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流动儿童教育第十问:流动儿童,离城市有多远?

       接触流动儿童这个群体,是2009年的事。2009年,通过偶然的机会,我得以认识“新公民计划”当时的负责人刘文华,了解到“新公民计划”是为流动儿童这个群体服务的。

 

       当时认识文华,是因为在美国结识的一位美籍华人想在大陆资助两三个家庭贫困的孩子学习民乐,通过北大校友会介绍,找到文华,文华介绍了一位二胡老师,刚巧 二胡老师上课的学校有家庭贫困的流动儿童。拿到孩子的背景介绍,去家里实地走访,第一次了解我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暗藏着这样的家庭,知道了街边经常看到 的煎饼摊、卖菜人和装修工人在北京安身立命的境况,有的竟如此凄凉;而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同时多了因家庭境 况不稳所背负的担忧。

 

       这次接触,让我开始从实际考虑我们,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

 

       我身边的朋友对于我的所见,有两派意见。一派自然报以同情,认为这其中存在社会的不公,应该帮助这些孩子,获得公平的机会;另一派认为,这是个人努力可以 改变的,应该靠其家庭和自己努力。这个辩论是恒久的社会话题,既然话题由来已久,说明各有各的道理,去分辨孰是孰非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找到核心问题。

 

       在我看来,作为普通公民,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希望自己亲历的社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将这个问题转义,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答案各异。但我大胆猜测,大家必然希望自己的后代生活在“和平,安逸,富 足”的世界里,希望他们是幸福的!那么衡量社会“和平,安逸,富足,幸福”的指标是什 么?我这里引用在TED上看到的有关社会发展指数(Social Progress Index)的最新解读,麦克•格林(Michael•Green)认为社会发展指数有三个具体指标:

       1.基本生存需求的保障,比如食物、水、房屋和安全;

       2.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比如获得基础教育、获取信息和沟通、享有健康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3.选择追寻目标梦想和抱负的机会,比如享有个人权利、有选择自由、不受歧视以及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

 

       按此标准,存在流动儿童群体的核心问题得以清晰呈现:三个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009年,我作为新公民计划的志愿者,参加“恒大资助贫困儿童”的调研,与志愿者到位于北京五环外东北角的北皋地区走访五家贫困家庭,我们的任务是收集 五个家庭的生活情况信息。五家家庭,四家父亲是建筑工人,一个月收入¥1500左右,一家父亲卖煎饼,收入比较低;四家母亲做小工或临时工,收入一个月不 足 ¥1000,一家母亲眼睛高度近视,无法工作;居住环境都是租住的平房,最好的一家有里外两间,总共接近10平米,其他家庭均不足8平米,临时隔出两间屋 子,外屋做厨房或兼孩子的卧房。居住的社区附近有两家农民工子弟小学,都是收费的。

 

       对于来北京的、家庭贫困的流动儿童,去哪儿上学,学什么,走什么样的生存道路,相比较其他孩子,选择屈指可数,而社会福利的保障也因为户口问题,基本没有保障。

 

       亲历同一社会的我们,在确保自己和家庭生活安稳之后,同在思考承担起引领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责任。这不是我自己个人乌托邦的臆想,我想与我一起并肩行 动,致力于帮助流动儿童群体的所有同事朋友,或多或少都有同样的担当,希望尽己之力,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与我共同行动的同事、朋友每年都在增加。愿星星之火越来越多,足以燎原吧。

 

       写在后面的话

       前两天,与三名小伙伴街头采访,在问及全国有多少流动儿童时,答案无非有三:这个真的不知道,也估计不出来......大概几十万吧?有几百万?

 

       其实,流动儿童的数量已达到了3581万,在中国,每8个儿童中就有1个流动儿童,每4个城市儿童中就有1个流动儿童,数量之大,问题之严峻,不容我们每 一个人所忽视。包括出生在城市的孩子,总计有超过70%的流动儿童在学龄前来到城市。有首歌这样唱道“每个人是 每个人的过客”,但对于这些“生在城市”或“长在城市”的孩子而言,他们已不再是城市的匆匆过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段成荣教授 曾经分析,这些孩子与“老家”失去了联系,其中很多已经完全不具备在“老家”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文化、习俗和知识,甚至连语言都不通了。城市将别无选择地接 纳他们成为自己的成员。

 

       采访时,许多人说:作为个体,真的无能为力,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一定愿意去做。其实对于3581万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孩子而言,作为普通公众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内心接纳和认同TA们。

 

       借用一个小伙伴写过的话

       “Go to the people,love them.Start with what they know,build on what they have.When it is done,they will say,we did it."

       与大家共勉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个人志愿参与机会:http://www.douban.com/note/481889472/#r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流动  流动词条  多远  多远词条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  城市  城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