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湖北枣阳乡下见闻
落户异乡的我,今年春节回到了离别十年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一个出土九连墩文物的丘陵乡村。在春节期间,我发现家乡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有诸多的惊喜,但也有诸多的担忧。
惊喜一:水泥路面到村庄,小车开到家门口。过去从镇里到村里,唯一的一条乡村公里,是沙石路,年年修,年年坏,经常是下雨遍地泥。如今,平整的乡村公路直通村里。还有汉十高速穿村而过。摩托车在农村基本取代了自行车,许多家庭都有了手扶拖拉机,甚至有一些富裕家庭开上了面包车、小轿车,交通状况大大改善。
惊喜二:饭桌上的新风尚,少见劝酒烂醉人。曾经,过年走亲串友,最怕的是上酒桌。这次回乡,却发现农村人聚餐,少了死命的劝酒,礼节到了即可,春节走了许多乡村和城镇,过去过年随处可见的醉汉却难觅踪影。在酒菜依旧丰盛的基础上,饭桌上城里人经常喝的雪碧、可乐和营养快线奶饮料成了餐桌的饮品主角。
惊喜三:聚会成了信息会,打牌赌博不见了。亲友们聚在一起,很少打牌财博,聚在一起,大多是在交流经商、打工信息。比如,干什么能赚钱,在哪打工,工资多少。通过交流我发现,目前,农村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农闲时间,都在外出打工。并且大多数都在建筑、工程业就业。有技术的大工,每天的工资在160-180元左右,小工在100-120元左右。有许多亲友,冬闲打工一个月,就能挣下3000-5000元。不少常年在外打工的建筑大工,年收入达到近10万元。
惊喜四:乡里城里均有房,生活质量提高了。春节期间,我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农村人,都在镇上或城里有了房产。或通过购买地皮自建,或直接购买了商品房,少则六七万,多则二十万。大多是一层门面或车库,二层或三层自住,室内装修新潮,干净整洁,家中陈设丝毫不亚于大都市家庭。我身边的亲友,只有个别在镇上(城里)没有房产,但也打算这两年买房。许多亲友都是农忙时住在乡下,方便收粮;农闲时住到镇上或城里,打工或经商。农村人纷纷上镇进城,直接带动了小城镇和县城房地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房产停滞截然不同的繁荣景象。也为更多的农民当地打工就业提供了机会。家乡所在的吴店镇,镇区面积已比十年前,扩大了几倍,并出现了许多小高层建筑。一改过去遍地平房的景象。
在春节走亲串友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些许担忧。
担忧一:农村物价攀升。春节期间,许多亲友都表示,过一个年,至少要花好几千元。现在的物价高企,不比大城市低。比如,一斤蒜苔,要7元多;猪肉,一斤14元左右。如果说猪肉贵,是因为农村养猪的少了;那么蒜苔贵,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物以稀为贵”。
担忧二:将来谁来种田。目前,在农村,许多家庭中,除了老太太、妇女和儿童,家里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甚至是还能走得了干得动的七十多岁的老头,也都纷纷相约,年后要出门打工挣钱。庄与庄之间,原来踏得平实光滑的小路,因为走路的人少了,到处长满了荒草。家乡曾经是一个相当闭塞的农村,十年前出门打工,绝对少见。如今,打工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而村里的年轻人,更是衣着新潮,出门多年,早已不谙农事。很难想像,再过十年,还有人会种地,还有人愿意种地吗?
担忧三:森林湖泊减少。记忆中,曾经的儿时,清流潺潺、林木成片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虽然村前的乡村公路边,新栽了许多树木,但村后几个黄土岗上,曾经成片的松树林,早已不见了踪影。到尚住在其他镇的山村亲友家串门,同样发现,山中的森林,不再稠密。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村庄左右的湖泊,有不少面积缩小,一些池塘,更是变成了庄稼地。
担忧四:住城里成了新攀比。农民们之所以纷纷要在镇上(城里)盖房或买房,除了对体面生活的向往,还缘于一种新的攀比:镇上或城里没房,儿子难以娶妻。过去了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新三件(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正在逐步向“城有里房、家里有钱、出行有车”方向发展。
郭昌盛(中国农民工网创办人 http://cnmg.zxq.net )QQ914195792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2号 北京雷力(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