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成绩开放查询后,大批家长质疑2014年中考加分的公平性。7月15日,部分中考家长发起“反对中考加分万人签名倡议”,支持取消中考加分,要求“裸分”(不含照顾加分)录取。
陈莲(化名)的孩子是文艺特长生,今年中考可以加分录取,但是陈莲仍然参加了此次签名。她对财新记者表示,“虽然我的孩子加了5分,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加分,所有学生都’裸分’录取,这样公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曾晓东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反对任何一种加分。”
公平性存疑
目前中考加分在全国而言是相当普遍的“照顾特殊人群”的考试优惠政策,具体方案因地制宜。在北京,财新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在教育资源相较丰富的西城、东城、海淀三区中,2014年中考加分考生占京籍考生人数比例都超过20%,意味着5名北京考生中至少就有一名考生享有中考加分待遇,其中东城区比例最高,达到了近四分之一。
在加分项目中,上述三区加分人数最多的前三项分别都是少数民族、文艺特长生、市级三好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加分人数占比最多,西城、东城、海淀三区中,少数民族加分考生占报名考生人数比例分别超过了8.7%、8.4%、6.3%,远远超过官方公布的少数民族占市常住人口4.1%的比例。
除了上述加分类型,现役军人子女、现任驻外使领馆人员随任子女两类考生在招生考试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可被优先录取,如果加上优先录取考生的比例,西城、东城、海淀中考照顾考生比例高达25.86%、26.14%、24.9%。
陈莲提到,中考前最后一个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发挥更好,报了很贵的补习班,孩子每天学到十一二点,非常不容易,然而,“加一分排名可能就甩出170多名,分数段密集的,还不止170名,可能会更多”。
在这些家长看来,只有取消加分,才能回归考试本意。不过,自2010年开始公示中招照顾对象名单至2014年这5年间,中考考生数量由10.2万人降至8.9万人,但中考加分人数则大幅上升。
改革呼声
近期,不少家长纷纷向教委表达诉求,认为加分政策有猫腻,希望给个说法,或者干脆取消加分政策。北京市教委对此表示,每项加分政策都有相关政策依据,“如家长对具体加分考生存在质疑,可进行实名举报”。《新京报》公布了教委的上述回应,教委还表示,教育考试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严肃查处,一经查实,取消考生录取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不少家长对此回应却并不满意。陈莲认为:“他们的回复等于没有回复,家长又不是警察,没办法操作。”她表示,有家长正在尝试调查,但确实很困难。
对于中考加分政策民间早有怨言。2008年,深圳市对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分就引起很大争议。教育部当时表示此举有违教育公平和国家现行教育政策,已责成深圳市予以调查和纠正。
教育部当时还发文,要求“纠正地方把招生与各种经济因素挂钩,作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做法,坚持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为依据,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确保教育公平”。
但此后,教育部层面的中考加分政策再无重大改变,每年发布的《教育部工作要点》对于加分政策也只提及了“高考加分政策清理和规范工作”,并未涉及根本性的改革。
曾晓东认为,从专业角度看,加分后成绩与“裸分”(仅考试成绩)比较是不科学的,“既然大家认为考试的成绩是值得尊重的,那就不要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扭曲成绩本身”。
曾晓东进一步解释,“比如说搞科技的认为航模很重要,给航模加分,这样把一种现实的目标体现在一个秩序里面,这是很不好的”,她建议,如果需要特殊对待,比如少数民族群体,可以参考国外做法,相应群体内部给予一定指标,内部进行比较,而不需要通过加分的方式体现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