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西部阳光行动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西部阳光行动――首都大学生下乡实践活动”于2004年7月9日正式举行出发仪式。
从首都十三所高校中选拔出的来自教育、经济、农业、环保、医疗、法律等专业的120名志愿者,在四次集中培训之后,组成10支队伍,将用一个月的时间,以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主要考察点,进行下乡支教、支农及调研活动。“西部阳光行动”希望通过改善西部偏远地区师资匮乏、教学模式单一、信息闭塞等现状来实现“教育支援西部”的目的;也希望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带动社会各界对西部教育及发展的更广泛关注,并动员到更多社会资源对此项事业的参与。
福特基金会和美新路基金分别资助此次活动中的甘肃何家山分队和宁夏顾沟分队,韩国三星中国部资助四川大罗分队,上海的李大伟先生以个人名义资助安徽歙县分队,其它六支分队――内蒙古乌兰浩特分队、青海治多分队、贵州白碧分队、甘肃洛门分队、甘肃翟所分队、陕西小程分队――则通过其它资金渠道筹得所需费用。
用组织方自己的话讲,他们为此次大学生下乡各分队的实践活动内容做了“规定动作”的安排――比如至少与当地村民搞一次文艺联欢会、一次座谈会,帮助村民建立起一个活动中心,建立起一个图书室;在指导性的原则之外,各分队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分队队员的专业特长,有创造性地拿出“自选动作”――符合当地的需求,改善当地的现状。
与此次行动同时启动的“西部农村图书室”项目,第一期将为西部10个村的图书室每室配备2000册图书,其中包括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捐出自己的18000元稿费购买的图书,中华书局以及农业大学出版社捐赠的图书,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到北京的中小学募捐来的图书。
西部阳光行动的发起人尚立富曾在过去的六年中独自考察了全国20多个省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记录了近百万字的考察笔记,拍摄了5000多幅纪实照片,并通过讲座、摄影展和出版纪实报告的方式让社会更广大的范围了解西部地区基层人群的教育和生活状态。尚立富现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 (高雪松)
联系:尚立富、戴民
010-62205109;81991674
westaid2004@sina.com
http://www.westsa.org
法律援助
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未成年人是尤为脆弱的人群之一――因校园伤害、家庭暴力和父母离异等原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同时青少年权益受到侵害也得不到有效维护。为推动中国社会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于1999年8月应运而生。该中心由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同设立,是中国第一家面向全国专门从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和向未成年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并进行相关法律研究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今年6月12至14日,110名来自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工作在维护青少年权益第一线的律协领导及律师参加了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师协作网培训班”(由加拿大公民社会项目资助)。中心聘请了最高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的法官李冰、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任卜卫、《今日说法》记者刘、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院长周鸿陵、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陈颖为参加此次培训的律师授课。
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的法官李冰为参会律师进行了题为“法院在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方面所做的探索”讲座。其他专家也为参会律师分别开设了题为“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及相关法律问题”、“监护制度立法存在的缺陷及对案件办理的挑战”、“性别意识培训”、“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培训,及“公民社会培训”的讲座。
来自安徽省、黑龙江省、天津市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的三位主任分别就各自省/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建立及工作规划介绍了经验,为那些想成立而还没有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的省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中心主任佟丽华(同时也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就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筹建、职能、管理及作用与参会律师一起进行了讨论。
