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蒲公英中学剪影

        去位于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寿宝庄的蒲公英中学采访时,是在9月份的一个午后。

 

        午后的阳光很好。

 

 

        阳光下,教学楼后的空地上,上美术课的学生在地上的大画布上,用涂料随意涂抹着颜色。

 

 

        学生被要求随意躺在画布上,旁边的学生则用画笔描出他的人体轮廓。然后,所有的学生被要求,随意的在画布上的人体轮廓里和轮廓外,涂抹自己想要画的任何图案。

 

 

      “放松些,人躺下……同学们心里想什么都没有错,这是直接的艺术感受,然后用颜色和线条形象的来表示……豪放些,艺术是没有错的。”

 

 

        美新路基金会创始人叶祖禹的妹妹,60岁左右的叶女士,站在学生们旁边,用轻柔的声音告诉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手来描绘出“艺术”。

 

 

        一直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叶女士趁着自己到中国的机会,来到了蒲公英中学,帮助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的感觉。

 

 

        叶女士坚信,艺术可以帮助学习,艺术上的感悟能力和学习上能力是融会贯通的。她有个设想,她指着教学楼旁边的白墙说,这里将要贴上学生自己绘制的中国地图,“要让学生把在课堂上老师讲述的地理知识,用艺术的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画完了。瘦弱的叶女士继续用轻柔的声音点评这些生活在北京边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作品,普及“艺术”的思想。

 

 

         这个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经常会接触像叶女士这样的人带来的外面的知识,“来这里的有北京城里退休的教师,北师大的志愿者,这儿还一直有老外……”

 

 

        美新路公益基金在蒲公英中学建立了大朋友项目活动基地,通过大朋友与小朋友内心交流的一系列活动,开展长期的心灵关怀服务,使蒲公英的孩子们拥有了一个可倾诉的对象、一个可信任的伙伴、一个领路人。

 

 

         这里的孩子创造力特别强,这个班主任强调。

 

 

         叶女士告诉记者,学校那边有块荒地,老师们带着学生去其他公园游玩过后,学生们自己想把那片荒地建成花园,而本来,学生们只想建足球场。

 

 

        窗明几净的宿舍外扎了一圈篱笆,像一个农家小院,有一种安定温馨的田园气息。校长郑洪女士说,那是学生自己动手扎的。

 

 

        太阳西下,到了放学时间。

 

 

        在外面吵吵闹闹的学生涌进图书馆的刹那,便安静下来,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书后,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由于图书馆的位置有限,很快便没有了空的座位,再来的学生只能掉头走开。

 

 

        教学楼前的草场上,男生在打篮球,女生在跳皮筋。无事可干的几名调皮的男生在女生跳的皮筋上钻来钻去的捣乱,女生生气了,开始驱赶这几个不受欢迎的男生……

 

 

 

 

 

对话郑洪 蒲公英学校学生和老师

 

 

        这些孩子们身上是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比如说,他们有一种真诚,这种状态没有完全被扼杀掉。他们特别重感情,特别领情,感恩,这种心态特别明显。  

 

 

        中国发展简报: 蒲公英中学现在有多少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有怎样的背景?

 

 

        郑洪:学校初一、初二、初三共有380个学生,来自17个省。他们的家庭绝大多数属于北京流动人口里的中下收入阶层,家长大多数做小买卖,比如开个非常小的铺子,推个小车买水果……将孩子送到这里,是家长能够做的最好的选择。

 

 

         这些学生在来之前,有的在其他打工子弟学校上小学,有一部分从老家的学校转来,还有的是家长知道这个学校后,才把孩子接来的。学生的整个文化知识基础,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

 

 

         孩子的基础知识特别差,行为习惯等也没有很好的被熏陶过,学校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说难听的话和大白话一样容易。另外,由于家庭的动荡,与父母的分离,贫穷等问题,这些孩子的心思比城里人还要成熟。这不怪他们,完全是社会的责任,一定要社会承担责任。学校的任务就特别重,这都是教育需要关注的,教育是完整的东西。

 

 

        这样一些孩子存在缺点的同时,是不是也自己特殊的优点?   这些孩子们身上是有许多特殊的优点。比如说,他们有一种真诚,这种状态没有完全被扼杀掉。他们特别重感情,特别领情,感恩,这种心态特别明显。总的来说特别吃苦耐劳,爱干活。建校劳动时这些学生特积极。

 

 

        学生在来一年后,变化也是非常可喜的。一开始他们的平均分大概是20分,得10分的孩子占了一半。现在,再考试,更多的得到30、40、50分,甚至70、80分。孩子们的成绩在提高。慢慢来吧,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从很多方面做工作,最后促进学生的转变。

 

 

        中国发展简报:学校里老师的情况怎样?

