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公益组织领导人培训计划”于月前在香港落幕。此次培训是由壹基金与老牛基金会合作创立的壹基金香港NPO培训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期,同时也是壹基金典范工程香港培训计划的启动活动。老牛基金会作为壹基金的公益合作伙伴,全额支持了本次培训的费用。参加本次培训的主要是壹基金典范工程、潜力典范获选机构的领导人、核心人员以及一些基金会、媒体人士。培训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4月25日至5月20日于香港德鲁克学院;2010年5月31日至6月27日于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
香港德鲁克学院的培训课程围绕“社会企业”各个方面展开,旨在让公益机构的领导人们更加系统地认识社会企业,并能在实际工作和服务中运用社会企业的方法,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和工作效率。课程内容涵盖MBTI性格分析、NFTE创业课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社会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授课老师均是在德鲁克管理学院授课多年的资深讲师,同时更是在公益创业领域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先行者。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2010公民社会访问学人计划”内容包括公民社会与社会创新、NGO的领导与治理、香港政治与经济概况、明智捐赠等方面。让我们记住这些可敬的老师,他们是:黎振满先生、黄伟明先生、梁锐光先生、杜根焕先生、何慧仪女士、李志刚先生、陈健民先生、庄陈有先生、马岳先生、温丽友女士等。
在港期间,我们探访了银杏馆、社联社企中心、长者安居服务协会、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乐施会互动教育中心、圣雅各福群会、香港电台、湿地公园、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以及沙田区、元朗区社区等地。通过实地的参观,对香港的公益机构、社会企业以及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看解决相同问题的不同方式。
我们的自由天空(简称OFS,www.ourfreesky.org,注册机构:北京桃李天教育咨询中心)作为国内教育类民间组织,于2009年10月31日获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壹基金•腾讯潜力典范”称号。缘此OFS的两位工作人员有幸参与了此次学习和培训(秋季将还会有两位OFS同事参加后续学习),收获良多。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此次又是一个颇为难得的机会。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从事公益的人,大概有三种情况:有能力没有热情的,有热情没有能力,既有热情又有能力的人。我就属于典型的图有热情的人,而且还是半路出家,对于公益组织的管理,整个公益行业,细分教育领域都知之甚少。所以,自己对号入座:困而知之者。只有自己更专业、管理能力相应提高,才能应对机构甚至最低自身发展和成长。内因和外因共通促成了这次学习。这也是从事公益以来第一次参与这么专业、系统的学习,而且一学习就是这么久。跟同学们开玩笑说,这是我从事OFS近几年来最长也是仅有的一次“假期”。
香港德鲁克学院位于港澳码头附近的上环,算是香港繁华的地段。德鲁克学院的老师们,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一些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给大家交代清楚确实不容易。我们住在半山的罗便臣道——后来去了中文大学,看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的自述《潮平岸阔》才知道,原来70年代初期,他和家人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看来我们走过的很多小巷都有很多自己未曾知晓的故事。每天早上我们沿半山扶梯走到中环附近,吃过早点,到教室差不多9点正好上课时间。中午一个小时左右的吃饭时间,晚上有时候上课到7、8点。德鲁克说,管理的三层境界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然后再管理好他人,最后才是管理好组织。那么,在学习期间,学以致用,首先要管理好自己配合老师接收每天大信息量的课程。然后尽量消化,现在看来很多知识现在都在慢慢发酵,有的已经在潜移默化的用在了自己的工作当中,也确信对OFS的影响也慢慢在显现。每天我们穿过繁华,香港的经济就在我们的脚步中悄悄的向前发展着,沉浸在自己和德鲁克的管理中间,完全没有感觉到学习任务的繁重,还希望老师讲的更多。
我们现在都在此岸,一直都在实践、学习中感悟怎么样到达彼岸?方式和方法?也许有一天我们到达彼岸的时候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抵达香港中文大学的第一天,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健民教授给每位同学的一封信里写道:我希望你能够留一天的时间给你自己,关掉手机、不看电邮,只是在校园或者吐露港边散步,希望宁静能给你清明的视野,确定自己的方向。来到大学,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居然自由到没有围墙,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乘坐校车。很难想象北京大学连出入都需要查验身份证。大学坐落在新界沙田吐露港边上的一个山谷里,也是目前我所到过的最美丽和宁静的大学。人在孤独和宁静中才会深刻反思,才会感悟如何通向彼岸。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心灵。生活中有的人背负着名利奔走,疏于了路途的风景,有的人却回归自然,飘逸而行。大学跟大自然结合的非常完美,完全隐匿在大山里。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也。然后,得空时候就去大学的图书馆。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些烦恼的事情也抛掷脑后去了。陈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还安排了跟每位同学约谈,我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公益、OFS,还包括我的个人发展规划。谢谢他对OFS和我个人的帮助和鼓励!
