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年里,全国65个中小学生团队在小天使行动基金的资助和指导下自主创意实施了丰富多样的公益项目,无论是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传承还是同伴互助,老人关怀,孩子们都从身边从小事着手,用他们的爱心、才智和行动改变着他们的社区,进而影响到社会。11月19日,孩子们与支持他们的校长、老师和社会机构汇聚在“第二届中学校长公益论坛”上,围绕“社区服务与青少年发展”的主题,分享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的感悟和经验。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粒种子
在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服务作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日益成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美国、香港等地被纳入正式课程体系,对成年人而言也早已成为习惯。
在大陆,社区服务在教育中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杨文芝副校长谈到现在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知识丰富但缺少社会责任感;锐意创新但过分崇尚自我。尽管如此,孩子们实际上非常希望自主成长实践。正如该校的高中生温馨所说:“其实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一直都在,只是少了迈出一步行动起来的动力。”
而社区服务正是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群体的有效方式。事实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早已肯定了社会参与是儿童应有的权利,也是儿童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国际儿童工作志愿者杨海宇经常问:“儿童是有兴趣的,也是有能力的,我们有没有创造机会呢?”
发芽,需要合适的土壤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学校统一组织社区服务到学生自主自发地服务社区;在大陆,从315学雷锋日统一组织学生做好事到人大附中的“根与芽”学生社团自主创新、自发行动,走近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微笑,这中间也许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转换契机。
2010年4月,在校长的支持下,北京四中爱心社倡议以爱心义跑的形式为西部孩子募款,全校师生冒着大雨在操场累计跑了4562圈,筹得善款17000多元,为宁夏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带去了正规的体育设施和用品,并最终发展为小天使行动基金的同伴互助项目“爱运动”。
除了学校的支持,一些专业社会机构也大力倡导青少年参与社会,并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成为学校教育和真实社会之间的桥梁。2008年,由查尔斯王子创立的雷励进入中国,通过远征和少年营等方式,服务贫困社区,开展环保建设。200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天使行动基金为全国中小学生搭建了A-Action这个支持性平台:学生只要组成3人以上的团队,就可以申报计划,创意实施自己感兴趣的公益项目。
精心培育,为了更美的果实
阳光、雨水,施肥、除虫,每一粒种子若要开花结果,在生长的过程中都需要滋养和保护。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不仅需要学校与社会搭建的平台,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了青少年教育的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也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香港,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学校,都认同“在服务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的志愿服务理念。香港浸信会永隆中学谭日旭校长表示,培训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就等同于训练学生领袖。2004年起,香港青年协会义工网络就与中小学合作推出了服务学习计划,以10次主题学习、2次社会服务、1天嘉许礼的方式推动青少年义工服务。而小天使行动基金除了给予各地A-Action项目学生团队资金支持外,还为每一个团队配备了专业的督导老师,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协助,更会为优秀团队定制成长营等培训、交流和展示等活动。
告诉给他们,他们会忘记;展示给他们,他们也许会记得;让他们参与,他们将终身理解。
参与社区服务让很多青少年发生了转变。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二学生荣幸子2009年加入志愿者协会,当时比较内向,跟陌生人交流都觉得吃力,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发现:“帮助别人不仅能使他人快乐,更能使自己感到快乐,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年后,她已成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一次次的义工活动使我懂得了世界的美好源于每一个人的参与和每一个人的善良。”
威海学生车宇桐的妈妈则特别感谢学校,“能让宇桐这个‘中等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的形式,展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届中学校长公益论坛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天使行动基金和腾讯网联合主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协办。全国各地100多位主管德育的中学校长应邀参加了论坛。会上,来自北京、广西、香港等地的20多个学生团队与校长、教师代表和参会者分享了社区服务案例及他们的感想、收获与经验;儿童发展领域的专家、青年社会行动者和社会机构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小天使行动基金的公益伙伴青少年校园品牌优卡对本次论坛提供了全力支持。
关于小天使行动基金 (www.laafund.org):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2008年成立,致力于搭建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创新、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的平台。
关于A-Action项目: 为中小学生自主创意公益项目,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实践提供支持性平台的资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