的回访等。

 

现在民间草根NGO的走访考察都是建立在各自经费的基础之上的,或者募集志愿者AA制开展,NGO各自开展项目活动,都想建立自己团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他们在各自开展的领域建立一定的信任度,从而扩大其影响力。但是往往在各地崛起的各种NGO中,爱心公益是重复开展、互相交融的,大家做这些都是怀着一颗爱人助人的心,因此,可能对于贫困山区的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小学,各个团队各自走访,资源没有共享,导致重复走访和调查,浪费人力和物力,这其实从受助地区和学校或者个人的角度来看,也像是一种机械重复。

 

同样,对于物质和资金的资助,因为NGO之间缺乏沟通或者是想要做出自己团队的成绩,导致一个地方会得到重复捐助,甚至是过剩,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在苦苦等待着关注和资助。可以按照团队本身的意愿去做,也应该努力向良心互动发展,沟通机制和责任分担是需要待完善的地方,建立一个参与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在媒体宣传上可以嫁接一些宣传,把自身的强项发挥出来。现在的NGO,实际上做的既要做一些具体的事,还要做一些宣传、募捐等。很多小型的民间NGO和社会团体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一个大型基金会的来做的事。

 

民间NGO大多数都有一定媒体资源,在一些共同受众群体项目上可以共享媒体资源,共同推动一些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认可及尊重和政府对该群体的关注、帮助,从根本上解决。民间NGO是数目广大的金字塔底,不断成长才能是这个江湖发生巨大的变量。

 

记得今年3月10号有母亲·儿童希望基金会联合新快报天天公益与南方电视台为地贫幼儿童小镇华募款的个案,几个广东NGO基本上都参与进来,很快就完成幼童小镇华募款活动。在NGO间是不是可以多展开这样个案救助合作?有些区域性民间NGO对于当地的救助情况已经十分了解,合作是必然的趋势所向,本地的合作能更好的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需要共享的资源包括:与NGO工作相关的信息、网络关系、合作伙伴共享、人力资源共享,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是NGO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而如果能实现志愿者的共享,无疑给机构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还有出版刊物的共享和工作经验的分享等。实现资源共享的途径包括沙龙、联盟等多种形式。

 

民间NGO只有合作才有进步。根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估计,目前国内各类NGO总数达到上百万家,这其中90%以上是草根NGO。然而,在这个群体中,由于缺乏自身明确的定位,过于依赖创始人、缺乏资金人才、团队执行力不够、内部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很多草根NGO的发展还处在摸索阶段。联合搭建互助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如NGO的文化建设、凝聚力以及团队沟通、高效、健康的组织以及组织内部的资源整合、如何高效低成本,如何从容有序、运筹帷幄,如何研究、开发持续性、有追加价值的项目?民间草根NGO之间不是占山头。只有合作,组织文化沟通和建立是发展的精髓和方向。

 

作为半个公益人对民间草根NGO组织合作一点个人观点,当抛砖引玉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NGO不要占山头要合作  山头  山头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合作  合作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