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动改变生存:从盲人高考看公益政策倡导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在过去一年,盲人领域最重要的政策突破可能就是放开盲人高考了。它的意义不只是给上千万盲人打开了通往普通高校的大门,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也为政策倡导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注意,非样板),给其他公民群体维权提供了良好借鉴。

       不过,这张高考通行证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一路上伴随着鼓励和争议,也与两年盲人日的主题从“促进融合,消除障碍”到“走进盲人,服务盲人”相暗合。作为郑州亿人平前员工,俺有幸见证了这一历程,分享如下,望经验教训能被更多友人记取。

 

背景:尽管中国政府已于2008年签署《残疾人权利公约》,同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也明文规定,“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2012年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重申了上述规定,但长期以来,这些条款只停留在纸面上,盲人高考只能走单招单考的形式,专业也只有按摩和音乐可选。      

       2012年,一山东籍盲人高中毕业生王秋懿申请通过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最终在考前被教育部拒绝,理由是担心高校没有培养能力,无奈她只能选择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少数优秀的盲人考生,通过雅思等考试出国留学,更多的盲人考生,则选择默默的承受现实。

       那么,该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且看一年来王瑞、李金生等人的努力。

 

第一阶段:向教育部申请公开盲人高考信息

       活动简介:2013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来自广东、上海、重庆、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市的8位盲人为了让盲人无障碍地参加普通高考不再是梦想,他们分别通过邮政EMS向教育部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希望教育部公开自2008年至今通过盲文试卷或电子试卷参加了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人数,以及教育部门为确保能够提供盲文试卷和电子试卷所采取的措施。专家称,高考实现无障碍早已立法,如果普通高考存在将视障群体排斥在外的情况,则有违法之嫌。(据《新法制报》)

       策略分析: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倡导行动的利器,也是官民对话的有效渠道。一是成本低,电子邮件申请免费,即便是为留存证据采取书面申请,也只需要付个快递费;二是见效快,受理部门须在15个工作日之内作出答复,即便需要延长答复,也要告知申请人;三是有救济,如申请人对答复不满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还可以大规模使用,如多人向多部门申请,或与行为艺术结合,最终结果可作成一份报告。当然,最好选在某个时间节点,或与热点事件配合,与公共利益相关,这样才能引来公众围观,最终形成合力。

       如盲人高考的信息公开申请,时间选在高考当天,申请人来自多个省份,这种广泛性既使之可以成为全国性新闻,也方便地方媒体找到报道切入点。残障领域的案例还有,去年8月1日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两周年日,7省8人集体申请公开无障碍环境规划及实施,每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去年有残障人士申请公开公务员和教师资格体检标准的制定依据,类似的还有助残日、聋人日、盲人日等节点。

 

第二阶段:盲人节教育部门前行为艺术

       活动简介:2013年10月14日上午,视障人士王瑞在两位志愿者的陪同下,到位于西单的教育部门前上演了行为艺术。志愿者手持一块代表大门的塑料板,门楣上标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字样。王瑞从一旁走向这扇“高考之门”,却因大门紧锁而碰壁。门锁上挂有“不提供盲文试卷”的告知牌。(据《京华时报》)

 

     

       策略分析:6月份申请盲人高考信息的公开,7月份被教育部一句话打发,“本机关不掌握,建议向各省考试机构查询”。无奈,除了继续向各省申请,还要再加点料,来场行为艺术吧。说是行为艺术,但目前在残障领域多是有行为无艺术,只是静态的举举牌,做个姿势,安全起见,完事就撤,有时被称为“快闪”,香港的朋友则把这叫创意行动。

       时间一般选在与主题相合的节点,地点则在相关部门或企业门前,有时也会在广场或地铁上,需要创意,也需要勇气,需要现场效果,但更需要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会提前联系记者。这次行为艺术虽然现场冷清,但事后被京华时报、央视、中新社等媒体报道。此前做过的还有铁道部门前倡议残障人士乘车半价、轮椅人士自带马桶上火车、郑州火车站广场前砸锁等。

 

第三阶段:李金生报名高考一波三折

       活动简介:近日,河南盲人李金生申请报名参加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遭到教育部门拒绝。确山县招办有人称,“就是让你考你能考几分呢。”驻马店市招办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河南省没有盲文试卷,“不让你报名也是对你负责任”。(据新华社)

       策略分析: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人不解,为何让李金生站出来,有些盲人群体也为李金生交的白卷感到丢人,那为什么是李金生呢?其实,倡导工作中最难的,就是找到合适的当事人。

