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非公募基金会的兴起对社会意味着什么?其功能仅仅是体现在非公募基金会本身的宗旨上么?如何给非公募基金会做一个合理的功能定位?
表面上看起来非公募基金会包罗万象,而实际上在这背后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主脉。
那么这条主脉是什么呢?
“公共服务”是其中的核心词,但真实的含义绝不仅仅是非公募基金会促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提供。
而更关键的是,在公共服务的提供领域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主体,这就是社会本身!进而,社会因此浮现出来、进入到社会公共空间中。
那么非公募基金会借助于“公共服务”而进入社会空间又将导致一番景象出现呢?
本研究试图通过多个案例来呈现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进入到社会公共空间中的图景,并尝试从宏观视角来深入解读其背后的涵义。
点击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