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梁春晓:互联网时代的公益传播与社会创新

        12月11日,责任中国首届公益传播年会在中山大学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年会由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济德文化公益服务中心、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20多个单位联合发起,广邀30名跨界公益领袖、50名全国基金会秘书长、20名资深媒体记者和100多名关注公益传播的公众,通过高峰论坛、深度圆桌、公益沙龙、围炉夜话等系列活动,共聚探讨公益传播如何让公民“听•见”。

 

 

        阿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阿里巴巴集团前副总裁梁春晓受邀作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公益传播与社会创新》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下午好,在今天的时段,我们谈公益公益传播,可能在更大的背景下,这就是社会创新。

        100多年前,全球也遇到很多的社会问题,也面临一场很大的技术进步,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社会形态,甚至包括幼儿园、社会保障等等,这些社会创新很大程度都是出现在那个时候,社会潮流和技术进步两个潮流汇集之下所形成的社会创新。今天,我们看到历史又在重演。我们今天一方面面临很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很多新技术正在崛起和兴起。这两种力量同样也在驱使着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创新。论技术进步,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及最近这两年,大家所关注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越来越让我们不能容忍,我们要去解决,解决的办法或者解决的最终结果,一定会带来一场新的社会创新。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谈论公益和谈论公益传播的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背景。

 

社会创新的三大动力

        就互联网而言,现在在中国已经经过了2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走过了工具时代。10多年前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非常肤浅,我们认为它就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后来我们觉得可能不仅是工具,也有可能是渠道。现在我们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我们真的开始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当成改变我们整个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之后,所带来的变化不是一个局部的和细枝末节的,而是一个总体性的变化。我们看到在这个基础上正在兴起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社会,以及更大范畴,我们叫做信息社会。

        除了这些基础设施之外,我们看到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未来不论我们在思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我们思考公益公益传播,以及我们在思考整个社会创新的时候都特别重要,可能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公益等等都离不开。

        第一,新的基础设施。云计算、互联网、移动终端,作为新的基础设施,这在商业领域已经取得越来越大的共识。但是我同样认为这也正在成为整个公益的基础设施。我们公益界如何把这三个东西作为我们基础设施,来推动整个的公益发展和公益创新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第二,新的要素。以前我们谈整个发展的时候,我们谈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数据开始成为特别重要的因素,这个对于公益界同样如此,我们有些做公益的朋友他们很好地把数据这个资源和要素用起来,比如我们用在水资源的保护上,包括家庭和儿童教育如何把数据汇集起来,然后有针对性的为我们的家庭和儿童的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个越来越不可忽略。

        第三,新的结构。什么新的结构?共享。我们以前更多是着眼于分工,未来更着眼于共享。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包括公车也好、滴滴也好、专车也好等等,其实都涉及到分享经济或者共享经济。它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是我们怎么去打车和出行的问题,它可能带来整个经济结构或者社会结构的大转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我们的数据能够在空前的范围内流动和共享起来。这种流动和共享最终又支撑我们对所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共享,从而改变了更个经济的结构,让分享和共享成为整个经济的核心。

        以上三点,从经济到社会,到整个公益行业都在发生重要的影响,就是新的基础设施、新的要素、新的结构。这些东西如何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今天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每当一个技术开始发展的时候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技术创新。比如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整个互联网经历了很长的技术创新过程,计算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互联网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现在,这样的普及,这样的水平,乃至最后延伸出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它是很大的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走过一定阶段,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的时候,1995年互联网商业信息的量第一次超过了50%。

        第二,商业创新。1995年之后,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第二阶段的到来,就是商业创新。这个商业创新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在中国成千上万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创新对中国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没有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创新,就没有中国互联网在全球的分量。

        第三,社会创新。商业创新走了20年以后,又面临一个大的机遇,就是社会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商业创新往前走一定会是整个社会和制度乃至文化的变革。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业界已经谈了两三年。我们怎么理解“互联网+”?在以前的10多年,整个互联网的应用和催生从地下冒出的东西,不断的涌现,涌现出互联网经济体,涌现出成千成万的互联网体,现在到了开始扩展的阶段,几乎在所有领域扩展开来,包括社会领域,这就带来一次很重大的社会创新。整个互联网绝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自己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商业领域的事情,更是全社会领域的大变革,这就是互联网所引发的社会创新。

        这些年我们已经在有些地方看到一些苗头,我们看到一些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创新,或者我们在商业领域里面我们看到一些带有社会属性的商业创新,带有公共属性的商业创新,这很像我们在10多年前看到,中国的那个时候,1996年、1997年开的小网站,我们无法想象它会那么剧烈的改变中国的整个经济版图,同样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在边缘地带形成的一些互联网的社会创新,10年、20年后会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什么影响,这也是特别值得期待的事情。

 

互联网催生新一轮社会创新

        互联网对整个社会创新的推动作用,应该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传播。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开放的、对等的、共享的、尽力而为的信息系统,在这样的信息系统上,做一个传播系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需要我们看得更深的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绝对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大众传播。首先从博客的产生,我们意识到自媒体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源头,但是再往后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媒体,还有群媒体。群媒体以聚合、社群、社交网络的形式出现。我们不能完全仅仅局限于自媒体、群媒体上,我们要看进一步看到在互联网发展之下出现的泛媒体化的群势。实际上就是因为互联网有这样的信息系统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站都有媒体的属性,不管做什么,哪怕是卖货的都有互联网的属性,你能说天猫不是媒体吗,淘宝不是媒体吗?都有媒体属性。实际上我们从公益的角度,我们充分地把这些商业网站的媒体属性用好,对我们公益传播可以带来非常大的价值。从一定意义来说,中国最大的媒体就是那几家互联网公司,因为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上亿的公司,如果我们眼界打开一点,我们公益的路会走得更宽。