       起初准备报名的本有好几个盲校高中生,但因为当地教育部门的工作做得太出色,这几个学生中途放弃,而李金生从当年的河南自考第一人,到后来争取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和政府部门和媒体记者打交道都颇有经验,注意留存证据,也没有个人顾虑,所以才能争取到报名成功,坚持到最后,成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回头来看,这样的担当,比成绩更重要。不是谁让李金生站出来,而是李金生自己站出来并一直坚挺到最后。

 

第四阶段:为教育部送锦旗和感谢信

       活动简介:今年是视障考生能够无障碍参加普通高考元年。4月8日上午,高三视障学生家长代表来到教育部,将一面写有“盲人高考无障碍,教育平等现通途”的锦旗连同102名残障人士及志愿者联名起草的感谢信送至教育部,以感谢教育部此前决定为2014年参加普通高考的视障考生提供盲文或电子试卷。教育部工作人员收下了锦旗和联名信,并表示会进一步加强对包括视障考生在内的残障群体教育方面的服务工作。(据《中国青年报》)

       策略分析:教育部放开盲人高考的文件3月底便已下发,虽有个别媒体报道,但未引起广泛关注,盲人群体也不了解这一消息,适逢北京联合大学盲生招考,于是我们想到了送锦旗和递交感谢信的方式。虽是权利倡导机构,但我们对给政府送锦旗并不排斥,这也算是官民良性互动,而基于权利视角写就的感谢信,对社群来说是一种学习,对政府来说也是一种督促。

 

第五阶段:李金生参加高考白卷引争议

       事件简介:7日,高考第一天,因为争取盲人高考权而备受关注的河南盲人李金生,走进了位于家乡的考场。李金生是河南确山县人,在驻马店市经营着一家按摩店,今年已经46岁了,双目失明的他,成为全国首个在普通高考中使用盲文试卷答题的人。语文考试时间到了,李金生第一题还没摸完,在答题纸上一题没做,可以说是白卷。(据《大河报》)

       策略分析:李金生的白卷是意料之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包括他自己。这不可避免的引来争议,有人说是在给盲人丢脸,浪费资源,也有人说这是他的权利。作为陪同李金生高考的志愿者,我一方面给到场记者解释,“他的梦想是进入考场而非走进大学”,另一方面也记录下这一过程,及时回应社群的质疑,“他申请的是电子试卷”。虽然个别报道语有揶揄,但没人会否认事件本身的破冰意义。质疑让李大哥承受了莫大压力,但合理便利等概念也经他的通俗解读进入公众视野——合理便利应依申请而给,“我要的是盲杖,你给我一个手电筒”。

 

第六阶段:盲人王瑞向教育部申请公开盲文试卷

       活动简介:高考的大幕已徐徐落下,争取盲人高考权的河南盲人考生李金生两科考试交白卷的现象却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6月11日,河南视障公益人士王瑞以实际行动给出了新的解读,她致信教育部门,希望公开并提供史上首份盲文普通高考试卷,之后她打算将试卷复制后赠送给有参加高考意向的盲人,让这套试卷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据中新社)

       策略分析:李金生争取的是“准考证”,但更是“通行证”,如何让舆论聚焦于后者,视障人士王瑞再次申请信息公开,只不过和一年前相比,这次内容换成了盲文试卷。6月下旬,李金生成绩公布,给教育部递交建议信,另一名盲人考生张耀东的成绩喜人,最终被湖北中医药大学录取,王瑞则如期收到了盲文试卷,将其复印后分发邮寄给其他的盲校师生。

       至此,盲人高考算是告一段落。在我看来,倡导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因为王瑞、李金生盲人群体的初心和坚持,他们希望能和多数考生一样进入高考考场,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选一个喜欢的专业,即便自己年龄已过,也想为社群争得平等的机会;二是得益于媒体报道,他们的努力赢得记者的尊重,彼此逐渐成为朋友,成为同盟,会持续关注和推动此事;三是因为公益机构郑州亿人平的支持,其倡导经验、社群资源和媒体策略都于此得到了运用。

       不过,盲人高考目前只是打开大门,后续还有很多工作,比如,如何让更多盲生有参加普通高考的意愿和能力,盲校教学又应该为此做怎样的改进,如果有像张耀东这样的盲生考上高校后怎么办,高校该如何为之提供便利……但由于郑州亿人平法人代表常伯阳被带走,整个机构的工作已被迫终止,盲人高考的后续,就要靠盲人社群和其他公益机构接力了。

 

张耀东获得录取通知书

 

PS:这篇稿件是总结,也是告别。为过去一年的工作,也为和同事、社群朝夕相处的岁月。对那些用行动改变生存的师友,不管他们身处何方,自己能做的,至少还有祝福,还有铭记。

作者:韩青(原郑州亿人平员工)

NGOCN原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盲人  盲人词条  倡导  倡导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生存  生存词条  行动  行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