德鲁克学院的满灌和中文大学的宁静首先让我做到的是自我检查,在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同时还发现,20多位同学里,要不就是40多的大哥级别,要不就是20出头的小妹妹。30至40的还真没有几位,很担心我们这些年轻辈的在公益这条路上有多少人还能前行多久。除了课堂、老师之外,学到最多的就是这些同学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不少都从事这个行业10多年了,而且在自己的领域都名声雀起。赤峰市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霍大哥的理智,四川省仪陇乡村发展协会李大哥的聪睿,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吴大姐的关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窦大哥更是经验丰富,涉猎广泛,每个话题都能滔滔不绝。大学的陈老师说,类似的学习,老师说了什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同学说了什么。在同窗的日子里,大家从来自不同领域的同学讲述的案例中,学习到了不少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给了我以及OFS很多启发。可以说,他们是同学,更是“良师益友”。所以壹基金和老牛基金会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给国内这么多优秀的公益组织能如此长时间深入的沟通和互相学习,真是一件难得又值得庆幸的事。老牛基金会的娜仁在一次同学间的沙龙表示,她会尽己之力推进民间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会积极倡导推进公益组织从业人员俱乐部的想法,并将给基金会理事会提交一份相信的提案。
在港期间,美丽的维多利亚港,现代的湾仔,热闹的庙街,宁静的吐露港,生机盎然的湿地公园,历史悠久的元朗屏山邓氏宗祠,都将成为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感谢壹基金和老牛基金会,感谢德鲁克学院,感谢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感谢所有去探访的机构,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壹基金华北区运营总监暨典范工程的负责人何超女士以及她的工作团队从去年开始就对整个学习和访问的精心策划,给大家创造了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及周到的安排,向他们致敬!
学习要结束的时候,对我们探访过的一些机构(包括NGO、社会企业、研究学者、媒体等)就此次香港的学习和访问活动进行了随机采访,我的问题包括:1)类似的学习或者交流对于国内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冲击?2)公益的核心价值是什么?3)NGO从业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4)在香港,媒体公益性是如何体现的?得到的回应分享部分如下:
Ø 新生精神康复会前任行政总裁温丽友女士 (太平绅士):觉得类似的学习或者交流对于国内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为香港有四十年公益事务发展历史。同时中国 NGO要定位清楚, 从实施工作得到政府信任。认为公益的核心价值是:透过公益事业协肋弱势团体自力更生, 令他们活得有价值与尊严。并分享了她的公益心得:首先是对人服务有兴趣, 懂得与人沟通并能上下同心,目标一致,面对困难而订下解决万案。身心力行, 以己作榜样。从事公益的人应具备的素质是有爱心,承担责任,而工作技巧是可以学习的。
Ø 长者安居服务协会顾问李岳洺先生认为:更多不同的交流对于国内或香港都是很好的事情。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着当地文化、经验、知识的着眼点而忽略了某些事情,透过这些交流令这些忽略被唤起和思考, 而对已有的增新补足也令本身的知识经验更为丰富。正如读万卷不如行万里路, 所见所闻对原来事物的反思及融会贯通都会带出很正面的帮助。从历史上看, 每个地方都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有不同的发展和进程。而从细微来看, 也正是当时的人们所作出的持续努力慢慢导致出的情况, 即是每个人对于事件的发展都有着无可分割的部份, 只要当代的人们对它的发展是持续支持, 即使进展缓慢但仍会稳步向前。希望人们会有更好的生活是人最不同的地方, 也应是我们所关心的。面对不同的困难, 作为从业员最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 热诚和坚持, 比其它的工作所要的更多。
Ø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吴逢时教授:类似的学习或者交流至少是提高了NGO之间的了解,为彼此联系和相互支持提供了可能。教育NGO在国内并不是很活跃的原因跟教育体系有些关系。49年以后的中国迈入现代化的国家建设,所以民间私学的传统慢慢就丢失了,民间的自发的结社和公益活动都是90年代以后才慢慢复苏,所以不只是教育NGO的原因,而是整个NGO部门都不活跃。教育同环境等部门比较,又相对比较中央集中,这在每个国家都相似,所以可能NGO起步也慢一些。但是,也不是特别不活跃。人类学、社会学中的“参与式研究”,以及研究整个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强调把被服务对象放在跟自己同等的认知地位,而不是先入为主。强调倾听,而不是一味的介入;强调启发及反思,而不是灌输。公益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唯一的:比如为人为己,快乐公益;做市场、政府不愿意、不能够、没办法做的。
Ø 香港电台高级编导林嘉瑜女士:香港的媒体积极参公益事务, 历史由来已久。一般最为人熟悉的例子:无线电视台为东华三院举行“欢乐满东华”筹款晚会,透过电视台制作节目,为NGO筹建经费;也有媒体与合办活动,例如:商业电台的“饥馑三十”,市民向电台报名参加,身体力行绝食三十小时,体验饥饿的滋味,也为宣明会筹款。香港媒体长期以来都是公益机构与市民之间的桥梁。香港的公益机构很多,扮演了协助政府的角色。社会问题很多,政府很有能力,但始终有不到位的地方, 所以,,照顾弱势社群的责任不能全由政府负担。香港的公益机构为市民提供服务,协助政府处理民生问题,有机构向政府申请拨款,按政府的要求提供服务;也有机构自行筹款,为认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服务。这是香港政府乐见,也是广大市民乐见。
土雪
201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