此外,今年5月20至22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及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举办了“中国中西部第一期未成年人维权干部培训班”(此项目由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办资助)。
佟丽华律师为维权干部进行了一天的“儿童权利公约背景介绍及中国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制度”培训。培训班还为维权干部开设了题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与心理矫治”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的授课及典型案例的深入讨论,为便利学员学习,专家们采用了讲课与现场观看典型案件光盘以及幻灯片等讲课模式。
参加培训者有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团委、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及教育系统中的未成年人维权干部和教师,他们工作在未成年人保护第一线,与未成年人保护有着直接的关系。被培训者中还有一直积极从事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的公益人士,例如高崇毅老师多年来一直义务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工作。
在这次培训的推动下,乌拉特前旗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并且所有参与会议的被培训者都自愿加入了未成年人维权网络,组建了中西部第一批未成年人维权网络。
另据悉,7月5日至8日,中心已在新疆举办了第二期中西部未成年人维权干部培训班。今后在中国其它十个西部省份还将继续进行此项培训。(高雪松)
联系:佟丽华
010-63813995/63835845
www.chinachild.org
iiccp@sohu.com
助残
北京汇天羽信息中心
2004年5月第14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由残疾人士自己发起并管理的北京汇天羽信息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分馆联系举办了“首届民间残疾人技能作品展览会。”残疾人士制作的各种工艺成品,包括书刊、书画、篆刻、玉竹雕刻、手编钩织等在会上陈列并征集订单。组办者希望通过一些杰出残疾人士技能与作品的推出,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抢救民间工艺的关注,恢复激活古城北京的民间工艺市场,并且宣传残疾人自身优势,拓展就业领域。汇天羽信息中心执行董事吴润玲说,这次展览会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参展单位对广大残疾人的能力特点需求有了直接的了解,他们表示将在市场开发、技术培训、项目支持等方面向残疾人组织和个人提供帮助支持。
作为展览会的直接成果,参会单位向社会共同发出了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倡议书,汇天羽信息中心还选定两个助残项目建议,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其一是和京城百工坊合作,筹建包装设计公司生产工艺品外包装,解决产品的市场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其二是和高档消费品服务网站“中国贵人网”合作,举办以安置残疾人电脑网络就业为目的的残疾人培训班。吴润玲介绍,首期培训班已于今年6-7月间举办,参训学员20人。师资由贵人网提供,国图分馆提供场地和电教设备。贵人网在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录取了3人作为正式员工,负责网页设计。另有2位学员被聘为贵人网的荣誉员工,其书画和刺绣作品被贵人网收藏。汇天羽信息中心阮女士说,通过和中心合作,贵人网能够找到值得信赖、工作能力强的残疾人士作为员工,同时按国家政策获得税收上的优惠,还提升了社会形象,中心则富有成效地帮助残疾人获得了就业机会,双方达成共赢关系。吴润玲表示,中心将继续举办类似培训,而且除肢残人外,还要将盲人和聋哑人等其他残疾人群体也纳入进来,并和其他的网站加强联系,建立合作。
除助残项目,汇天羽信息中心还试图在政策倡导方面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今年7月,中心向中国残联递交了要求对残疾人驾驶专用摩托车进行交通运营合法化的合理性报告,希望和残联合作共同推进有关残疾人的公共政策。吴润玲说,目前北京很多残疾人虽然获得低保待遇,但在经济上仍然面临过重压力,一些人靠“非法”的摩托车运营补贴家用。但是,作为弱势群体,这些人进入市场后经常受到黑社会的盘剥,而且,目前的残疾人摩托车运营市场中90%以上是非残疾人在运营,在政府的清理整顿下屡禁不止。中心建议政府在某区进行一个小的试点(比如胡同游),并在统一车型、统一着装、统一运营线路、统一招收高素质残疾人员工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吴润玲认为,残疾人驾车安全系数很高,因为他们无法承受第二次残疾的心理压力。而政府部门以残疾人进行营运影响城市形象的看法则涉及根本的价值判断:是残疾人的生存需要重要,还是一个城市的所谓形象重要?