        第二,赋能。实际上在每个时期,每个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可能对一些边缘群体、弱势全体、低层群体赋予一种新的能力,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问题,贫富悬殊也好,各种各样的鸿沟也好,各种各样的机会不均等也好,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能力本身受到了严重的局限。那么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能不能对这些边缘和弱势全体赋予新的能力,让他们在新的能力之上,如何更进一步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案例我看到很多,这些年主要是在上山下乡、包括偏远的山区,我们看到在最偏远的地区,最低层的地方,最弱势的群体,比如残疾人等等,已经能够用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上升通道不畅的情况之下,用新的技术,能够赋予我们新的能力。比如在深圳的残友集团,实际上现在很多大量的残疾人,我们可以让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在互联网上担任客服。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安徽合肥的一个人脑瘫,本来自己解决就业都很困难,但现在他是几百人的老板,拥有两个服装品牌,数以千万计的交易额。还有在很多偏远的地方,包括甘肃、贵州等很多偏远的农村,新技术的赋能,都是一个机会,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

        第三,聚合。这恰好是互联网的优势,包括公益在内,不一定是大家伙来参与,也需要小角色参与,这样我们可以把微小的主体、微小的行动、微小的资源、微小的想法聚合。我们可以看到,做什么都有成本,但当成本很高的时候,很多行善就成为不可能。互联网也在降低行善的成本,以前你拿一块钱、两块钱是没有办法捐的,但现在在手机上就能捐出去。比如我们要筹1000万,原来可能需要找10家,1家出100万,现在可以找100万家,1家出10块钱,这就是互联网的聚合优势。

        最后,是大规模的协同,这是互联网很重要的特点。比如古村之友,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能够聚集上万人,甚至超过10万的古村保护志愿者,但如果没有互联网,你很难想象这种协同需要多大的成本才能做这些事情。

        我们今天看到传播、赋能、聚合、协同方面,互联网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创新、主体、组织形态。通过我们这些年的观察,从几个方面也能够看到一些社会创新的雏形。首先是平台化的机构,大家注意,平台化的机构本身就是在互联网条件下产生的社会创新。

        第一、平台公益。平台本身怎么做公益?在平台上都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组织起来做公益,聚合能力非常强,一夜之间就能聚集大量资源,所以将平台跟公益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动员和聚集上面的人和资源。

        第二、公益平台。平台能够把公益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对接起来,整合起来,本身也是社会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不少公益组织希望能够做这样的平台。整个互联网公益传播就不多说了。

        第三、互联网公益,包括筹款、众筹、动员、组织,还有很多慕课,把城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以慕课的形式做下去。还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让专家们教课,然后以慕课的形式传播到全国去,这都是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做,这种方式特别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第四,互联网社会企业。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不少的案例,比如微金融,是用大数据的方式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小微企业要担保没有担保,要抵押没有抵押,互联网就有这种方法,用数据的方式来解决信用问题,然后把信用转化为财富。包括阿里小额贷款,这几年已经超过几千亿了,高的几十万,小的就几千块钱,这种事情如果没有互联网简直不敢想象。

        电商扶贫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个五年要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这也是用一种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有残疾人的客服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淘宝村,淘宝村是特别让人激动的事情,仅仅五年前全国的淘宝村只有3个,现在已经超过800个。还有网络联盟、创新运动,乡村建设,这些都已经可以看到的雏形。所以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能有5个因素值得我们关注:移动、云、数据、社群、新人类。

 

想像未来:五大特征

        未来互联网的应用和社会创新,可能会出现五大特征:

        第一,新大陆,巨空间。我们讲地球村,地球村的人口太多了,我们的一切基于这样的巨大空间和新的基础设施。

        第二,海量的微主体。现在空间虽然很大,但是里面的主体很少。未来,大公司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小公司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我雇佣者,不到公司上班,这种比例会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开始有海量的微主体存在,它是个体的存在,但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我们叫自由连接体,以这样的方式来从事社会活动、公益活动。这也是未来必须面对的形态。

        第三,低边界成本。我们可能在一瞬间就把我们的很多应用和服务扩展出去,这是我们跟以前在工业时代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现在有很大的成本,但是边界成本很低,有本书叫《零边界成本》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碎片化,多样性。这是我们未来会面临的特征,我们做公益的时候同样要考虑需求方和各方的多元化,碎片性的特征。

        第五,后喻文化。这个东西还没有引起我们很大的重视,我们在农业时代知识增长水平很慢,年龄比别人大,就懂得更多的知识,这是前喻文化时代。但到工业时代,整个知识增长水平开始快起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水平差不多,相互学习。现在,知识增长是指数级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成为老年人的老师,这是后喻文化时代。它会带来什么影响,现在很多大学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尤其是跟互联网相关的挑战导致的整个社会权力结构会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呢?我想这都需要我们思考。但是不管怎么说整个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和特征,都会对未来的创新、公益公益传播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巨大的机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春晓  春晓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传播  传播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