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底至今,“来自基金会的TA”栏目已经推出18篇文章,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上,中国发展简报又发布了集合全部23篇文章和基于对102家非公募基金会的124名项目官员进行问卷调研的报告。来自一线的声音已经发出,来自管理层的反馈如何?中国发展简报在年会间隙快速访问了11位非公募基金会秘书长,追问她们如何看待一线项目官员的文章和报告,本期将首先推出其中8位秘书长对项目官员文章的反馈。
本文出场秘书长(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
吴军军 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秘书长们会读什么样的文章?
彭艳妮:我肯定是对我们同事的文章印象最深刻,冯元的、晓雪的……
陈键:因为也有我们基金会项目官员的故事,所以我整个都比较认真地读了……
(也有秘书长指出最关注那些反映出切身感受的、“刺激”的文章)
黄奕:有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最深刻:冷锋和静静的。他们作为年轻人刚进入这个行业,文章反映的是他们最切身的感受。
霍庆川:其中有几位用化名,并离开之前所在基金会的项目官员的文章让我印象最深刻。看到之后很受刺激。
(庆川受刺激后会做出什么事呢?小编不得而知,下面杨春燕秘书长的举措估计会让很多想来公益“混日子”的人不寒而栗)
杨春燕: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秋华(的文章)啦……因为虽然和秋华认识的时间不是很长,可是我对她的印象很深。90后,特别活跃,因为圈内很缺乏这个……首先非常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很认真地推动社区……在没有很多支持的情况下,这样的人很少。我们基金会就很看重员工在这方面的素养,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我们开了4个人的原因。(杨秘书长今年开了4个人!)
(还有些秘书长喜欢能看出问题、给出建议的文章)
邹伟全:其实每篇文章都印象深刻,但印象最深的是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笑),来自百川慈善基金会郑浩平写的《公益之路》,很真实很实在。其实很多加入公益行业的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心态波动,但他在其中体现出了一种正能量,也就是愿意很OPEN、很开放性地去看这个行业,看他的服务对象,从中吸取能量,然后再回来做自己的事情。愿意去接纳、感受,这样一种心态是做公益的人必须要有的,很多人应该向他学习。
吴军军:我看了所有文章和报告,而且看了三遍!我特别关注其中有些熟人写的文章,晓雪啊、沅泽啊、还有我们的周秋华。我会特别留意这些文章,但其他文章也会认真看。我发现,有些人以新人的身份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对资助、治理等等的感受,和我之前刚进入基金会时的感受很相似,所以不会对哪一个人的印象特别深,而是会对那些问题印象深刻,因为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
诸昳:大家的文章都不错。文章让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从学生开始接触公益的,或者大学就埋下了公益的种子,能善于观察和发现社会需求,勤勉乐观、积极自审地开展工作。
秘书长们打算做点什么?
彭艳妮:我们团队内部之前就有做过“生命分享”,而看过他们的文章之后对一线项目官员了解的更加深入,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在一起做“这些事”。同时,我也将文章发给了我们的理事,大家都一致认为非常好。今后,我们打算在团队内部要多做一些这样的分享,因为我们在一起是为了一份共同的事业。
(南都基金会两位项目官员的文章也都属于他们内部“生命故事分享”活动的成果,所以艳妮秘书长表示要将这种分享继续下去。)
霍庆川:如果公益行业本身不能够吸引人才,或者人才来了不能够留住TA的话,一定是行业出了问题。读了他们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应该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看看基金会包括我们敦和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员工是不是工作的不舒服?是不是我们内部的管理、文化、价值观让员工不舒服了?如果有的话,我们一定要改变,让员工们舒服的工作,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庆川受了刺激之后……原来不会发飙,而是会进行自我对照和反思~~)
杨春燕:我会想原来90后也有这么大的作为啊,我可能会尝试去寻找一些更加年轻的人来加入我们的基金会。可能也是受这次的启发吧!
(直接招募90后——上文中一年开了4个人的春燕秘书长给出的做法最直接!)
陈键:我们基金会对项目官员的培训一直都比较重视,今年在没有预算支持的情况下,我还是协调支持了基金会的两位项目官员参加协力营以及其他的交流培训活动。我个人也是非常重视基金会人员梯队的培养以及员工能力的成长,这样才能使他们有兴趣长期留在这个行业,并且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所以我们基金会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团队培养的方针。
(万通基金会陈键秘书长也表示没有预算也要找钱支持项目官员继续参加培训!)
吴军军:基金会的年轻人有很多共同的问题:怎么做好一个项目?怎么做好资助?成长中的困惑有谁能帮助解决……我在想怎么才能更好地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可以讨论这些共同面对的问题,比如做一个资助项目,从立项到实施,是不是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定好了就让他们执行……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每一个人在机构中的话语权怎么样?怎么才能让他们参与的越来越深?所以要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参与进来。
(军军理事长的言下之意,是正荣不但要支持和平台,还要支持成立一线平台?)
诸昳:从大学生里挖掘和培养公益人才是基金会的长期人才战略储备必须要考虑的,同时建议基金会能携手企业和草根机构一起培养人才。比如大学生轮流去企业、草根NGO和基金会实习一段较长的时间,在工作中体会不同机构的工作环境和特点。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很难,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不一定愿意被别人看到。
(来自社区基金会的诸昳秘书长给出的建议果然很接地气,“交换实习”这个点子在本届母鸡年会后的很多NGO讨论里也被提起,有可能会被更多基金会考虑吗?)
访谈及整理:赵南竹、杨晋、周秋华、郭婷
编辑成文:郭婷
预告:下周本栏目将发布一线项目官员调研报告的电子版,以及秘书长们和公益组织对报告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