更何况一个规范的残疾人运营市场实际上更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凸现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除以上工作,中心还组建了游泳队和柔力球队,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吴润玲说,由于社会的转型,残疾人未能和社会同步发展,普遍吃低保,因病至贫的也不在少数,比以前面临更大的家庭和精神压力。体育锻炼不只能帮助身体康复,还能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缓解心理压力,也便于中心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中心还希望举办自己的通讯,向会员和其他读者发放,希望能得到资金支持。目前中心接受了台湾明爱资助的5000欧元作为运作费用。
汇天羽信息中心2003年8月在北京西城区工商注册,是为残疾人士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现有三位专职人员。其前身是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付涛)
联系:吴润玲
010-66176328
13691158605
wurunling@yahoo.com.cn
四川圣爱基金会
日前,一所专门为藏族孤残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的福利特殊学校将在四川最西部的甘孜州理塘县破土动工。理塘作为东藏省会,薇语康南藏族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游牧部落在此生活。该校成立后,招收0-16岁的残障孩子,服务范围将辐射整个康南地区周边17个县城。
发起方四川圣爱基金会理事长孟长寿说,理塘人口总数5万多,95%是藏族,全县约有采集人2085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孤儿和残障弱智儿童有258人左右(包括24名孤儿),无一人入学。甘孜州至今没有一所专业的特殊教育机构和聋儿语训机构。
经过三年努力,四川圣爱基金会在2004年6月和美国以斯帖儿童基金会双方派遣代表到当地实地考察后当成协议,由后者投资修建这所学校并提供教学经费、教师工资、学生生活补贴等。孟长寿介绍,该校将按照特殊教育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育和单元化教育,分别设立聋儿语训和特殊教育部。第一期工程预计征地50亩,校舍完全是藏式风格,预计明年5-10月完工投入使用,以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扩建。教学管理上圣爱基金会将在理塘地区招收具有特殊教育培训,选派具有特教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学校到理塘援助工作。学校性质属于社会力量办学,设校董事会负责捐赠资金的使用,并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目前,圣爱基金会已向理塘县民政局提交建校申请,并得到批复认可。孟长寿说,理塘县县长以及民政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
圣爱基金会创办于1993年,总部设在四川成都市,主要工作是为重度脑瘫、自闭症、多重残障以及重度弱智者提供特殊教育和社区康复服务,并提供师资培训、家长培训、以及相关的咨询服务。基金会目前除了以“四川圣爱特殊教育培训中心”作为教学实验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外,还在云南省德钦县霞若乡创办了“云南省德钦县霞若圣爱福利特殊学校”,招收16名僳族和藏族孤残儿童入学。
目前成都的培训中心有大学学历的特殊教师23名,中专2名,全部具有教师证书。
联系:孟长寿
028-87379043
holylove@mail.sc.cninfo.net
社会服务
联众力社会服务团队(People Link)
“望文生义”,“联众力”意指“联结民众的力量。” 致力于中国社会服务和福利领域发展的联众力社会服务团队甫一成立,就定位为居于国际NGO/基金会、国内外企业与中国本土NGO之间提供技术性指导、培训和中介性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
联众力认为,目前大陆社会服务与福利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本土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但是它们大多实践经验丰富而专业基础缺乏。与此同时,国际NGO/基金会则通常以短期内注入资金或技术等比较便捷的操作方式进入大陆,但是限于对大陆相关领域的需求了解不多,且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或者没有精力亲自进行操作,而影响了项目的长期效果。至于企业方面,尽管产生了通过在社会服务领域支持NGO发展而提升自己形象的需要,目前却局限于仅与有官方背景的大型NGO合作,视线远不及更有需求的草根NGO,这就需要中间组织居中连接。而在社工专业社会认知领域,尽管社工教育发展迅速,但一方面校方本身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社工教育在总体上出现了理论和实践层面脱节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社工作为专业技能的认知程度尚处于萌芽阶段,社会接纳程度较低,造成社工专业毕业生“有行无市”,无法在社区或相关机构找到合适的岗位。
基于上述问题,联众力将机构的服务范围明确定位于项目/服务设计、技术支持和评估;专业的培训、工作坊及讲座;“企业社会责任”顾问咨询;“非营利组织”顾问咨询及专业社会工作学生督导方面。