 

 

        郑洪:教职工共有42个,全职的老师是35个。除了极个别北京的,大多数也是从外地过来。老师们在这里对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有些感情。经过这一年,基本在校的老师转变非常大,主要的转变是和孩子们建立了感情,理解了在这里是挣钱吃饭。

 

 

        咱们学校普遍说一个成功观是什么呢,是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能发挥其潜能的一代新公民。老师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大家一起成长,和学校一起成长,教育的目标才会实现。这里给老师的培训比较多,现在用各种方法来提供老师的素质教育,孩子素质教育,首先是老师的素质教育。世界上的教育提供了进行培训的资源,希望不断通过外界的教育,让老师的思维能够展开,能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什么是教育,这样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教师的流动性一开始特别大,去年4月份建校,到8月15日开学时,只剩下三个老师,前前后后,走了20多个老师。现在,基本上没有老师想走、不愿意干的。

 

 

        中国发展简报:学校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郑洪:首先是教师队伍,急待成长。现有的老师能够成长到什么程度,能否在这里找到意义所在,很愉快地接受管理,付出聪明才智。现在学校离好学校需要的老师距离还是很大。这是第一大困难。但这个困难不是谁能帮你解决,只能学校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来完成。现在没有城里老师愿意来,来了恐怕也不适应。老师的培训资源是非常需要的。第一大难题。

 

 

        另外一个是经济上。原来我没有了解到学生家里是这样的一个经济条件:家基本是个棚子,灯是看不清人脸的,绝对没有桌子。非常简陋的家,学生没有办法学习,都非常愿意住校。学校300多个学生,260多个学生住校。学校原来没有估计,就租了这么大的地儿。

 

 

 

 

 

非营利模式和职业培训之路

 

 

         只有非营利的模式,没有个人赚钱的需求,才有可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身上,并且吸收社会的捐助来投到学生身上,才有可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国发展简报:为何要办一个打工子弟的“中学”?

 

 

        郑洪:北京已经有了300多个打工子弟小学,但是一个中学都没有,这离中国的义务教育还差三年嘛。

 

 

        中国发展简报:为什么别人不来做“中学”?

 

 

        郑洪: 因为中学的投资大。中学有物理、化学、生物,这需要一些标本、模型、试验,一次性投资很大,比如做一次试验花一次钱。办学校的老板不可能办中学,这样他是没钱赚的。有个老板说他算过帐,太亏,不办。

 

 

         这里我是想强调,很多方方面面,包括政策制定人,包括关注教育的人士,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么多的打工子弟学校是什么性质?如果是老板办学,老板要赚钱,这些孩子收不多,就收几百快,老板不增添教学设备,教科书用盗版的,老师请便宜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改善,就这样,教学质量不可能有保障。只有非营利的模式,没有个人赚钱的需求,才有可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学生身上,并且吸收社会的捐助来投到学生身上,才有可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性质决定的。对贫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不采取义务教育是不行的。

 

 

         中国发展简报:您个人呢?我听说您在美国的十几年间,一直关注着穷人……

 

 

         郑洪:我个人就那点事,没什么可说的,都知道,就别说了,真的,这不是一个人能办的事。所以你说个人,就把学校的特点说歪了。真的不能说个人,我一个人能弄得了这个事吗?不可能。全都是方方面面的帮助。现在还好了,很多方面都依靠老师了。这队伍越成长越靠的住了,可以依靠一些老师了。

 

 

        中国发展简报:目前学校资金的来源有哪几部分?

 

 

        郑洪: 我们希望有四类,但现在只有两类。理论上是应该政府有一部分支持;学生交一部分学费;社会上募捐一些;我们自己创收一些。这是我们财务上发展的方向。现在呢,政府支持没有现金,只支持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子。我们自己创收呢?现在还不成熟,还没有到那一步。现在主要是社会捐助和收学生的学费。

 

 

        中国发展简报: 社会上的捐助,都是用何种形式进行的捐助?

 

 

        郑洪: 有捐书的,当当网第一批就捐了价值10万块钱的书,为这个学校的图书馆打了基础;清华同方捐了50台计算机,我们就有了计算机室。还有捐钱的,有一个单位捐了30万,让建实验室,我们再加上点钱,就把实验室建起来了。捐钱的少数是公司,多数是工薪阶层。大多数是个人工薪阶层,不是富翁,不是大公司。工薪阶层个人捐款占资金总额一半。

 

 

        中国发展简报:你认为蒲公英办学的优势在哪里?

 

 

       郑洪:在体制上可以有自主的空间,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尤其是为这种特殊群体服务。包括教材,课时的选定都可以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中国发展简报:  是不是因为人数比较少,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郑洪:不打算弄太大,在我们摸索出比较成熟的办法和对这些孩子很负责前,不想太大。

 

 

       中国发展简报:设想的学校的规模是怎样的?

 

 

       郑洪: 学校的场地比较如意的状态容纳500个学生,这样每年会进来160个左右这样的新生。但这500个学生并不是上完三年就不管了,而是有条件的上高中,我们打算找对口高中学校,找有志于帮助学校,有这种共识的。大部分上不了高中的,给他们做职业培训,我们要对这些孩子负责。职业培训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现实,社会也是更需要的。三年完了,学生们还不能立足社会,等于没有解决问题。所以还是要把下一步路找出来。职业培训我们正在研究中。 

 

 

 

 

中学简介

 

 

         蒲公英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子女上中学难、上好中学更难的问题。作为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平民学校,它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和奉献中诞生和成长。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改造世界。

 

 

       教职员工们的共识是:学校成功的唯一标志是使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充分焕发潜能,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公民。

 

 

      年届50的美籍华人郑洪女士是这所学校的主要创办人。在美国的十几年间,她一直关注着穷人经济学,并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这样的事情做多了,郑洪就萌发了回国办公益性学校的念头。2005年,郑洪女士在50岁知天命之年,办起了蒲公英中学,用她的话说,“就是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联系: 100076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寿宝庄团河路22号   010-61288964,6128668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蒲公英中学剪影  剪影  剪影词条  蒲公英  蒲公英词条  中学  中学词条  蒲公英中学剪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