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区参与及行动案例:野草——建立藏式家庭式客栈的生态卫生标准

 

生态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玉龙西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嘎山的腹地,海拔3700米,自然环境优美,行政隶属于康定县贡嘎乡。全村82户人家,412个村民,属全牧区。人们世世代代靠养牦牛、挖草药生活。自2005年开始,部分牧民开始尝试以民居接待游客的方式来增加家庭收入,至今,已有11户牧民提供家庭专门式接待客栈服务,此外,有32户牧民已经放弃养殖业,希望通过接待游客解决部分家庭收入。

 

据成都野草生态社区发展中心(简称野草)在贡嘎山周边社区的初步调查发现,外地旅游者在给当地农户带来一定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在许多优美如画的自然景区和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的高原地区的社区中普遍存在:1)因外来游客带来的快速消费品包装而产生的垃圾问题; 2)因没有污水和粪便处理系统导致水体和河流的污染;3)外来商品消费文化对当地原生态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这些问题,都是贡嘎山周围原始的“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


 

野草“藏式家庭式旅馆的生态卫生标准”应对“生态社区”的环境问题

2010年,野草针对贡嘎山周边社区家庭客栈的环境问题,设计了一个“生态卫生标准”,即建立1)生态旱厕2)污水处理系统3)垃圾分类机制4)文化保护的藏式家庭式博物馆,从四个方面着手应对当地社区由于发展旅游而对环境和当地文化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希望能够逐步引导社区建立真正意义的“生态客栈”和“生态社区”, 并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问题。2010-2011年,野草在玉龙西村先后建立了3户生态客栈示范户,并实施生态卫生标准。


 

野草的“生态卫生标准”的推广及运用面临着是否可持续的问题

虽然示范户已建立了生态卫生标准,但同许多外来项目一样,当地人是否接受并推广,以及生态标准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如果无法做到推广和复制,只有3-4户的生态客栈很难推动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负责人杨正清在项目实施阶段遇到了具体的困难。首先生态卫生标准是一个外来的概念,而当地业主的期望却始终在提高收入上,这样的标准体系很难被当地人认识和推广;其二,项目从外部申请了资金,当地客栈的主人对建立生态旱厕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原理缺乏认识,认为只要外面的人来帮我做好就行了。因而始终需要依靠外部的技术和资源,标准无法实现本土化,更无法复制和推广; 第三,生态卫生标准的建立,没有考虑成本的问题。虽然当地客栈业主有改建客栈的预算,但是生态卫生标准的这套体系没有运用当地的资源,都是野草帮着修的,如果不降低成本,让当地人认识到,这套标准并不需要他们多花钱就都能运用,标准才能真正地被当地接受并加以运用。只有这样,“生态客栈”才能在当地得到推广和复制,才能真正建立有实效的可持续的生态旅游模式。

针对以上的问题,野草在新项目的设计中,制定了三个目标:1)建立一套当地人认可的生态卫生标准; 2)为当地培养技术骨干,并降低成本; 3)由当地人推广和运用生态卫生标准,实现可复制的目标。


 

社区参与,野草从外部“专家”到社区“协作者”角色的转变

在示范项目的实施中,社区参与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召集业主过来开会讨论不是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能调动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为了给村民“灌输”关于生态保护和生态社区的概念,杨正清组织培训和讨论,不过几轮讨论下来,杨正清隐约感到,在示范户“腼腆和不善言辞”的客气背后,还有一层距离。他们也总是说“你帮我们修的厕所很好,生态旅游还希望你帮我们多多宣传。”后来他意识到,在社区开展工作,要明确自己作为“协作者”的角色和位置,就是要结合当地村民对加强宣传的需求点出发,逐步引导村民多参与对生态保护和标准优化方案的讨论,这样既能满足村民的自身需求,又能为社区长远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杨正清逐渐认识到,以前的专家身份,使当地示范户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外来者”,带来的是外来的东西和技术方案,自己不会,也参与不了。转换角色以后,经过协作村民的讨论,示范户自觉地就对生态标准的环境保护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自己优化的建议和方法产生了拥有感。杨正清觉得,从“教育专家”到“协作者”转变的过程,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神奇的变化,现在示范户已经能够自己主动地向新示范户介绍和推广自家的生态卫生标准了。

培养当地技术骨干 (1+1模式)

为了实现生态卫生标准在当地被接受并被推广,就必须培养当地的技术骨干。野草设计了一个“边学边教”的模式,在自己同老示范户讨论生态标准优化方案的同时,采用引导方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于技术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只要懂得了原理,材料都是用当地的,成本自然得以控制,后来新甄选的示范户,杨正清想了一个“1+1”的帮扶模式,老示范户带一个新示范户,建立运用生态标准。这个过程中,技术骨干对于技术的运用有了实施的对象,并且对技术有了荣誉感,这个当年被村里人称为“茅(厕)师傅”的杨正清,如今真在村里带出几个小“茅师傅”来了。

 

启发当地的土方法,激发社区推广“生态标准的”内在推动力

由于藏族文化传统和环境的关系,当地村民对环境的保护和意识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随着同当地业主讨论的深入,杨正清发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生态标准的优化同时,通过当地人的许多土办法,使项目的实施得以受益。厕所的便器变宽了,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改建就可以实现,完全不用外部的材料和技术。垃圾分类机制中,实现了垃圾分类,白色塑料袋压缩,请游客“带走一公斤”的创意。示范户还发现,如果要解决垃圾问题,不是几个示范户行动就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必须将社区都调动起来,必须要有社区行动。于是,示范户同村委会讨论,实施由示范户讨论出来的社区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向当地寺院的喇嘛展示生态厕所和垃圾分类的办法,让寺院支持宣传和推广。


 

“标准的可复制”——让当地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有了当地技术骨干和示范户,就可以让当地的客栈业主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野草激发示范户运用简单易懂的当地语言,解释什么是生态卫生标准。现在,示范户不仅仅能给住在客栈的游客主动介绍家庭博物馆里陈列的藏族传统生活生产工具,同时还会带游客“参观”厕所,讲述生态旱厕的特别之处;在游客走的时候,会献上一个哈达,并请游客带走压缩好的白色塑料袋。周边社区的家庭客栈业主,如果对在这里开展的新鲜事物感兴趣,他们还会被邀请参观这里的自建生态标准,并学习如何修建生态旅馆的方法,这样,他们也逐渐了解这样做可以为贡嘎山带来环境上的保护。野草的项目团队希望,对于这个当地人自己讨论出来的生态卫生标准,如果有外部的推动力鼓励大面积复制,那么不仅玉龙西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社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上,也能为其他的自然保护区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庭式  家庭式词条  藏式  藏式词条  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词条  野草  野草词条  客栈  客栈词条  
公益

 动物保护NGO生存堪忧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因用来源不明的猫咪做实验而陷入了舆论漩涡。据报道,这只“脏兮兮,皮毛板结,散发着异味”的猫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