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企业如何激励员工志愿者?

       员工志愿者服务为什么常常流于形式?重要原因在于企业想当然地认为志愿服务就是要依靠员工的爱心,而没有系统的激励措施。

 

放权让志愿者自治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创意 东方IC / 供图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组建员工志愿者协会,组织员工开展志愿者服务。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他们不仅成立了员工志愿者协会,还专门设计了一款有趣的标志,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这是汽车公司的志愿者组织。

 

       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为员工提供了参与公益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应该说这是一项多赢的举措。

 

       但志愿者也需要激励,这往往被一些企业忽视,导致志愿者积极性降低,活动做得不尽如人意。

 

       志愿者也需激励

 

       千万不要低估员工志愿者工作的难度。有的企业以为发一份通知,号召员工报名就可以了。如果报名人数不够,就通过党委、团委、工会发红头文件动员更多的员工参加。有这些想法和做法的企业为数不少,在国有企业中更为常见,但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常常遭遇现实的打击,即结果往往是招不到足够多的志愿者,或者招来的员工并非真正出于自愿,从而让志愿活动流于形式。

 

       为什么会这样?这涉及到员工志愿者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企业采取了哪些激励措施让员工自愿快乐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几个月前,在一场以员工志愿者为主题的首席责任官论坛上,主持人就抛出了这个问题。有企业嘉宾回应说,员工志愿者工作更多依靠的是员工自我的内在激励,“只要他有爱心,活动就可以办成。”这个回答显然太过理想。有内在激励、自我驱动的人毕竟是少数,要靠少数人群在企业内部形成常规的、有规模的员工志愿者活动是很困难的。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激励员工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去,保障员工志愿服务能够长期、持续开展。

 

       放权让志愿者自治

 

       很多青年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过被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自愿,只是因为学校要求或碍于情面不得不参加。现在这部分人可能就存在于你的员工之中,他们往往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官方组织发起的志愿者项目,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是不是上级派的任务?是不是就是走个形式?如果企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还没有开始,参与者就已经抱有这样的态度,那么这项活动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志愿者的核心要义是自愿,强迫员工进行志愿服务比强迫劳动还要恶劣,因为企业挟持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有他们的爱心。现在企业都在谈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而志愿者服务和互联网精神有相似之处,都崇尚自愿、自治、个性、阳光。自治就是要去中心化,去掉企业与员工一般意义上的隶属关系,彼此成为志愿项目的合作方,企业充分扮演好平台的角色,放权让志愿者自治,让员工自己设计项目、选择项目,把志愿精神发挥到极致。

 

       在这一点上,英特尔的做法更具代表性。从2010年开始,英特尔就启动了志愿者种子基金,鼓励员工参与解决社区问题,员工可以自行设计志愿项目,每个季度员工可以与公益组织共同就某一项目提出经费申请,最高可申请5000美元。事实证明,这样的志愿者组织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创意。

 

       项目与业务关联

 

       能够做到让员工对志愿服务进行自我管理的企业并不多见,大多数企业仍然需要自上而下地安排。如果是这样,那么企业从项目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志愿活动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能够由参与活动的员工体现出来。

 

       这样设想的逻辑是,如果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时能够完成KPI(关键绩效指标),推动公司和个人的业务发展,那么这样的志愿活动就具备了可持续的基础。

 

       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安利很早就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直销企业,安利将自己的志愿者活动放在儿童关怀和社区服务方面。志愿者走进社区可以为安利树立一个友善的邻家大妈的形象,未来就可以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大众、宝马这些汽车公司做志愿者活动,不仅自己的员工参加,还组织4S店和车主一起长途旅行去种树,拉近与车主的距离。类似的一些IT公司则让员工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提供无偿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可能会为未来的业务拓展更大空间。

 

       这样的活动既有公益属性,也有营销作用,因为与工作本身的冲突不大,员工参与的积极自然更高。当然,企业开展志愿者服务还是应该以公益为主,业务只是辅助部分,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很容易引起质疑,好事变成坏事。

 

       认可和激励缺一不可

 

       企业号召员工志愿者员工得到的不是工资,而是受助对象对爱心行为的反馈,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体验,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对付出了行动的个体却极为重要。

 

       有意识显化这些感性的体验,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志愿者的认可。比如惠普、微软都建设有专门的志愿者网络平台或者邮件组,在这里志愿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与其他人进行分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这个香气能飘得更远,岂不更好?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志愿者分享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用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平台能够使传播效果更好。

 

       除了认可之外,企业还需要给予志愿者恰当的激励措施,这并不是说要给员工加工资或发奖金,很多非经济的鼓励措施也能够奏效。比如,一些跨国企业实施的带薪公益假,这相当于企业为员工进行志愿服务进行了补贴。更进一步的做法是,企业对员工所服务的公益机构给予小额资助,只要员工能够证明自己为该组织服务的时间达到规定时长,就可以向公司提出小额资助的申请。当然,比较容易操作的做法是企业也可以在年会中安排专门的环节,评选公司的优秀志愿者,对之进行公开表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如何激励员工志愿者?  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  激励  激励词条  员工  员工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