目前,联众力的三人组合团队在拥有本土经验的同时兼具国际视角。创办人裴丽霓(Jane Pierini)是香港毕业社工,拥有香港和大陆地区社会工作经验,此前曾和孟维娜女士共同创办以社区模式为智障人士服务的北京慧灵,并建立了相应的社会网络。另一位员工是香港专职社工周佩仪,她具备在香港专业社区服务组织工作的经历,并且擅长志愿者资源管理。第三位成员陈琳琳是中华女子学院社工系的毕业生,有志于走社工专业道路,成为专业的本土型社工。这些都是联众力试图突破国际和本土组织之间存在的“合作鸿沟”的优势。
如上所述,就中国大陆社会服务领域的发展情况而言,联众力似乎找到了一个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要的特定“市场”。
自2003年10月成立后,联众力进入了试运营阶段。
2003年11月,海淀区残联康复部聘请联众力作顾问开展了“启程”社区智障人士拓展项目,目的在于帮助社区动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建立为智障人士服务的社区型工作系统。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三个社区开展了此项目。活动过程中,联众力除了组织社区智障人士学习手工制作外,还向社区灌输社区融合、沟通的理念,同时,亦试图用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方式去影响带动残联、街道等政府系统的组织,从中获得了与GONGO打交道的经验。但是项目结束后联众力发现,由于政府行政工作方式的特点与限制,活动最终效果和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就此在做项目评估和总结的时候,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方法。
2004年4月,联众力在中国红十字会房山儿童康复中心――一家由当地医院和意大利一家NGO合作建立的专门服务于脑瘫儿童的机构举办了新员工社区康复知识讲座,并为其具体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了咨询。
2004年5月开始,联众力与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民间组织能力开发项目建立了联系,就其扶持的几家中国大陆非政府组织开展具体合作。在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方面,联众力主要提供“如何改善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的咨询意见;而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和武汉大学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方面,联众力则集中在志愿者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上。在这一类的合作中,联众力强调一方面是协助本土NGO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合作更好的了解本土NGO的需求,然后把同类培训与指导拓展到更多的本土NGO当中。
在社工学生专业督导方面,自2004年3月起,联众力先后为中华女子学院、香港大学、北京城市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提供了不同年级和学历程度学生的实习督导。联众力不仅在督导内容上做到促进学生的个人与专业成长,亦针对大陆院校社工专业实习督导工作经验欠缺的实际情况,在督导系统及工作方法上与大陆院校的社工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以期促进大陆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发展。不仅如此,针对学生实习地点、机构的选择,联众力方面也借助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推荐学生到不同的草根NGO组织里做实习,拓宽了院校方面学生实习的视角与领域,为日后社工专业学生更多进入NGO领域工作打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目前,由于民政方面道路不通,联众力正准备进行非政府组织的工商注册,并有意在机构治理结构、权力透明和问责、内部决策机制等方面为工商注册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做出有意义的探索。与此同时,为解决创始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联众力正在向基金会等资助机构进行筹款,但是部分的资金则来源于服务的收费。(付涛)
联系:010-6206 2348
6237 7894
link_beijing@yahoo.co.uk
环 保
绿色网络联盟(绿网)
前不久,“北京动物园酝酿搬迁”一事被包括《南方周末》、《瞭望周刊》等在内的北京各大小媒体追踪报道;一些民间环保组织、法律人士、学者、动物园职工、中小学生、人大代表纷纷奔走呼吁,不遗余力地进行着一场“保卫北京动物园”的努力……激起这样一连串公共舆论与关注“水花”的“小石块”就有“绿网”的网站。
“绿网”的诞生是在1999年12月一群在主流网络社区里相识的网友决定建设真正属于网友的、平民化的环保网络社区。设计网页、收集信息、组织活动的都是志愿者,大家拿出时间和精力为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出力。
