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美国地球之友发布了名为《绿色变革:中国银行业的环境政策与实践》的报告。2007 年 5 月,银行监察组织和地球之友(美国)联合发布了有关中国银行业环境责任状况的第一份国际调查报告《走向绿色刻不容缓》。
2008年的报告介绍过去18个月中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2007年至2008年,中资银行报告了创纪录的增长和赢利,但不幸的是,和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一样,这一增长是伴随着国内外沉重的环境代价获得的。中国政府发布的可持续金融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对这些问题的环境后果的尝试。
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中国环境保护部(环保部)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标志着应对环境 恶化的一种全新方法,并且事实证明这是当前在中国鼓励和影响可持续金融的最有利因素。中国的第一项绿色金融政策是规范银行贷款的“绿色信贷”政策(2007年7月)。目前,绿色信贷政策适用范围有限,银行仅被禁止向一个全国性“信贷黑名单”上的38家公司提供贷款。此外,还没有办法让银行在日益增多的海外交易中执行该政策。不过,该政策已通过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些附加政策和工具、国际性银行推动的绿色倡议以及中国NGO的倡导而得到了加强。这一合力劝阻了一些银行贷款给“两高”(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并促进了为更环境友好的替代项目融资。
中资银行通常试图通过建立内部计划和程序来遵循政府的绿色金融法规。几家银行现在推动能效贷款,并减少贷款给“两高”行业。数家银行已成为或正考虑采纳国际标准和规范。虽然这些国内国际规范依法合规的努力很重要,但很少有银行更深入一步,制定并公布了自己的环境指导方针。也很少有银行提供了它们是否或如何把环境标准纳入风险评估和贷款程序的详细信息。与它们的国际同行一样,中资银行对实际融资活动,尤其是有关个别交易,仅提供极少而模糊的信息。但是,公开的报告表明,中资银行仍在继续为环境敏感项目和活动融资。最终,衡量一家银行可持续性的真正指标是其交易在国内外实地造成的影响。
本报告发现中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包括建立了有影响力的法规和银行内部合规机制,也出现了一些公开报告。最好的情形是,银行进一步建立了可增强贷款组合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或采纳了国际最佳实践。但总体而言,中资银行仍然落后于它们的国际同行,尤其是在发展全面的环境和社会管理系统和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
为了在中资银行深入推行可持续金融,中央政府应当鼓励它们发展自己的风险导向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免无意中限制了银行对于环境金融实践(即一个“框内打钩”的程序)的作用和潜力的理解。此外,随着中资银行的投资扩张到海外,中央政府应当制定如何在国际范围内应用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议方案。最后,中国的NGO可为银行提供有关借款公司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重要观点和有价值的实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