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五年福建平民教育的苦与甜

 

 

2012年12月28日,厦门国仁社区大学举行了5周年庆典活动,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农村社区志愿者等汇聚厦门一起探讨和总结了这几年来在福建展开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借鉴了台湾十多年来发展“社区大学”的经验。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温铁军教授也千里迢迢赶到了厦门,发表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平民教育与社会建设”的主题演讲,并与福建农林大学达成了合作创办“海峡乡村建设学院”的意向,为福建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助推了一把力。

 

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是当时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采取了一条温和改良性试验道路。旨在从乡土经济、卫生健康、文化教育和基层治理等几个方面入手,焕发中国乡村的生命力。以温铁军教授为代表的乡建志愿者从2007年就着手推动福建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工作。2007年11月在厦门工业区设立了服务于工人及工人子弟的国仁社区大学。随后到2010年,由温铁军教授牵头的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正荣公益基金(会)合作举办农村社区大学,推广平民教育理念。2012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爱故乡计划,目前为止在闽赣两省共开设了6处的实验基地,包含:福建培田社区大学、厦门国仁社区大学、福州金山社区大学、莆田汀塘社区大学、江西大湖社区大学和故乡农园。

 

爱故乡计划是倡导推行本土经验,保存、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以多样化的方式和渠道不断探索、试验爱故乡的道路与方法,培养乡村和社区建设的多种人才,关爱留在和离开故土的父老乡亲,让我们理想中的原乡,在我们珍爱的土地上重现。

 

中国的农民分布主要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农村,另一个就是城市的工业区和建筑工地上。5年来志愿者们以城乡社区公共图书室为基础,通过文艺的形式组织城乡社区的居民进行学习,从而使社区里的农民或工人们除了通过劳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之外,更能享受到文化教育带来的乐趣,达到精神需求的满足。但5年来,在福建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资金的压力、年轻志愿者长期投身农村的寂寞、农村环境的恶化以及农民对教育的“不渴望”都容易导致志愿者们“灰心失望”。在总结福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5年发展路程的论坛上,看到了5年来志愿者们在开启民力、启迪民智上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动员城乡社区居民参与性都有显著的成效。各社区大学纷纷组织了文艺队和合唱团,对接社会资源开展各式的知识讲座,莆田汀塘村在社区大学的引导下村民代表还自发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协会以此来推动村民协商和解决参与公共事务。

 

现代化的知识教育在扩大普通民众的视野的同时却也在逐渐剪断民众们对土地和自然的连接。多年来,经过志愿者们对三农问题的反思与现代化教育的反思,为怎么样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又能搭建自然教育的平台探索出社区互助农业模式(CSA)和社区互助教育模式(CSE)。31日上午,温铁军教授特意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在福建的重要的实践基地—闽侯荆溪镇关中村的故乡农园。故乡农园是结合城市居民乡土教育、保护乡土生态环境和探索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践平台。温铁军教授还走访了故乡农园所在的关中村,与村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五年福建平民教育的苦与甜  福建  福建词条  平民  平民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公益

 未来领袖:农民工子弟

未来的公公婆婆,未来的岳父岳母,请您关注一下农民工子弟 “卢美美事件”,媒体关注了很多关键词,比如华商会、希望工程、10%管理费、富二代、慈善事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