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河南NGO集体亮相主流媒体

 

 

        2008年岁末,河南省内主流媒体《大河报》首次发起了“绿城十大公益之星”评选活动。凭借着主流媒体这个平台,河南省的NGO第一次大规模正式进入省内民众的视野。

 

 

 

 

 

“公益之星”问世

 

 

        2008年12月底,《大河报》发布了“公益之星”的评选信息。短短5天内,就收到35个公益机构和个人的自荐或推荐材料。2009年1月5日,《大河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遴选出来的20个机构(或者个人)的简介,并同时刊登选票格式,开始接受寄送选票,同日也在大河网上开放投票网页。

 

 

        截止到1月10日下午6点,规定的投票结束的时间,《大河报》共收到网络及书面寄送的投票44万余张,可见河南公众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爱心老人何祖荫的“粉丝们”,几十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甚至将选票填写后亲自送到报社。

 

 

        1月13日,《10大“公益之星”闪耀绿城》的报道以一个整版呈现在大众面前,投票位居前10名的公益机构和个人的稍详简介与照片见诸报端。期间,《大河报》多次用小豆腐块随时报道评选进程。 

 

 

       1月14日,《大河报》报社在河南省报业大厦二楼召开了简单而隆重的颁奖仪式,所有入选机构和个人均派代表参加了此次颁奖活动,并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颁奖仪式后,10家获选的“公益之星”的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分享公益活动开展中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负责此次评选活动的谭萍记者说,评选结束后,仍有10多家公益机构和个人向《大河报》咨询,对未能及时参与表示遗憾,并希望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该报民生栏目的陆主编认为,这是河南主流媒体第一次举办的公益评选活动。《大河报》在整个评选活动中,力求做到高效、公开、透明。

 

 

        虽然还存在很多局限性,此次评选增加了河南省内的NGO在公众和大众媒体中的能见度确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所在的郑州你我健康服务中心,自从报纸上刊登了机构的评选入围信息之后,住在附近前来拜访、参观的人数明显增加,健康咨询来电的数量也成倍增加,以前以各种理由婉言拒绝的潜在合作伙伴也愿意上门参观了。更为难得的是,中心入选十大“公益之星”的结果公布后,当地一家区级政府机构主动提出了合作意向,计划春节之后即开展具体合作。

 

 

 

 

 

制度化的交流 

 

 

        这次评选活动得到河南省多家NGO的热情参与,和全省特别是郑州地区的NGO之间积极沟通信息有关。北京益仁平中心郑州办公室的陆军,一接到《大河报》记者的评选信息,就给协作组以及其他机构的负责人打电话通知,呼吁积极参与。陆军本人和媒体的合作比较密切,他深知主流媒体对公益事业的支持的积极影响。在他看来,“不管是哪些机构或者个人入选,都是咱们NGO的胜利。”

 

 

        而协作组则萌芽于2008年四川大地震期间。地震发生后,郑州及周边的8家NGO,便积极响应,成立了协作组,讨论如何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讨论将NGO的行动策略从最初淳朴而略带盲目的协作参与逐渐转变为较理性的、注重可行性操作的发挥NGO的舆论监督作用。讨论结果以《倡议组织了赈灾捐款的单位和组织公示捐款账目及捐款去向》的形式在2008年6月4日的《郑州晚报》上公布,后被全国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倡议在当地得到了许多社区和单位的积极响应,增加了捐款募集及使用的透明度。 

 

 

        协作组成立之后,还极大的促进了河南NGO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每个机构将自己组织的活动或者关报道通过电子邮件组的形式通知其他机构,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还能相互学习、借鉴工作方式方法,并有机会参与到机构和个人感兴趣的活动中。协作组还鼓励组织或个人把能共享的资源如投影仪、活动室、书籍、电脑、数码相机等发布出来,免费提供或者短期借给需要的组织或个人使用,为硬件和经费都十分有限的草根NGO提供了良性的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有机构甚至提出,将NGO的交流制度化。截至笔者发稿,河南的公益机构已经建立了一个QQ交流群,希望通过即时在线的方式,建立交流互动的平台。但QQ群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

 

 

 

 

 

专业化还是个人?

 

 

        在《大河报》组织的这次评选中,20个入围候选者中,7个为团队或机构,13个为个人。10个当选者中,3个为团队或机构,7个为个人。从结果推断,河南政府和公众对公益的理解可能还存在片面和局限,概括的说就是对个人无偿捐赠经费和物资做公益的认可程度要高于对机构和团队的组织化工作的认可程度,这和河南NGO的现状紧密相关。 

 

 

       业内人士曾经评论,河南省是NGO的空白腹地。实际上,河南的NGO发展确实比较缓慢,相对数量不多,但绝对不是空白。据笔者的粗略估计,目前河南省内的NGO(包括未注册的草根组织,但不包括工青妇红和计划生育协会、预防医学会、各类基金会等官办组织)大约有30-40个,其中比较活跃的约20个。约有10个集中在郑州,其他则分散在河南省其它各个县区。

 

 

        目前郑州的NGO,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及扶贫、弱势人群法律援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艾滋病感染者关怀及救助、骨髓捐献倡导、初级卫生保健、社区社工服务等等。

 

 

        其中拥有独立办公室的不足10家,包括河南本地的一些机构以及几家北京机构如北京益仁平中心、自然之友以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协会等在郑州的办公室。总体上规模均不大,大多数仅有1名全职工作人员,少数机构的全职人员超过1人,但是均在6人以下。

 

 

        另外一些机构河南义工联合会、大河公益爱心社等,则没有独立办公条件。但是这些机构都动员了相当数量的社会志愿者,许多河南籍或在郑州工作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她们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郑州之外的NGO,除了河南洛阳志愿者协会、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等外,大多数是艾滋病感染者自助小组,小组成员以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属为主,这些小组的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艾滋病感染者人群中积极开展服药依从性教育、生产自救、社区心理关怀、安全性行为倡导、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等大量工作,对推动GIPA原则(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最大程度参与)在中国的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凭借有限的资源,维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是大多数河南NGO的工作策略。以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为例,这家成立于1998年、已经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老”机构,开展了大量的农村社区发展和推动社会性别平等的工作,但至今为止仍然只有一名全职员工,开支也压缩到最低。        

 

 

        1689团队是此次评选得票数最高的团队,几乎完全依赖大学生志愿者。代表机构参加“公益之星”颁奖仪式的,除了团队负责人杨大姐之外,还有2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们负责动员骨髓捐献,向大家详细的介绍骨髓捐献的流程和骨髓移植的过程。 

 

 

       郑州你我健康服务中心则是河南NGO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探索的代表之一。自2007年7月成立以来,短短一年半,已经发展到4名全职工作人员,均拥有性教育或生殖健康方面的专业背景。目前已筹集国际、国内及地方上约30万元的项目经费,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优质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并开展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外展活动和性健康知识的宣传。机构的合作伙伴涉及政府计生、疾控、卫生等多个部门、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并培养了190余大学生志愿者初步掌握了同伴教育的技能。

 

 

        河南省内弱势人群多样且数量庞大,流动人口、残障人士、失地农民、环境污染、性别失衡等等社会问题相当严重,对NGO的服务需求巨大。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对NGO的关注和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河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NGO的创建和活动中来。未来,无论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还是依托个人的非组织化的发展方向都将为NGO在河南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作者现为郑州你我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简报签约通讯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河南NGO集体亮相主流媒体  河南  河南词条  亮相  亮相词条  集体  集体词条  主流  主流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