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14年不开窗:一位复旦教授的“雾霾抗战”

  十面“霾”伏之下,关窗还是开窗,这是个问题。开窗了,外面的污染空气进到室内了,不开窗,生活废气排不出去,屋内有异味,人还容易胸闷。咋整呢?!

  复旦大学有一位68岁的老教授陈良尧,长年门窗紧闭,却能身体硬朗气色好,问他原因,他回答我:“因为我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果真如此吗?我到他屋里参观了一下,嘿,还真不愧是知识分子,活学活用,他把物理学的隔热、密封、空气流动、分贝数等原理全都用上,自创了一套自动换气系统,每隔一小时就可以把室内的废气抽走。他家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紧邻高架,一般情况下,又吵又灰是常态,他家却能够闹中取静,还能干净整洁无异味,他在原有铝合金窗的基础上,又在内侧加装了一层塑钢窗,之间保暖防尘的空气隙超过10公分,而这个厚度是热阻和声阻正比于空气层厚度,隔音效果相当好。

  在一般人想像中,这样的装备肯定巨贵,陈良教授说出成本让我极度怀疑我的耳朵是不是被雾霾堵住了:7000元。陈良教授说,这个数字是14年前的。那随着物价水平的节节攀升,这个成本是不是会大幅提高了呢,陈良教授回答我,非也!这些材料几乎没有涨价,甚至设备更加先进了,价格还更低了。看来这些年来飞涨的,只有房价。

  看看他的成本情况:陈良教授花了不足500元购买了普通硬塑管,设置了通风管道,他告诉我,管道必须口径大,要达到100-150毫米直径,他还花1200元买了一台38W功率的超静音抽风机,并设置了一个定时开关,经过仔细的计算,像他家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每小时抽气量大于350立方米,约1小时即可将室内空气抽换一遍。他花了几十元钱买了拆洗滤网,从进风口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需要经过过滤网,过滤网可以把空气中的污染阻挡在外,过滤网一般半年左右清洁一次。为了保持美观,他还买了换气口装饰物,也仅花了几十元。

  陈良教授曾经在美国留学和生活过,美国的房屋注重通风功能,除了美国,欧洲其他发达国家对于通风系统都比较关注,而在国内这方面却是缺失的。

  陈良教授感叹,钢筋水泥已成为现代住宅的主体,窗户也改用长寿命和密闭性极佳的塑钢或铝合金结构,挡住了灰尘,也将新鲜空气封在了户外。人每天约呼出10-20立方米废气,连同从厨房间、卫生间、家具、衣物柜和人身上挥发出来的各种有害气体都被闷在这密不透风的空间,又被吸进体内。别无它法,只好再开窗户,灰尘也随新鲜空气一起被交换进了屋内。但在冬夏依然不能多开窗,尤其是现在的雾霾天气,在封闭的环境里,常因缺氧而引起头晕目眩和脸色潮红等症状,人容易昏沉嗜睡。

  安装了这套自动换气系统后,屋内长期不积灰,几位朋友采用了他的方法后连连称妙,以前朋友出国,总需要请人帮忙定时打扫和擦去灰尘和开窗通风,用了陈良教授发明的自动换气系统后,不再需要请人固定打扫,安全又节省成本。陈良教授的儿子家以及他自己所在的复旦的实验室都采用了这套系统。

  美中不足的是,陈良教授的这套设备只适合在装修时安装,如果是已经装修好的的房屋,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改造。陈良教授的心愿是,开发商在房屋建设阶段就将通风管道排入,花费的成本极低,但是作用却很大,他建议国家可以出台通风系统的强制性标准,以后在开发新房时,应该把通风管道和水电煤管道一样作为标配进行配置。

  现在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在持续上升,老龄化社会也已到来,上海的人均寿命已从解放前约40岁上升到如今可超过80岁,除了机体老化等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外,主要不是靠打针吃药和吃补品,也与基因改良无关,而是得益于食品结构、水和空气质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善。要远离烟、酒和毒品。构成人体物质的各种基本和微量元素都来自于自然界,许多毛病其实都是从外界吃和吸进去的。对于百姓而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将室内的水和空气弄干净,其它的各类豪华装修很快就会过时,只有水和空气才是自然界万物须臾不可缺少的生命物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复旦  复旦词条  开窗  开窗词条  抗战  抗战词条  教授  教授词条  
公益

 冯媛:性别影响媒体报道之反思

新闻是媒体对大千世界的观照,诸多内外因素影响着媒体的呈现,影响着报道的水准。结构的、体制的、舆论环境的、媒体性质的、编辑方针的、从业人员个人背景和业务素养的,等...(展开)

公益

 为草根NGO捐专业 80后“白骨...

[导读]对于初入职场的“80后”们来说,时间和金钱并不是他们的资本,但比起“植一棵树”、“捐一本书”这样的行动,捐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NGO健康持久良性运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