作为一个新生的志愿者组织,在成立三年后的2002年底,绿网的核心成员提出了机构内部自我评估的需求,在发展方向、组织结构、决策机制等方面对过去的做法提出反思和建设意见。在上海热爱家园和香港社区伙伴的咨询和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评估访谈和讨论,大家在整体发展方向上达成共识。在评估前绿网的使命是做环境教育,但不够具体;评估后重新界定并明确的使命宗旨是致力于通过网络等多种互动手段传播环境信息,达到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高素质志愿者的目的。在组织结构方面,过去是一群志愿者松散的组合,评估后,第一届成员大会选举出6人组成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1名专职总协调人和5名志愿者构成,负责日常工作决策、管理;协调各方关系。由于考虑到绿网目前还不够成熟,能力有限,不适于建立过于庞大、复杂的组织机构,因此尚未成立理事会,理事会职能暂时由协调小组完成。
绿网的论坛项目欲通过大型开放式讲座、小型分享交流以及网站、通讯等出版物的渠道达到传播环境信息;调动并触动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年反思社会问题,并施以实际行动;引导志愿者广泛参与各类志愿行动,交流经验;搭建一个志愿者信息平台,促进志愿精神的培育。绿网在2003年中已尝试举办了三次较大型的开放式“绿网真论坛”系列科普讲座和交流活动,每次参加的公众都在100人左右。绿网注意尽可能与其它NGO合作,抓敏感话题,并且每次都邀请媒体参加。“电子垃圾猛于虎”就是与绿色和平及自然之友合作举办的;另两场讲座分别是“世界猿猴漫谈”与“观鸟胜于关鸟”,同样吸引了相当多的公众参与。绿网在这个系列活动的协调和组织中主要充当服务者,低调处理自己的出现。据了解,今年“绿网真论坛”活动可能将要更名,并做些调整,内容将与发展教育相关,目前项目还在申请中。
由于绿网成员的自身特点,我们不难看到绿网的网络技术优势――绿网能够为其它草根NGO组织提供很好的网络技术服务。他们目前正在申请支持草根组织建设网站的项目,并且已经开始尝试支持有建立网站急需的草根组织。比如,他们已经帮助制作了“零排废”网,也在和一家新的动物福利组织谈具体的网站制作需求。在绿网自己的网站建设方面,他们不断充实信息中心;并与其它环境NGO达成协议,制作环境科普知识信息库,为广大网友及时提供活动信息;还就某一环境问题制作网络专题,让读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
绿网虽是环保组织,但网站上讨论的内容已远远超过这个范围,很多都是从社会公义的角度倡导简朴生活,重新认识农民、民工等弱势群体;现在绿网也计划在城市与农村间架一座桥梁,推广可持续农耕的理念,包含了几层含义:环保、建立信任机制、让城市人重新认识土地、农村、农民、农业,等等。
据介绍,绿网在今后打算以更开放的姿态,支持更多有愿望从事公益事业、又有很具体想法的人,借助绿网资源做实事,并培养、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社会中能够积极反思并对周围人产生影响的组织。(高雪松)
联系:沈旭
010-86543994
office@green-web.org
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
7月17日,中国第一个民间公益性的再生纸兑换专柜――恒基公益柜台,在北京恒基中心正式启动。公益柜台由北京市延庆县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简称绿十字)、 联合国教科文EPD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联合北京可持续发展协会、北京金色啄木鸟节能环保中心、恒基中心、利乐中国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再生纸的兑换,实现“分类―回收―再生―资源”的循环,推动“意识―习惯―文明”的形成。
在公益柜台上陈列着用再生纸制作的作业本、铅笔、画册,甚至还有用废旧物资制作的工艺品。志愿者介绍,柜台的物品不对外销售,只接受兑换。顾客可以用一定数量的废旧报纸杂志兑换柜台上的再生物品。绿十字以这种方式倡导“家庭、办公室和校园里的植树造林”的环保行为。绿十字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代表一种新的消费理念,一种方便可行的造林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和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公益柜台,还可以为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搭建平台,向需要帮助的公益组织输送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一个参与的渠道。
启动仪式上,几家发起单位和环境NGO人士、志愿者、媒体记者共同参加了系列宣传活动并观看文艺表演。两位环保公益歌手以及北京绿色演义文化中心公益艺术团少年部的同学们演唱了环保歌曲。民间环保活动人士叶榄现场书写“公益柜台绿色希望”。由于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在列车上宣传环保,不久前刚刚被团中央选为2004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之一。
绿十字发起人孙君说,公益柜台的创意是要让以前停留在“阳春白雪”层面的环保宣传“走进生活”,进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孙君是一位著名画家,在发起成立绿十字之前,曾代表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在延庆堆臼石村推动生态环保建设,引入民俗旅游,倡导绿色生活。
孙君介绍,公益柜台将把50%的利润捐赠给绿十字用于公益活动。为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公益柜台的发起者聘用一家审计事务所,每年对收入情况加以审计,并将财务报告和审计结果在网上公开。
绿十字成立于2002年12月,并于2004年6月在延庆县民政局正式注册。取名借鉴红十字关爱人类含义,意为关爱自然,旨在以实践的方式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法则。
