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护养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救灾救助的参与,被看作“社会工程师”的专业社工为何会极度匮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学生毕业后选择社会工作对口专业的不到20%。社工这一职业亟需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讲述:“会不由自主地喜欢”
“简单说,社工和义工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社工是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理念的受薪人员。”将近40岁的孙文花,从医院护士岗位退休下来后,突然对社工这个新兴职业产生浓厚兴趣,并于2009年带着自考的中级社会工作师证,成为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一名专业社工。
凭借近十年的护理工作背景和心理学学历,孙文花自然而然地肩负起福利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从工作内容看,孙文花和福利院的护士、志愿者似乎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在工作方式上,她却“花招百出”,不仅教患者学习唱歌、跳舞,还教他们学习诗词等文化知识,隔段时间还会举办一些由精神病患者参与的话剧演出、猜灯谜游戏等。“所有这些活动,在别人眼里都不可思议。但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明白服务对象的需求后,就很容易让他们相信你。这也算是社工的专业方法吧。”每一项活动举办之前,孙文花都制定出详细计划,而在活动结束后,她还要求患者写心得体会,自己也根据反馈信息完善整个方案。她说,这是作为一个专业社工必备的工作流程。“社会工作不是单纯地从解决问题入手,而是将产生问题的所有根源都找出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赵立峰和孙文花一样,对社工这份工作兴趣颇浓,也在这个行业里干得有声有色。而如果说不同,他则是真正的“科班出身”,是从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赵立峰在朋友、家人的不解和诧异下,毅然投入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石家庄项目点的工作中,并成为“省内第一个专职儿童保护社工”。不过,虽为新华区儿童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新华区妇联办公,但他的人事关系却不属于妇联,只是该项目聘用的社工,项目结束他就“失业”。“在这个项目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儿童信息、了解高危儿童状况,对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开展儿童权利培训、建构在社区层面的儿童保护体系等。”赵立峰还以社工的身份,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社工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你会在这里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说白了,一接触这个行业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赵立峰笑着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我省已有多个单位出现专业社工的身影,仅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就有十几名。但孙文花却表示:“人手还远远不够,今后对社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社工几乎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现状:80%“科班”毕业生转了行
社工到底是什么?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于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做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即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
该《意见》还表示,到2015年,要培养200万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然而截至目前,我国社工数量仅有20万人左右,缺口甚大。“其实,不光全国,仅我省已经有好几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然而每年的毕业生中,80%以上都选择了‘非对口’职业,从事本职专业者,寥寥无几。”2008年从高校毕业的赵立峰说。
反差:需求很庞大 岗位很匮乏
据赵立峰介绍,他是吉林建工学院第一批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那年,年级54个人中只有他一人最后真正从事社会工作职业,其他大部分人都进了机关、企业等“不对口”岗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80%以上毕业生放弃四年苦学的专业?
赵立峰表示,在毕业时,有80%的学生表示已经喜欢上这个行业,并且也愿意进入相关岗位。而真正阻碍他们从事相关专业的瓶颈,竟是在求职中找不到属于他们的“位置”。“毕业时找工作,基本上就没有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赵立峰介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结束后,他又重新踏上求职道路,并凭借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的专业背景以及社工经历,最终成功应聘上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行政人员。
境遇:收入偏低甚至评职称都难
不光是求职,即使找到工作,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很难与传统学科受到相等的待遇。2009年毕业的小李顺利进入某医院社工部。然而,当小李拿出自己的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准备参与考评职称时,医院翻遍了所有可以参考的人事制度,都没在卫生系统内找到“社会工作师”这个专业技术职称。“也就是说,即使有这个证,对我评职称、涨工资都是没有用的。”小李郁闷地说。“其实很多人都挺喜欢做社工的,但最后都迫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不得不转行。”一位社工专业毕业的网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省社工的工资并不是很高,只有一两千元左右。“我们也想挣钱,也想买房。但是,仅靠这点收入,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
社工机构:自身发展都难保,何谈聘人?
从2007年开始,我省就加大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扶持力度。然而记者发现,目前我省民间社工组织机构十分少见,虽然民政厅已确定多家专职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但这些单位岗位有限。而民间社工组织不是不愿意接受毕业生,是没有财力来“供养”这些专业毕业生。“没有资金来源,机构自身都难以存活,更别说聘请员工了。”邢台市祥和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占辉向记者解释说,该机构是一家民间社工组织,自2009年6月份成立以来,由于缺少资金一直举步维艰。因为发不了工资,员工也由最初的40人缩减到十几个人。“剩下的这些人,都是兼职做社工的,如果不是凭借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并有本职薪酬做支撑,他们也不会继续做下去。”王占辉介绍说,理论上讲,社工资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政府通过项目形式购买服务、岗位,或在民政、妇联、残联等机构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社工可以在从事各种基金会申请的项目中获得薪酬。但目前这两种方式,在我省都还没有完全展开。王占辉的机构也没有得到任何经济来源。“如果要聘请毕业生,别说按正常大学生工资水平支付,就连基本工资1500元(邢台最低标准为1040元,加上三险,基本工资至少应为1500元左右)我们都发不出来”。王占辉无奈地表示,虽然机构已成立两年,但现在连个办公室都租不起。
招聘企业少,工资水平低、缺乏社会认可,让一届又一届高校社工毕业生黯然离去。不过,孙文花和王占辉还表示,虽然有专业资质的大学生专业才能、理论水平都很扎实,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对服务对象家长里短、繁琐杂碎的小事没有耐心,就业后主动放弃这个岗位的人也屡见不鲜。
业内:社工需要社会认可,更需要政府扶持
“其实,社工和医生、律师一样,是社会中必可不少的角色。但社工在我国起步较晚,人们对它还非常陌生,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其发展”。王占辉尴尬地表示,在社会工作中,如果社工表示将免费为服务对象解决家庭纠纷或者提供生活帮助,对方第一反应往往是质疑,甚至会认为社工另有所图,从而不敢接受服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学校、社会和政府多种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石家庄学院社工专业教师刘佩表示,除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外,社会工作还存在着专业社工学生的培养和训练问题。“目前省内几所著名院校都设置社工专业,但是,由于省内专业社工机构较少,社会工作相关实务部门对社工的认可度低,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社工督导制度等,学生的社工实务训练有限,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刘佩认为,高校应通过完善专业实践基地和社工督导制度,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社会认可。“社工机构要想持久发展,主要还得依靠政府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社工建设已相对完善,政府在推动社工民间机构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岗位(甚至是企业社工)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刘佩表示。