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近期,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开展了针对全球著名服装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行动。SRI的员工不但参与了其组织的“无毒才够酷”快闪活动,也根据其翔实的报告撰文《掀去CSR面纱之后》,指出不能仅仅通过企业已有的CSR承诺来判断其是否履责。
与此类似的是,KFC豆浆粉事件等跨国企业失信行为揭露了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与海外履责时采用“双重标准”。《是谁“惯”坏了跨国企业》逐一分析其原因,指出企业自身动力不足只是原因之一。
这两篇文章都指出了一个促使企业履责的方向乃是:消费者应拥有强烈的消费者意识,消费者的理性购买或者对无赖品牌的杯葛才是品牌改变其行为真正的动力来源。与此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使得改变从自愿演变为必须,而NGO和媒体的倡导和监督也将使得供应链责任管理向纵深化迈进。只有在政府、消费者、媒体和NGO的持续推动下,企业在这条履责之路上才能走得更远。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何才能通过CSR报告促进责任实践?《CSR报告是一门科学》一文指出,CSR报告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逻辑链条的起点,也即报告促进企业的透明,透明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责任实践。如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国际组织,如国资委的政府机构,如交易所的市场平台,都如此重视CSR报告,其根本就是基于对这一逻辑链条的认同。
如何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重视社会和环境责任呢?我们认为,关键要点是,企业是否真正监测和记录企业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显而易见,CSR报告是这套社会和环境影响监测记录体系的自然结果。如此的CSR报告才可能是完备、可靠且可信的。(详见开篇所论《CSR报告的真正价值》)
促进企业履责,NGO们能怎么做?2011年7月22-24日,全球消除贫困联盟-中国网络组织(GCAP-中国)与社会资源研究所(SRI)合作举办的“NGO倡导能力建设工作坊”在北京中青记者之家成功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20家机构的近40位NGO同仁及学者,围绕“公益组织的倡导行动——以打工者城市融入为例”的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本期行业研究选择其中两位演讲者的发言,分别就政策分析和具体案例做了梳理。另外,也对工作坊讨论的几个核心议题做了梳理。
本期原创文章(以下文章均可直接点击查看,如无法打开请点击http://www.csrglobal.cn/sri-monthly.jsp?yuekan=201108)
CSR报告背后的真正价值(作者:社会资源研究所)
掀去CSR面 纱之后(作者:陈继艳)
中国农民工问题浅析(作者:卢晖临)
打工妹之家参与推动家政工国际公约制定(编者:王曼)
创造“改变的可能性”——NGO倡导能力建设工作坊侧记(作者:杨旸)
可持续农业与农民合作社--以国仁绿色联盟的尝试为例(作者:李留洋)
顺平县柴各庄合作社的健康农业实验(作者:李留洋)
环境教育的中国模式(作者:张文平)
是谁“惯”坏了跨国企业?(作者:龚健)
制胜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作者:蒋贞蕾)
点击下载本期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