除公益柜台,绿十字还在湖北襄樊市谷城县五山镇,和村委会、镇政府共同实施“五山模式”,进行生态村建设试点。同时,还可能和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合作,在河北定州翟城村进行农村生态建设试点。(付涛)
联系: 孙光玥/荣尊堂
010-64429281/86351578
bjlszngo@126.com
绿眼睛环境文化中心
自2000年,一个就读高中的学生方明和在家乡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成立“绿眼睛”,至今这个社团已经在温州市和福建部分地区拥有2100多名成员,并成立了六个中心(温州、瑞安、苍南、平阳、龙港和福建的福鼎)和八个办公室。除了在当地注册之外,2004年6月他们还在温州市民政局注册,环保局为其业务主管单位。
绿眼睛在成立之初,就与珍-古道尔研究会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作为“根与芽”在浙江的授权单位,他们主要在当地的大中小学生中开展课外环境教育和素质培养,在校园里推广绿色文化的理念,并传递到每个家庭和社区。如在学校开展废纸回收项目,号召使用再生纸等。同时,绿眼睛成员还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晚会和爱鸟周活动及自行车环保宣传队。
除了直接的宣传,组织成员和志愿者在公园、社区清洁环境也是他们的一个固定项目。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清扫,主要还是通过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的理念,给公众生动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懂得保护环境需从我做起。
目前,绿眼睛的另一个主要工作是针对当地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开展反盗猎,并在社会上积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并救助过300多只野生动物。方本人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劝阻人们不要捕杀野生动物,跟踪不法分子并为林业等执法部门提供线索。一个租用来的废弃仓库是流浪和遗弃小动物的家,目前已经有39条小狗曾生活在苍南的这个动物避难所,有些已经被领养。因为绿眼睛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村民也会主动把发现的野生动物和流浪宠物送过来并提供动物信息。“目前动物福利项目很重要,要向市民宣传保护家养小动物的一些常识,方最近也在北京参加各种培训”。绿眼睛的一位全职工作人员黄小桃说。
这个完全由年轻人组成的社团越来越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今年温州市区办公室的开设,就是得到了当地团市委的支持,并提供免费的办公地点。与苍南县政府的合作也很愉快,开办苍南县生态晚会、去学校征集节目,用易拉罐等做成环保服装等活动都得到大力支持,同样的社区晚会在瓯海区也得到了环保局的协助。
学生和学生家长也逐渐了解了绿眼睛的活动,已经加入绿眼睛一年半的高三学生尤伟说他的同学有70-80%都参加了绿眼睛,家里也很支持,会经常带些办公用品等东西给办公室。
目前,这个组织有6名专职工作人员,会员每年的会费为25元,每月出版的绿眼睛报纸,定期发布环保知识和会员活动情况。
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曾在2001年荣获福特汽车环保奖优秀青少年项目奖及2003年的“地球奖”。今年6月份,苍南县环保局捐赠的全国首辆县级(中国第六辆)环保教学车“海鸥车”已经开动,开始了绿眼睛的新旅程。(蔡凌平)
联系人:方明和/黄小桃
0577-64759864
greeneyes.cn@126.com
www.greeneyes.cn
组 织 更 新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
地址:100036北京阜成路北京印象丰裕写字楼A座198室
电话:010-88114625
传真:010-88114683
乐施会北京项目办公室
地址:100020 北京朝阳区吉庆里小区10号楼蓝筹名座B座1单元301室
电话:010-65512635,65512636
传真:010-65511121
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北里农民日报社515
电话/传真:010-85848713
电子邮件:cccfchina@sohu.com
天下溪教育研究所
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成府路35号北陆药业大厦319室
电话/传真:86-010-62631162
电子邮件:office@brooks.ngo.cn
网址:www.brooks.ngo.cn
江苏绿色之友
地址:210018南京四牌楼61号同创大厦北四楼或南京北门桥路2号1栋2303(项目办)
电话:025-8472 3697,
传真:025-8472 3648
网址:www.jshj.org
绿色大学生论坛
地址:北京市静淑东里8门301室
电话:010-86876953
电子邮件:china-gsf@hotmail.com
网址:www.gsfchina.org
三川发展促进会
地址: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9号新华锦绣城3号楼111室
电话/传真:0971-4390669
电子邮件:sanchuan_369@yahoo.com
负责人:朱永忠
地址:810801 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三川文化中心(官亭办公室)
电话/传真:0972-8595259
负责人: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