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之际,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天使行动基金,与来自全国的二十多位中学生开展了一场纸上的创意之旅。
“追逐设计的原点”
“我想提出一个应当被关注却又被忽略的问题。最初我们认为大地是方形的,日常生活我们住在方形的建筑,走进方形的入口和电梯,使用着方形的桌子、椅子、电脑和键盘,书写着方形的纸张,装在方形的信封里,上面贴着方形的邮票。我们透过方形的窗口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们得到的影像也是方形的。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方形的东西?而事实上大自然里方形形态的物体却非常少。”“此外,我们同时在大量地使用圆形,像盘子、杯子、电子设备的圆孔。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圆形的东西?”原研哉先生在简短讲解“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二零一一中国展”部分作品后,抛出了平常得乃至奇怪的问题。看见学生们捧着脸思索,原研哉解释说:“以我观察认为,很可能由于人类自身的身体结构,在开拓世界时因为身体的结构而自然形成的形态。我们有平齐的双眼、双手和双腿,直立行走时身体与大地的夹角也成90度,因而很容易产生方形的结构。而圆形的东西,跟人类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圆形物在最开始产生时,不是通过圆周计算、数理的方式得到的,而是通过石器不读旋转得到自己渴望的新工具。圆形最初是基于人类双手使用工具所产生的。”原先生平时强调的,设计不单单是创造一件物体,更是讲述一件事情。他主张回归到设计的原点,或许就在此吧。
“印象里的鸡和想象出的鸡”
客观事物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我们再把它叙述出来,却会呈现出多样的面貌。把这些“片段式”的影像综合起来,才更接近或更超越事物本身。基于这点,原老师别开生面地让学生们用画画的方式,五分钟内画出日常生活中的鸡,尽可能地充满纸张,并不允许窥看周围,需独立完成。待学生完成后,原老师把纸张铺在地上让学生们讲解。一学生把KFC的大鸡腿“端”了上来,说:“城市里的日常生活很少看见鸡的形象,反而产品化后的鸡腿常常接触。”更有学生画了只鸡蛋在禾草上,原老师疑惑问:“鸡呢?”学生嬉笑回答:“在鸡蛋里呀!”顷刻间,哄笑一堂。
接着原老师又让大家创造动漫形象的鸡,同样画在纸上,却主张大家与身旁的同学沟通交流,三十分钟内绘制完成。因形式的改变和开放,鸡的形象变得异常丰富,有正骑着单车在卖鸡蛋的鸡;有被广告牌挡住只留下一排鸡脚的鸡;有表情或痛苦或享受或忧郁的鸡……原老师把各种各样的“鸡”一一拍下,录入电脑,结合在日本武藏野大学的教学成果,给学生们解读设计背后的行为。
“先在脑海里想象鸡的形象,接着把想象图像化,继而把鸡的图像符号化,抽取出鸡的关键特征”,在工作坊的尾声,原老师拿出自己的手稿边写着“image—icon—symbol—application”边解释说。“举个例子,当我们要设计一个咖啡杯时,把提炼出的鸡的特征适当地应用在咖啡杯上。可以把鸡冠图形设计在杯把上,以增加手的抓力;也可以把鸡翅膀图形设计在杯身上、鸡嘴和鸡爪分别设计在杯口和杯底下,以增加情感温暖、趣味性等。”创意是一种思维的转换过程,换一个思维角度,看见的风景便不一样。看着从纸张上走出的可操作的创意,学生们点着头尝试理解,原老师也点头微笑,鞠躬宣布此次工作坊结束。
“行动现在,收获未来”
“设计是关乎未来的梦想”,D-Action项目策划人、原研哉多年好友朱锷先生一语道出设计行动的本质。原先生不辞劳苦给中学生开设工作坊,播下美育种子,是因为他执信D-Action项目背后的行动意义。伴随着原研哉设计工作坊的结束、“D-Action青少年创意设计行动”的设计巡展的启动和未来的设计邀请赛,孩子们柔软的心田和无疆界的想象,会迸发出无数的创意和可能性。或许漫长,却因为今天的行动,让设计的未来变得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